<p class="ql-block">万事皆有源,有迹可循,只是你处在疯狂忽略了理性。物极必反,是生态规律,做多看空往往都要等到水落石出,才会去接受现实。如果你还记得李嘉诚2012年退出国内房地产时,无论退出的节点是否对错,方向和结果更重要,你就知道“有迹可循”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序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u style="color:rgb(255, 138, 0);">资本都是厚颜无耻</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资本大放厥词,中国的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房价跟日本美国发达国家地标城市还有很大的空间……吹,使劲吹吧,这就典型的资本厚颜无耻的谬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论点不去下定论,你的话是否纯粹,还是建立自私才是关键。资本,是逐利贪婪的、血腥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你见过这样的公房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u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房子商品化、市场化》</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78年开始,70后出生的我一路路见证,80年代初就提出过住房保障,当时刚刚从一穷二白开始,也只能是一个预案。经历改革开放洪流,十几年的发展国家和全民的经济基础大幅提升,于是1994年提出住房商品化,市场化。1998年提出住房货币化,公房改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70后之前的人都知道,当时有一个历史间段,国家盖房分配给那些公职人员,但需求过大,分房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分到房时长过大,工作十几二十年都未能分到房,国家盖房无收益,房子的质量监督存在问题。还有一个时期是个人出30%,其它由地方单位和国家出(保障性住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保障房出台和设计算是很早,由于住房商品化市场市的发展压倒了保障房,历史的长河中搁浅了一段时期,滞后和力度不够,所以商品房爆发也是必然趋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房子成为商品,供需不断扩大化,那涨价是必然的结果。商品的手段也会越来越多的花样,正如手机有高中低端、车也有不同的配置、名表也有带金带钻的三六九等、房子也不例外,有别墅、有城中、郊区、有地铁口、有商区、有学区房,有高层……等等,利用各种自然因素,手段也越来越多推高房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鞋子、衣服、车……等等有限量版,商品有促销活动的限时、商品有推高底价再打折、有抽奖、有券……等等。房子成为了商品,它也不例外,所以房价走高是必然。越涨越买,这也是大众心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知道手机无论高中低端,功能应用是通讯;车的配置无论是高配低配,功能都是交通工具;名表和普通表一样24小时,同等计时工具……商品就有五花八门的营销,当房子成为了商品,同样如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市场上囤货有各色各样,有这两种相同的属性,垄断推高价格,其二是投机赚差价。商品有过剩,就有曲线波折,当投资变成投机,那么风险自然加大。房子成为商品也是一样逻辑,所以开发商会不断拿地,买家也会不断利用杠杆买两三套。推高市场价格是必然的结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交公粮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u style="color:rgb(255, 138, 0);">《信号来的时候,就是告诉你结果》</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住房不能炒的信号,方向已经明确,只是箭在弦上还会有惯性的投机存在 。老百姓都知道房子是拿来住的,一户也只能住一套,多出来的谁住,无非是市场中不断循环,不断传花击鼓,最后还是要有一个接盘侠,谁都不信自己是最后一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这个信号出来,还是有人继续在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信号二:加大力度开发保障性住房,西方有的发达国家保障性住房是占高比例的:英国保障性住房50%、新加坡保障性住房8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保障性住房据统计我们国家还不到30%,我个人观点估计不足20%,在这个方向还是远低于大部份发达国家,国家发展这是个方向是情理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商品房给社会经济发展向前推进了一个历史时,带动了各行各业,但也给社会发展埋下了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保障性住房一方面是民生是国策,一方面也是解决低层老百姓的需求,同时也告诉商品房,你不要盲目乐观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信号三:出台廉租房和公租房,租购并举。廉租房主要是低收入群体与部分特殊保障对象,针对当地低收入买不起房的群体。公租房申请人不受地域与户籍限制,租赁针对大学生就业,人才引进,以企事业单位买不起房的人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信号四:棚改翻新,旧城改造。拆危改建,旧房改造,不再大动干戈,因地制宜,同样可以住上新房,同样是让房地产不过度开发,不浪费土地资源,让房地产回到正轨良性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等信号释放,每一次的信号都是让房地产回归初衷,更理性发展。商品房发展已经完成了城市化进程的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问为什么这两年出台这么多的房地产利好,我记得在《潮水终将要退去》弱弱的提了一句:“政策的本质并非是每个人的生活本意,这不冲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真要说的稍稍明白一点,那么就是需要去存量房,让房地产企业平稳过度,毕竟在城市化进程做出了贡献,他们手中牵扯到千千万万的购房者利益,不能让他们淹没在这个浪潮中,企业回归良性,还要给社会创造不同模式的价值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拿暴雷的许家印,国家也给过翻盘的机会,而他不珍惜,自己的贪婪才会有今天。更深的本质是背后某些监管和审计存在漏洞,以及某些个人利益驱动更为可怕。这是我们发展任何一个事物更需要警惕的,否则损害国家利和大众利益。揪一个少一个,揪一个社会少一分动荡不安,少一份损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恒大高负债,高分红:许家印持股占比70%左右,是最大股东,许家印自然分得最多。最高的2020年1月17日分红中,他分得142亿元。在2018年9月分红中,他分得115亿元。从2006年到现在,他合计分得511亿元。分红是个人,负债是恒大,财务问题暴露其实明眼人一看就清楚,这就核心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前几天《热搜》里说到恒大清资有人接盘,消息来的这么快,好象有人在接盘xxx香港地产,这也是个好事,至少对那些没拿到房子的人是万幸。实锤估计有不确定性,既然有风在吹,真有人接盘也不会等很久,期待利好让恒大度过这个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是资本市场,股市楼市,我们要看懂财物的猫腻。看待事物的本质属性,都是有迹可循,对自己的投资多一分理性分析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这将成为过去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u style="color:rgb(255, 138, 0);">《何去何从》</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住房自有率高达85% 远超美国和很多发达国家,中国的自有住房率位居全球第6,可以这么理解85%有空住率没在内,加上空置率是不是又要超过85%,所以统计的未必是现实存在的数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大学生毕业人数1100万,出生率800多万,拉开300万的差距,人口负增长,当下解决就业率是在峰值。如果,我们把时间抽拉长20年,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当下出生的孩子在20年之后是不是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回答是肯定的。高校生源越来越少,幼儿小学中学也同样,就业问题也缓解,比当下就业会容易一些,以及其它资源也会随之充裕或过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回到住房来说,那也肯定是过剩的,明显有大部份孩子要接管二套以上的房子。如今还有人还觉得买市郊价格低一些的新房,等待发展成为中心化的机会,这完全是错误的。城市化进程基本到了尾部,国家都发展方向已经明确“中国制造、中国智造、高质量发展、数字化发展……”,你还南辕北辙行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住房70年期限,到期可续,用不着当心,未来二手房会成为交易的主流,为什么?国家的基础建设到了一定峰值,那么手中有房过剩的一定成为二手房,很多二手房的区间都是在城中地段,相比会好拋售一些,远郊的自然没有那么好卖。相对好卖的趋势,但未必有好价,有价无市也是常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市面要卖的二手房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截止目前今年全国挂牌二手房有200多万套,这个数字还会继续上升,没有挂牌的远超这个数据,好大一部分人还在期待卖个好价钱,捂在手里不肯放,这是个人的选择,不好说对错,希望自己理性平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房地产在当下平稳向下行是正常的,是发展的规律,也国家指明的方向,大幅断崖式下降不会存在,普遍轨头慢慢下滑是常态购。买力下降也是必然,我们知道60、70、80后是这个社会推动的主力军。70后身边很多创业、个体工商户多数都是这三个时代的人。00后干个体的少数,大都是上班,高么是高端人才,严重的人材二级化,这也是发展的趋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三代人也是中国房地产购买的主力军,该买的买了,买不起的也难,年龄增长购买力也随之下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当下去存量的速度也开始下降。房价何去何从自然就显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些口口声声说“中国的北上广一线城市的房价跟日本美国发达国家地标城市还有很大的空间……”,都是资本的厚颜无耻,我们还是要坚持理解国情不同,地标性区域间段性有涨幅的存在也不否定,单纯概念来误导广大的老百姓,个人利益的驱动是不可取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rgb(255, 138, 0);">理性分析,不要盲从,何去何从,任由选择,我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看法。</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风在起:写作只是对生活历程的记录,一个思考和回顾生活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的过程,和自己握手言和的过程,学会与世界和谐共处,然后才能更好的继续前行。我对写作不是想影响什么,也没有感动天感动地的文笔,只想安顿自己心灵有块静地,宁静抒发不被惊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