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大学旧址的风景!

鱼包鲍

<p class="ql-block">1984年,北京市中法大学旧址被列为市级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中法大学成立于1920年,它是在民国初年蔡元培组织发起的留法俭学会与法文预备学校和孔德学校的基础上组建的。最初设在西山碧云寺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是该大学创建之始。</p><p class="ql-block">1924年孔德学校在阜成门外成立。1925年将文科移至东黄城根北街,改称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理科改称居礼学院,生物研究所改称陆莫克学院。1929年成立中法大学药学专修科。1931年,成立中法大学镭学研究所。同年把服尔德学院改称中法大学文学院,居礼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理学院,陆莫克学院改称中法大学社会科学院。1934年,阜成门外的社会科学院合并入东黄城根北街的文学院。东黄城根北街同时也是中法大学校部所在地。1950年9月,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等院系并入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p> <p class="ql-block">大取灯胡同!</p> <p class="ql-block">小取灯胡同!</p> <p class="ql-block">中法大学校部的改建和新建教学主楼的时间约为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其主要设计人为时任法文系主任的汪申伯。汪氏留学法国,同时还任北平市工务局长。</p> <p class="ql-block">该校院落及主要建筑为坐东朝西格局,由北部校部及南部教学主楼两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北面的校部是清末理藩部旧址。理藩部的前身是理藩院,原在皇城外东南角, 1903年后旧址为北京饭店占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官制,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在此地建造了新衙门,民国后撤销。改作大学后,大门、配殿、主殿及个别附属平房仍保存原状。</p> <p class="ql-block">院南为教学主楼。此处在建造楼房以前为文学院和理学院,有传统式广亮大门和一些平房院落。新建楼房沿街布置,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南北总长为78.48米,东西总宽为21.54米,建筑面积5414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预约电话!</p> <p class="ql-block">皇城根!</p> <p class="ql-block">位置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