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你们在讨论佛法,也感动天神站在那边听听,欢喜供养,他用这个香来供养你。

阿弥陀佛

<p class="ql-block">净空恩师开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一个人起心动念会感动天地鬼神,会感动植物、矿物?我们居住的环境是植物跟矿物,植物是树木花草,矿物是山河大地,为什么会感动?一般说感动人,我们能想得通;感动天地鬼神,勉强也可以同意,天地鬼神也是有情众生。至於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怎么会受感动?这个道理就深,可是并不难懂。你看看培养花草的这些人,他对於这个花卉确实有爱心,他培养的这个花就开得特别好。我们可以模仿他,你每天什么时候浇水,水浇多少分量,什么时候施肥,肥施多少,我们可以如法炮制,一点都没有差错,我们养出来的花就没有人家的漂亮。什么原因?他有爱心,我没有爱心。由此可知,植物也有感情。不但植物有感情,再告诉你,矿物也有感情,山河大地都有感情。我们读《华严经》,《华严经》里面有树神、有花神,有山神、有水神,有河神、有江神。由此可知,一切万物无不通灵。究其根源,佛说得好,十法界依正庄严,正报是身体,依报就是我们生活环境;生活环境里面,包括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本是同根生,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怎么会不受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明白这一个道理,就知道我们自己无论在什么地方,纵然没有人看见的地方,儒家讲「慎独」,我独自一个人,没有人见到,我们起心动念一切动作,都会与十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起感应。这种感应,用现代科学家的话来说我们不难体会,这个感应叫波动。近代的科学家,他们认为所有一切物质现象不是实在的。这现象从哪里来的?都是波动产生的幻相,这个说法跟大乘佛经就非常接近,的确是波动的现象。我们起个念头,思想波,思想波的速度非常之快,一刹那之间就遍虚空法界,比光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不晓得要大多少倍。我们的言语、音声,我们的动作,都有波动现象。这个波动现象是属於物质的,波动的现象速度比较慢,纵然是慢,还是遍虚空法界。我们要明白这个理,从理上我们就能够相信这些事实真相,这个不是假的。我们一念善,与一切诸善相应、起感应道交;我们一念恶,就与虚空法界妖魔鬼怪,就是恶的,起感应道交。</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年来,在许多国家地区接触很多的同学们。同学当中有被无形附身,看不见的东西附身,精神萎靡不振,不能工作、不能读书,受一种无形的控制。这是什么原因?无形的,实在讲,就是自己的冤亲债主。过去今生跟人家结的这些怨结,这个人堕在饿鬼道,大概是饿鬼道的成分最多,地狱道他出不来,凡是被这个无形缠身,多半都是饿鬼道,很多。为什么会是惹鬼上身?要说冤亲债主,这个业因我们每个人都有,我这一生没有得罪人,你前生曾经得罪过人,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这个冤家债主不知道有多少。为什么你现在这个冤亲债主没找到身?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你正在走运的时候;你的运气很好,你的光明遍照,他不敢接近。另外一个原因,没有缘,就是没有机会;你这个人做人很善良,心地很正直,这些人靠不了边。但是你一定要知道,冤亲债主在你的周边等待机会,这是肯定的。等待机会。你什么时候有一念不善的话,他就来了。</p><p class="ql-block">  佛教的同学们,有不少喜欢拜忏的,你们曾经拜过三昧水忏。三昧水忏的故事是唐朝悟达国师。这个也在过去生中,没有学佛的时候给人结了冤仇。他害死一个人,这个人的报复心很重,时时刻刻在他的周边想著来报仇。到第二世,他总算是不错,积了不少德行,他又得人身,得人身的时候出家,所以他这个冤家没有办法报仇。等!出家修得不错,居然有这么一个机会,死了以后来生又得人身、又再出家。所以水忏里面讲,他是十世高僧,到第十世还是出家身分,这才做了国师。於是我们能想到,佛门里面这个出家人有这么崇高的地位,不是一世修来的,作帝王师,十世修成的。悟达国师是十世修成的,佛法里面讲积功累德,生生世世都有善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想像,他也是运气不佳。为什么?没有遇到净土法门,他要是专修净土的话,早就往生作佛了。他修禅,修禅就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很明显我们要知道。古时候还有一个三生石的故事,很多人都了解,学禅很难解决问题,来生得人身可能,得十世高僧没有问题,要想脱离六道轮回不容易。三生石里圆彻法师临终的时候,在哪一家投胎他都知道,他再投胎、再作人,他知道,那一种功夫要是换到念佛往生,品位很高。这就是缘不成熟,你说多可惜!</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多少菩萨想得到这个法门得不到。得人身、闻佛法,在闻佛法里头遇到净土法门。遇到这个法门,换句话说,保证你这一生成就。所以冤亲债主等了十世,悟达这一生当中,大概是十世累积的善行不少,累积的这个善业功德,这一生当中做了帝王老师。皇帝对老师很恭敬,供养了一个沉香宝座,我们叫太师椅,皇帝送个太师椅给他,这个太师椅是沉香雕的。你们晓得沉香多么名贵。他接受这个宝座,贡高我慢的念头生起来了,感觉得很荣耀。好了,这个念头生起来了;起心动念这个念不善,护法神离开。这个冤家债主看到机会来了,护法神一离开,这个冤家债主找到身上来了,得了一个人面疮,几乎要送了命。多亏迦诺迦尊者,这是个阿罗汉,来救他、帮助他调解,说明过去的怨结,化解了这个劫难,《慈悲三昧水忏》是这么样留下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给我们非常大的警惕。所以拜忏,拜忏有什么功德?照著仪规形式去拜没有用,不能解决问题,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从慈悲水忏里面认识业因果报之可畏,决定不能跟一切人结冤仇,这是拜慈悲三昧水忏真正的意义,真实的功德。过去这些冤亲债主,欠命的要还命,欠债的要还债,不能说不还。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成佛了,为什么还要过那一种简单、朴素、清苦的生活?为什么?为了还债;自己生生世世累劫所修的功行,都回向给法界众生,回向给过去的冤亲债主。冤亲债主看到他这样的苦行,不但不找麻烦,佩服,他是不错,修积的功德回向给他,冤亲债主也沾光,这是正确的心态,正常的行为,真正修行。</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此地看到法藏比丘,法藏比丘自始至终有没有为自己?四十八愿,愿愿为众生,没有一愿为自己。他所修的是纯善,真的像世尊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他是一丝毫不善都没有。所以他要求天地鬼神、山河大地现瑞相为他做证明。这个愿果然就感动天地鬼神、果然就感动山河大地现瑞相来给他做证明。证明是不是为他?不是。如果为他,他还夹杂私心。证明是为大众,让我们这些凡夫看到这个瑞相,对他老人家所发的愿,生起真正的信心,决不是炫耀自己,炫耀自己这个念头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唐朝终南山道宣律师见窥基的时候,就有这个念头炫耀自己。所以看看过去这些公案因缘,会给我们开智慧。窥基大师是法相宗的开山祖师。法相虽然是玄奘大师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但是在玄奘手上并没有建立宗派,是他的学生,窥基是他的学生,从学生手上建立了个宗派,这是大乘菩萨。窥基他的风格,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像是个学者,而一般出家人看起来他不像修行人,他是个学者。为什么?不太重视戒律,不太重视仪规,不像一般修行人,按照戒律是一点都不敢违犯。窥基大师很随便、也很随缘,不太讲究这些。</p><p class="ql-block">  终南山道宣律师专门是学戒律的,所以他是律宗的祖师;中国大乘佛法八个宗派,律宗的祖师。窥基法师今天上山来访问他、来看他,他正好是想用这个机会教训教训窥基。道宣戒律精严清净,感得天人供养。他日中一食,他这一餐饭是天人送来的,每天天人都来送供养给他。所以他就想把窥基法师多留一点时间,让他看到天人送供养给他,来炫耀一番。哪里晓得那天天人没有来,他很失望。到第二天,天人来送供养,窥基大师早已经下山了。他就说道:「你昨天中午为什么不送供养来?」天人告诉他:「昨天有大乘菩萨在山上,满山的护法神,我进不来。」道宣律师听了之后一身流冷汗,惭愧!这就是什么?你心里头夹杂著一点点不善,感应就没有了。决定不可以为私心,不可以有炫耀自己,就是教导众生,也不可以有一丝毫炫耀自己,这是错了,这是夹杂不善。祖师这一些行谊,我们在当中观察,我们得到教训,我们得到好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劝导对方要用真诚心,用诚敬。什么叫诚?谦虚是诚。儒家对这个诚解释,自谦谓之诚,自己要谦虚;尊重别人这叫敬;诚、敬决定不能离开。孔老夫子对初学不离诚敬,这圣人之德,我们在经教里面去看,释迦牟尼佛对初学的人、对世间贫贱之人,不失诚敬,都给我们做了榜样、做了模范。你轻慢他,岂不就是轻慢佛性?这怎么能讲得过去?儒书里面对「诚敬」两个字是这个讲法的。</p><p class="ql-block">  过去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他讲的这个诚比儒家讲得深、讲得好。我相信曾先生必定也念过佛经,接触过佛法,否则的话,他不可能有这种解释。他解释诚,「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跟佛法讲的义趣相同。心里头有念头就不诚,心里面没有念头这才叫诚。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叫正念,佛经上常讲,「正念无念」。可是我们又不能把意思错会,「无念,什么念头都没有了」,那又错了,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就变成无想定,无想定是外道不是佛法。佛法讲正念无念,就是无自私自利的念头,你要懂得这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末后这一句『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这就是虚空诸天神散花。天神常常有,我们常常遇到,同修大概有不少人都有这种经验。或者你在家里,或者你在野外,特别是在郊区、野外,我们静坐一个地方,把心定下来,默默的诵一部经,或者在那里念佛号,你忽然闻到有异香吹过来,而且这个香气可能是你一生从来没有闻到过的,我有过这个经验,有过很多次。许多同修都给我讲过,都有这个经验。这什么原因?天神。天神身上有香气,他看到你端坐在那里诵经念佛,他看到对你致敬,他暂时在那里停到,他合掌给你致敬,这个香气你会闻到,许多同修都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有一年在美国达拉斯,晚上有几位同修在一起讨论佛法,忽然闻到异香,四、五个人同时都闻到,时间大概有三、四分钟这么长。他们遇到这个事情,第二天到我们小道场来找我,把他昨天遇到这些异常的事情告诉我。我说:「你们在讨论佛法,也感动天神站在那边听听,欢喜供养,他用这个香来供养你。」那在野外不是在家里,决定没有人烧香,所以这种事情常有。此地比这个香还要殊胜,「天雨妙华」,从天上落下来的花,「以散其上」。不但有花,还有天乐,空中有音乐,『自然音乐』不是人演奏的。不仅是有音乐还听到有赞叹,『决定必成无上正觉』,这是天人赞叹的,肯定的;「无上正觉」是成佛。这一些依正庄严,都是诸佛菩萨在那里表演给我们看的,让我们这些凡夫看到这一些事实真相,对於佛法生起信心,生起仰慕之心。也正是我们自己的善根发现,所以你才能够接触到这些瑞相,让你看到、让你听到,你的见闻觉知能接触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乘无量寿经  (第九十五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