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时间如何确定?

中国 笑牌

<p class="ql-block">今年各小麦主产区最佳播种期是什么时间呢?这里有一份时间表,供农民朋友参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小麦种植的最佳时间</p><p class="ql-block">不同地区小麦种植时间有所区别,因为我国地域辽阔,同一个月份气候条件会存在有所差异。但一般北部冬麦区最佳种植时间是在9月底至10月上旬,黄淮冬麦区北部和中部种植时间为10月5—15日,最晚不迟于10月20日;黄淮冬麦区南部10月10—20日为适宜播期,最晚不迟于10月30日。</p> <p class="ql-block">1.河南省小麦播种时间</p><p class="ql-block">(1)豫北的安阳、新乡、焦作、濮阳、鹤壁、济源和豫西洛阳市、三门峡市小麦播种时间以10月5日-11日为宜;</p><p class="ql-block">(2)豫中的郑州市、许昌市、漯河市和豫东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小麦播种时间以10月13日-22日;</p><p class="ql-block">(3)豫西南地区的南阳小麦播种时间为10月18日-24日;</p><p class="ql-block">(4)豫南的驻马店市、信阳市小麦播种时间为10月19日-28日。</p><p class="ql-block">2.山东省小麦播种时间</p><p class="ql-block">(1)鲁东(青岛、威海、烟台、潍坊和日照)、鲁中(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和滨州邹平市)、鲁北的小麦适宜播期一般为10月1日至10月10日,最佳播期为10月3日至10月8日;</p><p class="ql-block">(2)鲁西的聊城市、德州市、菏泽市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3日至10月12日,最佳播期为10月5日至10月10日;</p><p class="ql-block">(3)鲁南(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鲁西南为10月5日至15日,最佳播期为10月7日至12日。</p><p class="ql-block">3.山西省小麦播种时间</p><p class="ql-block">一般山西南部麦区适播期:水地为10月5日—20日,旱地为9月28日—10月10日;中部麦区适播期:水地为10月1日—15日,旱地为9月25日—10月5日。</p><p class="ql-block">4.陕西省小麦播种时间</p><p class="ql-block">陕西地区小麦适宜播期:咸阳北部为9月22日~10月5日,渭南东北部为9月22日~10月2日,宝鸡北部和西部为9月24日~10月6日,铜川地区及延安南部为9月3日~9月25日;关中西部灌区在10月5日~10月12日,关中中部和东部灌区在10月8日~10月22日,冬性品种适宜早播,半冬性品种适宜晚播。</p><p class="ql-block">3.河北省小麦播种时间</p><p class="ql-block">南部麦区10月8日~18日播种;中部麦区10月5日~13日播种;北部麦区10月1日~8日播种;冀东麦区9月26日~10月5日播种。</p><p class="ql-block">4.安徽省小麦播种时间</p><p class="ql-block">正常年份,淮北中北部地区偏冬性品种在10月15日之前播种,半冬性品种播种时间为10月10-20日。而沿淮地区各类型小麦比淮北推迟5天左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小麦最晚什么时候播种?</p><p class="ql-block">小麦最晚种植时间需要根据小麦的特性决定。春小麦最晚播种时间是每年的4月份,冬小麦最晚种植时间是每年的11月份,如果晚于这个种植时间,会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在播种繁殖小麦前,需要使用农药进行拌种,增加小麦的出苗率。</p><p class="ql-block">1.北方小麦最晚什么时候种?</p><p class="ql-block">北方冬小麦最晚在10月底种植,不能到11月份种植,因为11月份大部分北方地区已经进入冬季,不利于小麦出苗,而有的出苗也会被冻死。北方春小麦最晚在在清明节前后种植。</p><p class="ql-block">2.山东种小麦时间最晚什么时候?</p><p class="ql-block">山东济宁冬小麦种植最晚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最晚不应超过10月20日。</p><p class="ql-block">3.11月份还能种小麦吗?</p><p class="ql-block">11月能不能种植小麦需要根据当年的天气情况来决定,若冷的较早,就不适宜种植冬小麦。但温度高于往年正常气温,就还可以播种,而选择播种的小麦品种尽量以半冬性为主。</p><p class="ql-block">冬小麦种植的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10月份,若在10月这一个月份把小麦下种就能获得好的收成。</p><p class="ql-block">种子播前怎么处理?</p><p class="ql-block">做好种子包衣、药剂拌种,可以防治或推迟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病时间,减轻秋苗发病,压低越冬菌源,同时控制苗期地下害虫危害。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预防苗期病虫害。没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p><p class="ql-block">根茎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8%苯醚·咯菌腈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或2%戊唑醇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30g/L的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3%拌种;</p><p class="ql-block">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者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种子量的0.23%~0.46%拌种。</p><p class="ql-block">病、虫混发地块用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可选用32%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5%~0.75%拌种,或用27%的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按照种子量的0.5%拌种,对早期小麦根腐病、茎基腐病及麦蚜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p><p class="ql-block">小麦底肥施多少?</p><p class="ql-block">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增施农家肥,努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产田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中低产田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不同地力水平化肥的适宜施用量参考值为:</p><p class="ql-block">产量水平在每亩300~400公斤的中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0~12公斤,磷(P2O5)4~6公斤,钾(K2O)4~6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50%底施,50%起身期追肥。</p><p class="ql-block">产量水平在每亩400~500公斤的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2~14公斤,磷(P2O5)6~7公斤,钾(K2O)5~6公斤,磷钾肥底施,氮肥40~50%底施,50~60%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p><p class="ql-block">产量水平在每亩500~600公斤的超高产田,每亩施用纯氮(N)14~16公斤,磷(P2O5)7~8公斤,钾(K2O)6~8公斤,磷肥底施,氮、钾肥40~50%底施,50%~60%拔节期追肥。缺少微量元素的地块,要注意补施锌肥、硼肥等。要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坚决杜绝地表撒施。</p><p class="ql-block">干旱天气怎么播种?</p><p class="ql-block">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的70%~75%。在适宜墒情的条件下播种,能保证一次全苗,使种子根和次生根及时长出,并下扎到深层土壤中,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因此播种前墒情不足时要提前浇水造墒。在适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p><p class="ql-block">水浇条件较好的地区,可在前茬作物收获前10~14天浇水,既有利于秋作物正常成熟,又为秋播创造良好的墒情。秋收前来不及浇水的,可在收后开沟造墒,然后再耕耙整地;或者先耕耙筑畦后灌水,待墒情适宜时耘锄耙地,然后播种。也可以采用先筑畦播种,后灌水蛰实的方法,要注意待地表墒情适宜时及时划锄破土出苗。无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在前茬收获后,及时进行耕翻,并随耕随耙镇压,保住地下墒情并根据气象预报确定播期。</p><p class="ql-block">播后镇压</p><p class="ql-block">从近几年的生产经验看,小麦播后镇压是提高小麦苗期抗旱能力和出苗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各地要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然后,在小麦播种后用专门的镇压器镇压两遍,提高镇压效果。尤其是对于秸秆还田地块,一定要在小麦播种后用镇压器多遍镇压,才能保证小麦出苗后根系正常生长,提高抗旱能力。及时查苗补种,确保苗匀苗齐。</p><p class="ql-block">小麦要高产,苗全苗匀是关键。因此,小麦播种后,要及时到地里查看墒情和出苗情况,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在墒情不足时,要在小麦播种后立即浇“蒙头”水,墒情适宜时搂划破土,辅助出苗。这样,有利于小麦苗全、苗齐、苗壮。小麦出苗后,对于有缺苗断垄地块,要尽早进行补种。补种方法:选择与该地块相同品种的种子,进行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后,开沟均匀撒种,墒情差的要结合浇水补种。来源:综合网络</p>

小麦

播种

墒情

拌种

公斤

种子

时间

播期

适宜

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