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严子陵钓台游后感》</p><p class="ql-block"> 适逢中秋、国庆撞满怀,游钓台了心愿。</p><p class="ql-block"> 隐士严子陵乃天下文人墨客的公众偶像。我虽非专业文人但也算是文学爱好者,自12岁第一次进县城听说了严子陵钓台的一些传说,就萌生了拜谒之心。退休回乡定居后,几乎游遍了桐庐的知名景点,唯独把严子陵钓台作为儿时口袋里最喜欢的零食一样对待,虽唾手可得,却又舍不得抻手,成了精神食粮。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由于种种原因均未能了却心愿,这次双节重逢再加上富春江诗社成立,县文旅集团出台优惠政策:诗社社员可以免费游桐庐境内文旅集团所属的景点,诸因素重叠促使我下决心享受放了几十年的精神食粮。</p><p class="ql-block"> 十月二日早上自驾经疏港公路沿富春江南岸直达发电站大坝,过江后应该左转入景区,却因车辆太多无法进入,按交警指示右转,在发电站门口觅得一车位,将车停放后步行两公里到达景区游客中心。偌大的停车场已挤得满满当当,由于管理得当秩序井然。到售票窗口出示社员证,售票员不买帐,经交涉请示领导确认了文旅集团的优惠政策有效,优惠政策可能没有传达到普通员工,我大概是诗社的先趟露水湿了裤脚的先行者。</p><p class="ql-block"> 办完手续顺利登船,重新休验了几十年前出行时唯一的交通工具一一轮船,那感觉特别复杂。那时乘轮船都是为求生存而奔忙,最好的风景无心欣赏。如今是休闲享受精神食粮,心情特别舒畅,秋风拂面吹來阵阵花香。极目江面碧波荡漾,向东看,长龙锁大江,高峡平湖取代了昔日七里濑的急流险滩。抬头观望富春山,满目葱茏秋意晚,黄公望的大作眼前展,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东坡的诗犹如量身定做,用在富春山水也很恰当。没看够美丽的湖色山光,来不及细思量船已稳稳的靠岸。</p><p class="ql-block"> 上岸后映入眼睑的第一视觉是“严子陵钓台天下第一观”一幅篆书石刻乃日本著名书画家,中日友好参观团团长梅舒适于1994年所题。镶嵌于江岸,蔚为壮观。可见严子陵钓台早已声名远播。</p><p class="ql-block"> 随人流拾级而上沿途有碑廊、碑林,各种亭、轩,因人流湧动无法停留细看,在碑廊的入口处看到有同宗人氏,原民航总局局长申屠逸松的提字略作停留碑文内容是“曾游五大洲,唯独故乡亲”说出了游子的心声,深有同感。继续攀登到一石门处,门头上刻有“问隐”二字有着古装的山水剧演员与游客合影,我也去趁了一下热闹。再往前经过一株硕大的古滕,游客必须要从其“胯下”钻过,那么大的古滕我是第一次看到,主杆直径有一米朝上,也是历史久远的象征。沿途还有耕、读、渔、樵的各式扮演者,均有游客与其合影。春节联欢晚会的沉浸式山水剧为古老的严子陵钓台景区带来了新内容,增加了很多的人气,该节目也成了网红打卡点。经数千步台阶,即将登顶的路边上有一处古装剧茶水摊,既应景也实用,游客到此喝上一碗香气扑鼻的红茶甚是受用,应为主办方的良苦用心点赞。</p><p class="ql-block"> 舍得一身汗,誓将钓台攀。终于到达了魂牵梦萦了几十年的严子陵钓台。钓台分东西两台,为二块大磐石。相距50余米,巍峨对峙,高近百米。东台有一石亭,前柱有联“登钓台而望,神怡心旷,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和“七里滩光”亭额均为书法家沙孟海所书。亭内有一方碑石,正面镌刻着范晔撰写的《严光传》,背面刻有“汉严子陵钓台六个字。亭右侧稍低处有一长11米、宽5.90~10.3米石坪,坪前有石笋高约十米,状若一位高士,兴致勃勃地在观严先生钓鱼,相传此石坪即为严子陵垂钓处。</p><p class="ql-block"> 在亭前遇到了心中偶像“范仲淹”(扮演者),正在背诵《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岳阳楼记》我与其探讨严、范两位先贤的历史功绩和对桐庐今天发展之影响,并合影留念,真正享受了精神食粮的大餐。近两千年来严子陵“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的治国主张和不事王侯的高风亮节影响了历朝历代的仕大夫和各式文人墨客。形成了永不过时的瞻仰拜谒之风,也把富春山和桐庐的知名度不断推向新的高度,而长盛不衰。严子陵找到了桐庐富春山隐居,是桐庐之幸。</p><p class="ql-block"> 西台与东台隔山谷相望,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抗元民族英雄谢皋羽哭祭文天祥而得名。西台是极好的观景处,登台俯瞰,眼底万顷烟波,江流涟漪潆洄;两岸重山又叠岭,环抱峙屏,或高峰插云,或青岸翠发,云影岚光,掩映如画。置身其间,令人飘然物外,神清气爽。</p><p class="ql-block"> 游完钓台,从另一面台阶下山,下到江边近江处又有一座石牌坊和“严先生祠”,牌坊正面透雕双狮戏球,背面浮雕鸟兽图案。坊左之祠,始建于唐初,北宋景佑年间范仲淹重建,元末毁于火,明清几度重建,后因建水电站淹于水,现祠为新建,保留部分清代构件。</p><p class="ql-block"> 参观严先生祠是这次出游的另一个重点。严子陵晚年一直隐居富春山,后人为敬仰严先生之高风亮节,唐初便于桐庐富春山钓台下建有祠堂祭祀。北宋景佑元年范仲淹出任睦洲知府,对严先生祠作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自北宋至民国,严先生祠先后共修建达二十六次之多。现存的严先生祠,为桐庐县人民政府于1983年仿照旧祠原貌修建。</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范仲淹知睦州,重建严生祠又撰写了“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这遍与“岳阳楼记”齐名的千古美文和“潇洒桐庐郡十咏”,将桐庐县的知名度又推向了另一个无法用文字、语言表达的高度。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也是本次游严子陵钓台的一点感悟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