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要塞》

快乐的人

<p class="ql-block">8月18日下午,我们一行驱车去参观海拉尔要塞。来到海拉尔的敖包山下,一排高大的水泥墩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我下车观察,才发现第一根水泥墩上写的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原来海拉尔要塞到了!</p> <p class="ql-block">  侵华日本关东军海拉尔要塞遗址,位于海拉尔城区工人新村北部的敖包山下。海拉尔要塞也称海拉尔筑垒地域,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关东军为进攻前苏联,于1934年至1939年期间,在中国东北边境设立的17处军事要塞中最大的两处之一(另一处为黑龙江省东宁要塞)。如今,这里已被开发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是国家4A级战争题材景区!</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本关东军海拉尔要塞遗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史和我国各族人民反抗侵略的真实记载。为了不忘国耻,教育后人永远铭记日本的侵略历史,在要塞遗址上修建了海拉尔纪念园”。纪念园分地面和地下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进了纪念园的大门,走上一段台阶后便是一个很宽阔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  广场的正对面是一座高高的雕塑,雕塑高共13米,其中底高9米, 雕像高4米,是苏联红军、蒙古骑兵、中国抗联战士在抗日战争结束时欢呼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四周边缘摆放着战争时期的坦克、大炮和飞机。让人们感受一下战争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广场边上有一座水泥建筑,大门上的牌子写着“海拉尔要塞遗址博物馆”。要塞的地下工事就是从博物馆里下去。</p><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为人们讲述了日本侵略者,是怎样残害被迫为他们修建要塞的中国劳工;以及东北军民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p> <p class="ql-block"><b>博物馆前言</b></p> <p class="ql-block">雕塑:勿忘!这具雕塑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海拉尔要塞是由地上与地下相连通的两部分组成,地下工事距地面19米,采取地下掘进方式建成。地下军事工事东西走向,均为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位于西部的通道、房间和东部的房间是拱体发旋结构,东部通道为平顶结构,构筑有各种工事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该工事由一条主干道和多条支干道连贯组成,通道总长度约5000多米。</p> <p class="ql-block">  海拉尔要塞的地下工事,离地面垂直距离19米,采用斜面巷道连接方式。巷道里阴森潮湿;当时正是盛夏,天气较热,但是地下巷道里的温度只有零上 4 度,非常阴冷。</p> <p class="ql-block">士兵休息室。</p> <p class="ql-block">主干巷道。</p> <p class="ql-block">弹药库。</p> <p class="ql-block">地下通讯室。</p> <p class="ql-block">  日本这个民族,是一个非常邪恶的种族,骨子里充满了侵占的基因。9.18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为了扩大侵略地域,向苏联扩张,于1934年至1939年期间,在中国东北边境修筑了17处军事要塞。在修筑这些要塞时,他们从中国的内地(主要是山东、河北等地)以招工等哄骗手法,将大批的农民以及战场上俘虏的士兵运送到中俄边境做劳工,为他们修筑要塞。一年四季,这些劳工天天在日寇的皮鞭下干十几个小时重体力活,累死、病死、饿死、被打死的不计其数,他们的尸体被日军用汽车运到北山和敖包山之间的沙地掩埋,这就是海拉尔的“万人坑”。</p><p class="ql-block">工程结束时,为了保密,残无人道的日军,将负责地下施工的劳工,全部分批用铁丝把肩胛骨穿在一起,集体枪杀、活埋。整个东北17处日军要塞的修建过程中,日军共使用了300多万中国劳工,究竟惨死了多少我们中国的劳工,究竟有几个"万人坑”?谁也说不清楚。这深仇大恨,我们永远不能忘记!</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1日,苏联红军向海拉尔要塞的日军发起进攻。8月18日,苏联红军攻下了要塞,日军投降,海拉尔光复。</p> <p class="ql-block">  提起"九一八事变”,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描述:“日本侵略者兵不血刃、长驱直入,侵占东北三省,如入无人之境”。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就在“九一八事变”的当天,东北军民就自发地展开了对日本侵略者的反击。在后来关东军进军黑龙江的时候,更是遭到了黑龙江守军的迎头痛击,领导的人物是马占山将军。</p><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马占山将军之外,还有不少东北军高级将领没有向日军缴械,而是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他们分别是:吉林督办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将军,依兰镇守使李杜将军,哈满护路司令苏炳文将军,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将军。后人永远不能忘记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抗日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马占山将军(1885-1950)吉林省怀德县人</p> <p class="ql-block">冯占海将军(1899-1963)辽宁省锦县人</p> <p class="ql-block">李杜将军(1880-1956)辽宁省义县人</p> <p class="ql-block">黄显声将军(1896-1949)辽宁省凤城人</p> <p class="ql-block">苏炳文将军(1892-1975)辽宁省新民县人</p> <p class="ql-block">  海拉尔的抗日英雄苏炳文,字翰章,1892年10月22日生于辽宁新民县中的古城子屯。1930年10月,苏炳文将军调任黑龙江呼伦贝尔警备司令兼中东铁路哈满护路司令,上将军衔。新中国成立后,苏炳文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任黑龙江省体委主任。1975年5月22日病逝,终年83岁。</p> <p class="ql-block">1932年10月1日,苏炳文将军在海拉尔举行东北民众救国军成立及誓师大会,宣布自己担任总司令,通电全国。随后派部队开赴嫩江西岸前线,与日军孤军奋战68天,牺牲将士3600人,负伤2500人。12月4日,日军占领海拉尔,苏炳文率所部和商民眷属、爱国铁路员工4000余人从满洲里进入苏联境内。抗战将士用鲜血和生命续写了江桥抗战之后又一曲悲壮的抗日战歌</p> <p class="ql-block">救国军将士们使用的大刀和手枪。</p> <p class="ql-block"><b>向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们致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