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原文】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xī。</p><p class="ql-block"> 【个人理解】嘴是心的大门,假如大门防守不严,家中机密就会全部泄露;想法是心的双脚,对于想法不能严格管制,就可能走入邪路。这则总说“口业”“意业”</p><p class="ql-block"> 【心得体会】 《增广贤文》上面说:“逢人且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在没有与对方共过事、交过心的状况下,适当地保留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子曰:朋友数,斯疏矣。——朋友之间说多话了,就疏远了。再好的话有两次就够了,更有“劝赌不劝嫖”这样的警句。有时候对自己孩子都不能说话太多,不要搞亲情伤害,处处指指点点。不能总以“都是为了你好”这个看起来很高尚的理由,事无巨细喋喋不休,去侵犯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 </p><p class="ql-block">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佛说十种恶业中口业占了四种,这四种口业最方便、最直截、最迅速消耗亏损自己的福德,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善因缘。可是大家的“我见”都是棱角分明,总是喜欢刷存在感,以话语权来证明自己不凡,于是难以防止造口业。如果把“我”放下,淡泊一些,可有效预防损失。</p><p class="ql-block"> 十句话有九句切中要点,众人未必觉得有什么稀奇了不起,如果有一句没说中,就会受到四面八方而来的指责。十次谋策有九次成功了,众人未必将功劳归属于你,但假如有一次谋划失败,许多责难就会出现对你议论不休。因此,为人处世宁愿保持沉默也不急于发表意见,宁愿被视为愚拙,也不轻易以聪明机巧自居。</p><p class="ql-block"> 新冠疫情这三年,好几位知名专家经常被骂,他们又不是神人,预测也不是100%正确,出现一些偏差太正常。尤其对于别人买房子、买车、搞对象的事,尽量不给人支招。人都有“站一山望另一山高”的毛病,他们过后一般都后悔!每个人的生活不同,不要把你的那套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狄更斯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是分内之事不管,他人私事非邀请不管,不危害社会公利的事少管,是修养。多管闲事,给别人添麻烦、惹人厌还只是其次。更错误的地方在于自以为聪明,站在高人一等的地方对周围指指点点。</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有一天在后宫与皇后谈笑,“想不到我朱元璋也会当皇帝”!手舞足蹈,露出了他寒微落魄时的样子。一会儿朱元璋出去了,马皇后立即对那两个太监说:“皇帝马上要回来,你们一个装哑巴,一个装聋!”果然,朱元璋一想到刚才的失态,那还了得。于是返回,一问之下,两个太监又哑又聋,这才放心。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有些事面前,你最好装聋装哑,大家都不希望你什么都知道,不喜欢你口无遮拦到处宣传别人的隐私。 </p><p class="ql-block"> 《 朱子治家格言》中一句“出世戒多言,言多必失”,难怪古圣先贤告诫——多言为涉世第一病。佛在《阿含经》中说,我们的语言,除了生活必须的沟通之外,要么谈论正法,要么就不说话,这就是“法谈和圣默然”。我见过一位师父,她与四位师父一起住了4年,大家不知道谁是哪的?姓甚名谁,基本不说话,都是在修行上用功。 成语“心猿意马”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我们无法战胜刷手机,全民低头族,就是因为手机内容瞬间更新,变化多端,我们的“意识心”正需要这东西,等看了几小时过后,问问自己有何收获?我们每天吃饭获取的能量大多用于打妄想,有人入定一月半月都可以不吃饭。 </p><p class="ql-block"> 佛说“贪嗔痴”为三毒烦恼,可是又都把持不放,明明知道恨一个人会伤自己,可继续咬牙切齿,甚至愿意同归于尽!明知道财、色、名、食这几样,死时就一切清零,可是还在穷追不舍。如果不能保持正念分明,导致恶业种子越来越多被收藏在“如来藏”心里,成了未来一切厄运的根本,因为心所想的“意”才能驱动行为和说话,这个“意”是罪魁祸首。</p><p class="ql-block"> 有人问师父:我为什么定力修不好?师父说:你就是认为这个世界太可爱。细想也是,我们对于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非分之想,一个风吹草动就把我们勾引去了,怎么修定力,无法专注一念?可是眼前的这一切都是苦空无我、无常变异,最终想啥也是白想,惦记啥也是白惦记,一切都是无用功!</p><p class="ql-block"> 佛典“藏六如龟,防意如城”——在佛陀的弟子当中,有一位也很精进自励,然而多年不但未能证道,心中甚至充满了贪瞋痴,妄想纷驰,自己也苦恼不堪。佛陀愍念他,这时正巧有一只乌龟爬来,有一只水狗不耐饥饿,便想吃牠,乌龟赶紧把头尾及四肢都缩进龟壳,水狗莫可奈何离去。佛陀对他说:“这只乌龟因为懂得藉龟壳来保命,而世间人反而不如这只乌龟,他们不知道无常正像水狗一样,随时环伺在侧,却恣情放纵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在外追逐五欲六尘,使得外魔能够得便,五趣六道轮回不已,这都是不能摄心守意所招致的祸患啊!” 佛陀接着说了一首偈语,这弟子,豁然开朗。</p><p class="ql-block"> 佛说的偈语如下:</p><p class="ql-block">藏六如龟,防意如城,</p><p class="ql-block">慧与魔战,胜则无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