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阑珊螃蟹香(发表于2016年10月9日的《东方烟草报》)

鄪人朱旭

<p class="ql-block">  秋意阑珊螃蟹香</p><p class="ql-block"> 朱旭</p><p class="ql-block">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想到这句俗语,我脑海里涌出了童年的一些往事。</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小山村,一条小河绕村蜿蜒流过。小河曾是我那时的乐园,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里面游泳嬉戏,捞鱼摸虾。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河里沉淀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把螃蟹养得肥肥的,照螃蟹正是时候。</p><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了,螃蟹就会从洞穴里陆续爬出来觅食。吃过晚饭,我们提着铁筲,握着手电筒,还有的提着马灯,开始照螃蟹。照螃蟹应该从下游照起,如果先照上游,蹚过的浑水就会流下去,看不清螃蟹。灯光照过去,螃蟹就突突地往前爬。迅速地伸出右手,半拢着五指,按在螃蟹身上,抓到手里,扔进筲里,只听见“当”的一声响,螃蟹就成了“囊中之物”。抓螃蟹时,一定攥住两螯,以免被它夹伤。</p><p class="ql-block"> 把螃蟹放在水盆里呆个一两天,让其吐吐脏物,揭去上面的甲壳备用。蟹肉味道鲜美,小时候见母亲做螃蟹的两种方法至今我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一种是做油炸螃蟹。先往盆里放些面粉和盐面,加上水,调成面浆。再用筷子夹住揭去甲壳的螃蟹放进盆里,均匀地裹上一层面浆,放进油锅里炸。等裹着面浆的螃蟹变成了金黄色,就表示炸熟了,便可出锅。油炸螃蟹吃在嘴里,又香又酥,很是开胃!</p><p class="ql-block"> 另一种是做螃蟹辣椒酱。把洗好的辣椒和揭去甲壳的螃蟹一并放在石碾上反复碾轧,直到变成泥状,越细越好。把螃蟹辣椒泥用铲子除下来,最后把遗留在碾砣和碾盘上的螃蟹辣椒泥也要用清水冲刷下来,连水一起归于器皿。人们把盛有螃蟹辣椒泥的器皿端回家,在上面撒上一层盐面,搅拌均匀,盖上盖子,放在一个角落里。发酵十几天后,螃蟹辣椒酱即成。揭开盖子,一股子香气迎面扑来,直钻鼻孔,让人垂涎欲滴。螃蟹辣椒酱香辣可口、风味独特,不失为一道美味佳肴,倍受乡亲们的青睐。</p><p class="ql-block"> 中国食蟹的历史非常悠久。《周礼》中载有“蟹胥”,指的是一种蟹酱。可见早在二千多年前,螃蟹已作为食物出现在我们祖先的餐桌上了。据《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热、化淤、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过敏性皮炎。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同时,蟹肉又是天然滋补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p><p class="ql-block"> 李白诗云:“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秋意阑珊,桂花飘香,菊黄蟹肥,真想再弄些螃蟹来吃,和友人小酌几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