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国同庆

玉指环

<p class="ql-block">  金秋飘香,天高云淡。时间过的真快,一转眼到了二零二三年的国庆节。每年都是这规律,国庆节和中秋节一前一后差不了几天,被广大的上班一族开心的称为双节小长假。今年也不例外,国庆当天十月一号是农历的八月十七,国庆长假也从九月二十九号也就是中秋节这天,一直到十月六号农历的八月二十二,长达八天。</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寿诞是农历的八月十八,在今年的十月二号,正好跨到了这个假期之中。按照以前的惯例,就是我们全家回去和家人一起陪老爹吃个饭,可是今年不同,因为明年是父亲的八十周岁,依照老辈人的说法,八十岁寿辰应该在前一年庆祝,所以这是一个大寿,自然要比往年隆重一些。</p><p class="ql-block"> 为了全家都能如期参加,生日宴会提前一天安排,时间预订在国庆节当天,这样一来既能为孩子们回来提供充足的时间,也能为节日的喜庆气氛再增添一层色彩。担心双节回来车票不好定,提前一个月都通知了孩子们。我的两个孩子都在洛阳,假期回来是很容易的事,姐姐一家生活在乌鲁木齐,孩子们也都在外地工作,如果不提前计划,回来确实有点困难。弟弟的孩子们都还在校念书。</p><p class="ql-block"> 母亲过于勤俭节约,因为父亲生日这个事极力阻止,本打算热热闹闹的大庆一下,无奈二老坚决不同意,只好改变了计划,费了好大劲才商量好一切从简,也不讨扰亲朋好友,只邀请姑姑叔叔还有俺姨几家人,简单的在一起陪父亲吃顿饭。其实这也不能怪母亲,毕竟是吃过大锅饭经历过人民公社生产队的人,再加上十来岁就没娘,饱尝人间疾苦,深感今天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更何况老父亲多年来身体不好行动不便,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劳动,使得我们这个家庭更加懂得珍惜。</p><p class="ql-block"> 清楚的记得一九九零年的夏天,那年我刚刚十七岁考高中,因为那时候孩子们去学都晚,再加上我是复读生,所以比现在升高中的孩子们年龄大了点。正是在那个夏天,父亲患上了脑梗,落下来手脚不灵便的后遗症。那时候这个病很少见,对脑梗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父亲是在地里干活的时候蹲的时间过长晕倒的,正是暑假期间,天气非常热,这件事一下子在村里炸开了,那年父亲才四十六岁。我们家的天一下子塌了。父亲在乡卫生院住了半个月,由刚开始的浑身不能动弹,到后来慢慢的腿脚手臂能不自住的活动,看似短短的半个月,我们家煎熬的像经历了一个世纪。姐姐大我五岁,当时在县里的剧团,一年四季大多在外演出,弟弟小我五岁,才升初中,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需要照顾,一大家子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肩上。好在父亲从医院回来以后,经过长期的锻炼,身体还算恢复的不错,不仅生活能自理,还能干一些简单的农活。</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农村没有任何机械化,所有的农活全凭一双手,犁地播种也全指望家里的两头老黄牛,甚至是播种傋地的时候,经常赶活儿家里的两头老黄牛太累干不过来,为了让牛稍微歇歇,就一家大小齐上阵,一人拉一根绳子栓在耧上,用人工硬是把麦子种在地里。其实干这些农活儿在那时候都似家常便饭。经常是牛在前边犁地,我们一人拿一个锄头在后边跟着打坷垃,因为不把坷垃敲碎的话,种上的麦子不盖仔,生芽率太低,直接影响收成。那时候两头牛就是老农民的全部家当,还有的家庭底子薄买不起两头牛,那就几家合伙买,农忙的时候相互帮衬干活,这家干完干那家,从秋收到种完麦子,往往需要一两个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十五六岁的我们,自然也成了家里的劳动力。</p><p class="ql-block"> 政策是跟着时代走的。为了缓解春种秋收给老百姓带来的压力,那时候学校不仅有寒暑假,还有麦假秋假,赶上农忙的时候小小年纪的我们在家里就是一头小马驹,是家庭的得力助手,就在平常,每天放学割草喂牛,星期天上山放牛捎带砍柴,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就这样的生活条件,我考上了二中。那时候二中在全县很有名气,比现在的含金量更高,考上了二中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校门。可是当时我们家那样的条件,暑假开学的时候父亲还不能自理,一日三餐都需要照顾,一大家子的重担全凭母亲一人承担,哪还有精力供我读书。</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午,我找了个借口,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偷偷去二中看了分数。那时候二中还没搬进县城,还在韩城镇上,和我们村隔一条河,要渡船过去,还要穿过河滩茂密的丛林小路,一路上我的心情万分忐忑,尽管结果只有两种,我却做了无数个设想。到学校看到分数的那一刻,我呆呆的站了很久很久,学校喜报上自己的名字,显得格外刺眼。由于天气太热又长时间骑自行车,感觉脸炙热通红。那一刻我的心里非常矛盾,多希望自己的名字没在这张喜报上,如果没有考上,去留之间也不用做艰难的抉择,也免得自己和家人都限于两难境地。可是眼前一幕幕的景象横生,从小学到初中,到初三第二年的复读,每个早上的晨读,每个夜晚的晚自习,每次考试后老师拿着我的试卷做榜样讲解,每次参加竞赛上台领奖,就像电影一样从眼前掠过。再低头看着自己因为寒冬早读手背上落满的冻疮伤疤,一切的一切在这一刻都变得毫无意义。心底如五味杂陈,更多的是不甘心。</p><p class="ql-block"> 从二中看完分数回来之后,我想了很多很多,每天都心神不定,生怕哪一天学校把通知书送来,家里正面临那样的困境,这个学我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上,更害怕看到母亲把抉择权给我的时候那种难为的表情。可是事情并没有按我的想像发展,以至于后来各个高中都开学了,这一幕也没有出现。我不知道是我当时没看准,还是学校漏掉了我的通知书,还是……其实我更害怕知道答案。由于当时家里情况的特殊,也没和家人提起我去看过分数的事,我知道当时的状况根本没能力供我读书,辍学回家助母亲一臂之力,是我不可推辞的责任,撑起这个家让全家人都能吃上饭是当时唯一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终止了我的学业,也定格了我的命运。生活给了我残酷的历练,让我的青春与其他花季女孩截然不同。没有好看的衣服,过春节全家人的衣服都是母亲赶集买的布料,我自己亲手裁缝制作,那时候家家都有缝纫机,就在刚辍学的那年正月,村里来了个裁缝师傅,经过两个月的学习,我熟练的掌握了裁剪技术。那个年代我们平时常是根本都不添新衣服的,只有盼到年底了,才能做一件新衣服过年穿。没有休闲的时间和小伙伴儿东奔西跑的出去玩。没有父母亲过多的宠爱。拥有的是永远也干不完的农活和家务。当然,我知道这一切都是迫不得已!清楚的记得有一次我挑了一担大粪去灌地,路上遇见初中比我们大两届的学长,说:呦,这么好看的校花不上学在家干这活儿,这是小姑娘干的活儿喽!我的泪水哗的一下子涌了出来,那一刻是多么的委屈和无助。特别是他那调侃的语气和讽刺的眼神,像一根刺一样,埋在我心底很多年很多年,终于在今天才能坦然的说出来。</p><p class="ql-block"> 当然命运是公平的,你所失去的必然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换个方式赋予你。二十一岁那年遇见了我的爱人,对我们全家关爱入微,农忙耕种有了依靠,再加上弟弟长大了,我们家才渐渐走出困境。</p><p class="ql-block"> 婚后我们通过努力建了自己的养殖场,也在城里买了房。虽然近些年行情不是很好,养个家还是绰绰有余。闺女大学毕业在洛阳有自己的工作,儿子想继续考研深造,我们全力支持,也许当年那个上学梦在心中结下的结,现在只有孩子们才能帮我解开。那天儿子说:妈,如果我以后也在郑州工作,那里房价可是太高呀!我笑了笑说,放心吧儿子,等你上班挣钱了,我和你爸都还年轻,我们共同奋斗一起努力在省城安个家。儿子说,我会努力的,咋能让老爹老妈恁辛苦!因为孩子从小在郑州上学,和郑州有深深地感情,一切人脉都在这个城市,有这样的想法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不管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我们的肯定态度,最起码是对孩子的鼓励和支持。越是我们这样的草根家庭更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生活就是这样,给了你苦头,又给了你甜头,才有了盼头,盼着盼着孩子们长大了,盼着盼着头发也逐渐白了,从一根根到现在的一缕缕,从第一眼看到白发的不能接受,拿着剪子对着镜一根根剪掉,到现在的泰然处之,从心底已和白发和解。这就是人生,当你渐渐被生活磨平了棱角,也许是为了让你变得更加圆润,在前进的路上才能少点阻力,走的更快。</p><p class="ql-block"> 如今,父亲都八十岁的人了,从有病那年到现在已足足三十三年,父亲经历的不只是身体上的病痛,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煎熬。从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一下子变的行动不能自已。从一个家庭的保护伞顶梁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需要被别人照顾的人。这才是心里最大的痛苦。感恩母亲这么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照顾,让父亲现在还能和我们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回家离老远喊一声爸,还能有叫有应。我知道这么多年,母亲经历的不容易,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困苦的家境不仅使我们成长的更快,教我们学会了做人做事,更使我们学会了感恩。</p><p class="ql-block"> 感恩那些年身边亲人对我们家的帮助。感恩生活给了我不一样的经历,使我的心境更加强大。感恩新时代祖国的快速发展,好的政策让我们每个勤劳的人都凭着自己的双手富了起来。今天我们一大家人能在一起团聚,在这个特别的国庆节为祖国庆祝,为亲人庆祝。祝愿我们的祖国国泰民安日新月异繁荣昌盛。祝愿父亲母亲身体健康安享天伦。祝愿每个家人都平安喜乐万事尽如所愿。这就是幸福,让一切付出都充满了意义,也让我多年来的遗憾瞬间释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