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习俗圆锁调查

与世无争

<h3>圆锁习俗是一种地方性成人礼仪式,流行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等北方地区。在北方地区,小孩子在过十二周岁的时候要举办圆锁宴席,这是对孩子即将步入少年时代的一个祝福。圆锁的目的是给孩子打开智慧的锁链,让他们从幼年的蒙昧中解脱出来,向着聪明才智的方向发展,向着成人成才的方向发展。圆锁习俗在内蒙古地区被嵌入到蒙古族及满族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综合多民族习俗而又为社会需要、人们所共同自觉遵循的新的民俗</h3> <h3>“圆锁”起源于山西。《大同府志》(1)载:“男子生弥月或周岁,编红线锁带之。十二岁蓄发,俱设祭各庙宇或灶台前。然亦有不行者。”当时人们已经有意識的将古代成人礼的制度沿袭下来,在孩子刚出生时就给孩子戴上锁(有玉锁、金锁、银锁)以求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由于明朝山西境内山地多,耕地少。人口急增,导致晋人寻求未开辟之地。呼和浩特地区(旧称绥远)成为山西人口倾泻之地,晋人进行了长达三个世纪的“走西口”。随着“走西口”移民大军的深入,“圆琐”成年习俗在内蒙古地区广泛传播。</h3> <h3>“圆锁”的意思是:就是未成年人年满12周岁,要为之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请亲戚朋友同学庆祝孩子由童年长成了少年。未成年人经过这个仪式后,就意味着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贪玩不懂事,该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了。圆锁也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h3> <h3>城市中的圆锁仪式更多了现代化的改变,更适应现代的城市生活,但少了些古时就留下的在“圆锁”当天的中午的正席上,小寿星通常会穿上颜色鲜亮的新衣服(红色、黄色等),精致梳妆准备一番。蒙古族小寿星多穿蒙古袍庆祝生日。司仪首先会讲一段开场白,之后请小寿星上台讲话,内容多为回顾自己成长的岁月,感谢父母亲人的抚养教育等。接下来会请父母上台,由司仪设置一个父母互动游戏来调动气氛。<br>接着由孩子的姥姥替小寿星摘下银锁,爷爷奶奶给孩子戴上用钱编织的钱锁盘,金额一般为660元或880元,寓意孩子在成年后大富大贵。在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就是圆锁仪式的重头戏,邀请家中长辈、近亲依次为小寿星套“面圈”,小寿星需套12个面圈,表达庆祝12岁圆满之意。套带规则是由面圈制作人亲自为小寿星套带至脖颈部再取下。面圈是用白面蒸制的,直径为成人一只手臂长短的圆环状。上有手工捏制的寿桃、莲花、叶子、鱼、兔子等美好的事物。呼和浩特地区的面圈独特之处在于面圈上有手工捏制的手和长命锁,取意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父母可以取下长命锁。此时司仪在旁说这吉祥词,比如:“头顶鱼,怀抱兔,脚踩莲!”“九石榴,一佛手,守住亲娘用不走!”“面锁儿蒸的圆又圆,娃娃将来考状元!”套过面圈后,父母和小寿星切生日蛋糕,将蛋糕分给宾客。外面鞭炮齐鸣表示庆祝之意,里面宴席开始,宾客开始饮食。东家挨桌敬酒,感谢宾客参加宴席。</h3> <h3>我们小组利用国庆假期的时间,出门采访了一些路人,问了一些他们对圆锁做的看法以及见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