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峰书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红韵轩 徐红

<p class="ql-block">  李白书《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p><p class="ql-block"> 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毁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又开始了漫游生活。在753年(天宝十二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他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p><p class="ql-block"> 李云:又名华,是李白的族叔。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天宝十一年任监察御史。著有《含元殿赋》,此外还写有《鲁山令元德秀墓碑》碑文,颜真卿书,李阳冰篆额,时称“四绝碑”。独孤及《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中记载:“(天宝)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权臣窃柄,贪猾当路,公入司方书,出按二千石,持斧所向,列郡为肃。”可见李云为官的刚直、清正和不畏权贵。</p><p class="ql-block">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宣城(今属安徽)与其叔李云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创作的送别诗。</p><p class="ql-block"> 此诗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p><p class="ql-block">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p><p class="ql-block">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p><p class="ql-block">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p><p class="ql-block"> “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p><p class="ql-block">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p><p class="ql-block">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p><p class="ql-block"> 全诗并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表达了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执着追求。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全诗共九十二字,语言明朗朴素,音调激越高昂,如歌如诉,强烈的思想情感起伏涨落,一波三折,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腾挪跌宕、跳跃发展的艺术结构完美结合,韵味深长,断续无迹,达到了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明人评此诗“如天马行空,神龙出海”。</p><p class="ql-block"> 书法和其它艺术一样,起源于实用,是人类从生产和生活斗争中不断创造和完善起来的文化财富。李沛峰云:“濃墨死板,淺谈做出時代感。”书法创作,一方面,即传统的笔墨不能失去,还要继续发展新意。另一面要突出新时代的主旋律。李沛峰此书法具有天真、豪逸有态之美。真可谓:“笔底烟云飞走,胸次乾坤吐纳,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p><p class="ql-block"> 李沛峰,一九六二生香港人自幼习画,早期随父习画和书法后得陆俨少老师收为入室弟子,李氏笔触沉隐厚健,运用随意书法方面诣颇深,他好写莫云卿的狂草,撷取具怪奇的字体结构和内蕴的刚劲气韵,灌注一已笔法之中,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李氏在书法方面不断谋求新的推展作品多次在香港和国际巡回展并有获奖。其画注入了现代意识,赋予新的生命,意境优美飘逸灵动,具有梦幻般的视觉和时尚气息,色彩丰富,画面优美,层次清晰饱满而富有创意,它以丰富的情感和内涵体现着它的艺术生命,形神兼备妙趣横生,返朴归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吸取尘世精华,山石水草,美丽的大自然,予以升华在白纸上翩翩起舞;山光水色,那峻峭的山姿与清澈的清泉,静谧中无处不透着恢宏的气势,使其画技巧高度成熟,笔墨厚重豪放,气势磅礴逼人,自成一家,独具风韵,真乃大师也!其山水画体味出中国画的意境、格调和气韵,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令人心动。一笔一画,彰显着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後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让人不能忘怀,其山水画阴阳、晦冥、晴雨、寒暑、朝昏、昼夜的无穷的妙趣,表现的淋漓尽致。看其作品,如同松间听风,如临瀑听水,直指内心,震耳欲聋,让人感动,让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陆享题云:“此为沛峰先生画,笔墨高雅,气韵生动,实为难得,壬申四月,陆亨题记。”西樂群曰:“获观沛峰先生近期山水画作品,不愧为山水画大师,陆俨少先生亲授传教之高足,所作山水书法为基,笔墨为上,传统功力深厚,境界开阔,造型严谨,山体上落笔斩钉截铁,线条沉稳生涩,画面蓊郁雄秀,具有欲吐而出之苍润之气,前途无限,壬寅之冬西樂群。”刘锡亮曰:“沛峰道兄早岁叩门晚晴轩,得山水巨匠陆俨少先生亲授,由是画艺大进,所化山各飘逸灵动,色彩丰富层次清晰,烟岚满纸,画如其人潇洒出尘,间为妙品也。壬寅酷暑观后有感于云清之畔刘锡亮。”刘锡亮癸卯于青湖又书曰:“万壑松风,沛峰画师所绘山水烟云满纸,因篆万壑松风歌之,癸卯刘锡亮于青湖。”刘伟曰:“沛丰道友早岁叩门晚晴轩 :得山水巨匠陆俨少先生亲授,所作山水烟岚满纸,画如其人潇洒出尘,意境丰富让人回味。壬寅冬月刘伟有感于千年瓷都。”</p><p class="ql-block"> 网络读者云:“这位画家的笔触深沉有力,展现出了浓郁的个人风格,令人印象深刻。李沛峰山水画给人以梦幻般的视觉享受,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我很想知道李氏在书法方面如何不断谋求新推展作品?是否有什么秘诀?看到这样优美飘逸、灵动多姿的山水画作品,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之美和生命之力。他用随意书法方面诣颇深,运用具怪奇字体结构和内蕴的刚劲气韵写出了莫云卿式狂草。真是让我佩服不已!这位天才画家赋予传统山水画以现代意识和时尚气息,让我们看到了文化与艺术相结合后所呈现出来的无限可能性!我觉得这位画家的作品色彩非常丰富,层次清晰饱满,真是一种视觉盛宴。李氏山水画意境优美、飘逸灵动,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我想知道他在创作时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心理准备或技巧?这些画作中蕴含了大自然之美和艺术情怀,看到它们不禁让人感慨生命之短暂与艺术之恒久。这位画家的作品真是充满了现代气息,非常有创意和想象力呢。不得不说,李沛峰的笔触真是沉稳有力,给人以厚重之感。我很喜欢他的书法作品,尤其是那些具有怪异字体的狂草,看起来很有特色。这幅山水画真是太美了!色彩饱满,画面层次分明,让人陶醉其中。李沛峰的作品不仅仅是一幅幅画作,更是他对现代艺术的一种表达和诠释。这些作品真的很有灵性,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从内而发的美感。在他的画作中,我总能找到一些令人惊喜的元素,让我对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入了。看了这些作品,我对山水画又有了新的认识,真是受益匪浅。他的作品给人以一种梦幻般的视觉感受,让我感觉到了艺术的魅力和力量。换了一个画家,又换来了新的风景。李沛峰山水画扇面让我领略到别样的美。赞叹李沛峰老师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期待能在展览上欣赏到更多精彩作品。李氏笔下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在细节之处凝聚着无穷魅力。他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愧是陆俨少老师门下入室弟子啊!从小习画造就成现今国际巡回藏家必备之选名家。希望建立起与大师交往渠道,在学习书法方面得以深度拓展和提高技巧能力支持。李先生那一笔,仿佛随处都是仙气缭绕。这样的作品放在家里,岂不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看到陆亨题记才知道原来这位画家跟陆俨少有渊源。难怪艺术品如此精湛!这幅荷花轴,笔墨流畅自然,色彩鲜明生动。真是沛峰先生的精华之作。听说《层峦暖翠》、《黄山松云》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令人期待能够欣赏到更多他的杰出作品~。每次遇见江南水乡及其景致都会让我感觉心旷神怡。而这幅荷花轴就像话音里唱过“千锤万凿出深山”般地浸润着那份美好。气息独特,情调潇洒优美——不可否认整个画面给我的视觉享受带来了很大满足感和愉悦体验!李沛峰先生的作品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和惊艳。他对于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把控真是无与伦比!这位画家的山水画,真是独具匠心,笔力刚柔相济,墨色淋漓。看到这位年轻一代艺术家用现代意识来重新定义传统文化元素,我感到十分振奋!从这组画作中可以窥见作者勇于尝试新思路和新技法的信念。希望能够看到更多他未来的新作品!色彩丰富、视觉效果震撼,在国际艺坛上颇受好评,为香港文化赢得无数掌声。看到这篇介绍李沛峰先生作品的文章,我想去看他最近在哪里进行展出活动?在阅读本文后,我非常期待能够亲眼见到李氏大师那些充满灵动与时尚感并存的作品!我很喜欢作者的书法作品,有机会一定要去参观他的展览。色彩丰富、视觉效果震撼,在国际艺坛上颇受好评,为香港文化赢得无数掌声。看到这篇介绍李沛峰先生作品的文章,我想去看他最近在哪里进行展出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