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美丽而神秘的复活节岛

杨克冰

<p class="ql-block">2017年年初,老友刘明组织了一帮相识近30年的老友,完成了一次难忘的耗时近一个月的南美南极游,复活节岛是其中的一站。</p><p class="ql-block">转眼之间六年过去了,每当回看当年的照片,脑海中那复活节岛美丽而神秘的画面就会浮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复活节岛(西班牙语:Isla de Pascua), 当地的语言称拉帕努伊岛(Rapa Nui)英語音譯為伊斯特島(Easter Island)。听说过复活节岛的人很多,但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的人却并不多。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偏远。复活节岛是一个真正与世隔绝 的岛屿,它位于太平洋中,前不沾村,后不靠店,离最近的隶属国智利也有3700多公里。复活节岛还很小,在google地图上,仿佛只是一粒沙子。 </p> 复活节岛成等腰三角形,岛的周长只有60公里(相当于围北京四环绕一圈),面积仅163.6平方公里。租一辆车,用不了三天,就能游遍全岛。 <div>由于没有文字资料的记载,关于谜一样的复活节岛的历史已经无法还原,各领域学者至今给不出确凿的结论,大多仍是悬而未决的推测。根据当今语言学和生物学研究的成果,今日复活节岛上的原住居民却是毫无疑问地属于南岛語族波利尼西亚人的后代,他们说着一种波利尼西亚语的方言拉帕努伊语。所以,人们把复活节岛的原住民称为拉帕努伊人。最早来到复活节岛上的拉帕努伊人,推测时间大约在公元300―1200年间。如今复活节岛上居民约有六千余人,一半以上是拉帕努伊人后裔。<br>1722年,荷兰西印度公司雅各布·罗格文率领的船队绕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于4月22日这天发现了这个奇异的小岛,首次在航海图上标下该岛位置。由于发现该岛的这天是“基督教复活节的第一天”,罗格文因此把它命名为“复活节岛”。<br>1888年的复活节,智利正式吞并了复活节岛。一百多年过去,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复活节岛为世界遗产保护区,从此,复活节岛拥有了新的使命,成为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br></div><div><br></div>为控制人流量,岛上每天只接纳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飞来的一趟航班。早上出发,五个小时才能到,然后同一驾飞机再把岛上的人接回去。<br>下飞机后,走出机场,在这幢茅草房前,接受特殊礼仪,岛上的居民代表为每个人献上的花环。<br> <div><br></div>蔚蓝色的大海,海边的棕榈树,清澈透明的空加气蓝天白云,这一切给人感觉好像置身夏威夷。 <div><br></div><div>复活节岛上只有一个机场;一条跑道,一个小镇,一个加油站。在这个小岛上,你不用担心迷路,不论你怎么走都能找到家。<br></div> <div><br></div><div>复活节岛地形十分有趣,非圆非方,不长不椭,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岛屿。三个角被三座火山盘踞,分别叫作拉诺考火山(Volcano Rano Kau),普卡蒂克火山(Volcano Puakatike),和特雷瓦卡火山(Volcano Terevak)。<br></div> <div><br></div><div>沿岛西海岸行走,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蓝色的海岸线和深褐色的火山石砾。<br></div> <div><br></div><div>复活节岛被南太平洋包围着,海水的颜色随着海水的深度不断变化着,从淡淡的蓝色变成淡绿色。<br></div> 海水不断的拍打着岸边深褐色的火山岩石,不时激起一片一片的雪浪花。 <div><br></div><div>走进岛内,又是一种不同的风光。<br></div> 朵朵白云衬托下的蓝天,覆盖着嫩绿青草的草原,长满芦苇的清水溏,远处微微高耸的山丘,山丘下的马群;一幅令人心醉的温馨画面。 <div><br></div>在这还能看到复活节岛的原住民拉帕努伊人。 <div><br></div><div><br></div><div><h1><b>拉诺考火山(Volcano Rano Kau)</b></h1>复活节岛的三个岛尖上是三个火山口。拉诺考火山在岛的西南一角,是复活节岛上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岛上三个火山口中最大的一个。火山口的直径约1.5公里,深200多米。山口就像一个大石碗,碗底是一个淡水湖,水深近9米。而在这石碗外侧的悬崖峭壁下就是浩瀚的太平洋,景色十分奇特。千万年来强风雨水的冲刷侵蚀,已使大碗的一边出现了一个大豁口,透过豁口正好看到浩瀚的蓝色太平洋。<br></div> 在火山口二百多米深的盆底是拉诺廓火山口湖。湖里面有水,有植物,水是宝蓝色,植物是草绿色,水与草无规则的自由组合,编织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图案。 拉诺考火山口湖同时也是复活节岛的一处神秘的境地。火山口湖面上生长着的这种奇特的美洲淡水芦苇,叫做"拖拖拉芦苇"(totora reed),是一种罕见的品种与秘鲁印第安人在"提提卡卡湖"(Lake Titicaca)沿岸用来建造房屋和船只的芦苇相同。有人说这种芦苇是当地人最早的一位名叫乌鲁的祖先带来,也有人说是在史前时期由古秘鲁人从南美大陆带到复活节岛的,更有人认为有可能是鸟类把这种芦苇带到了复活节岛。这种美洲淡水芦苇,是如何千里迢迢来到复活节岛上的呢? 至今也还没有一个最终的结论。如同复活节岛上的巨人石像一样依然是一个谜。 <div><br></div><div><h1><b>鸟人村(Orongo Village)</b></h1>离开拉诺考火山,步行数分钟就是与复活节岛与人文历史有关的景点一奥朗戈村(Orongo Village)也叫鸟人村。 奥朗戈村大约建于公元1200年间,是鸟人教(Bird uian)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br></div> 鸟人教是每年由岛上各部落长辈派后生代参加取鸟蛋竞赛。竞赛者须从拉诺考火山(Rano Kau)火山口赤手空拳爬下三百米悬崖峭壁,游到莫图努伊(Motu Nui)岛,找到乌燕鸥下的第一颗蛋,然后登到岛上最高处喊叫出他所代表的部落长辈的名字,然后再游回来,攀上悬崖,将这枚岛蛋完整无损地交与长辈手中,这位长辈便是这一年的鸟人。在争夺鸟人的竞赛中,充满危机与死亡,或堕岩,或被巨浪吞没,或葬身鲨鱼腹。获胜的鸟人部落可以收获莫图努伊岛上全部的鸟蛋,获胜的鸟人会得到村民的尊重,具有极大的特权,死后获得崇高的荣誉。 在图的右侧放大后可看到一只驶向莫图努伊岛的小船。从岛周围的巨浪可以看出,游泳游到岛上绝非易事。 <div><br></div><div><h1><b>摩艾石像(Moai)</b></h1>复活节岛如此偏远但吸引无数探秘的观光客和考古学家的是那散落在全岛的将近九百尊充满神祕色彩的巨型石像。这些遍布全岛的大大小小的巨型石像,统称为摩艾石像(Moai)。<br></div> 散落在全复活节岛的摩艾石像有880尊,一般高七至十米(最高可达二十米),重量从20吨到90吨,最重的竟然达近200吨。绝大多数石像面朝陆地,背向大海。有的石像戴着红帽子。石像面目各异,绝大多数都是长脸、长耳、双目深凹、削额高鼻,下巴棱角分明,表情沉毅自信。 一个成人与摩艾石像石像的体积比例。 考古学家至今仍无法确定这些石像代表什么,只是推测它们可能象征已死去的酋长、宗教领袖和神化的祖先。<br>用现代技术探测可以推算出摩艾石像的最早建造年代在一千多年前,是由整块岩石雕刻成的。一部分专家认为,雕塑是一种艺术,总会蕴含着那个民族的特征,而这些石像的造型,高鼻、薄唇、长耳,并无波利尼西亚人的特征,它们不会是岛上居民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也不可能是岛民制作的。因此就有了另一种十分盛行的假设,那就是莫艾根本不是岛上的原住民雕刻出来的,而是外星人因为飞船出事故而流落到岛上,因失去了飞行能力,为了让同类找到自己,所以就刻了自己的雕像,并矗立在海边。这些雕像的原型就是外星人。总之,关于摩艾石像的真正来源,至今仍然是一个迷。<br><div>摩艾像在1995年被聯合國納為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世界七大奇景之一,<br></div> <div><br></div><h1><b>塔海石像群(Tahai)</b></h1>塔海石像群是复活节岛的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它实际上是由三组摩艾组成的,从左往右依次是Ahu Vai-Ure(5座相连摩艾石像),Ahu Tahai(塔海本尊),和Ahu Ko-Te-Riku (有眼睛的摩艾)。 <div><br></div> <div><br></div><div>这是大名鼎鼎的Ahu Tahai,位于三组摩艾石像中间,它是一尊没顶帽子的巨大石像,属早期摩埃,风化非常严重。站在他的面前,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正在思考的酋长。<br></div> <div><br></div><div>塔海石像群中的 Ahu Vai-Ure,上有5尊石像,风化破损特别厉害,即使有头的面部也模糊不清,但作为剪影却是复活节岛标志之一。<br></div> <div><br></div><div>在Ahu Vai Ure北面是Ahu Ko Te Riku,这是个头戴红帽的石像,是岛上唯一的有眼珠的摩艾。有人叫他"大眼睛"。这对瞪着的白色大眼睛是根据1978年在Anakena海滩发现的。石像眼睛用白色珊瑚和黑耀矿石复制成的,刻石点睛,栩栩如生。由于其特立超萌,往往被作为塔海石像群的标志,甚至在拉帕努伊国家公园的logo中使用<br></div> <div><br></div><div>日出东方,一缕晨光正好照在了背海而立的Ahu Ko Te Riku的头上。能够清晰地看到他头顶上的储红色石帽和石帽下的那张奇特的脸。 一双微微上挑的眼睛中,瞳孔黑白分明,闪闪发亮。眼睛下面的鼻梁高挺,嘴巴撅翘,大耳垂肩,表情冷漠,神态威严。<br></div> <div><br></div><div>塔海石像群位于岛的西部沿海,被认为是岛上看日落最美的地方。日落前我们又回到了塔海。<br></div> <div><br></div><div>十分幸运,日落前,我们正赶上复活节岛上村民们在这里举行祈祷祭拜活动。<br></div> <div><br></div><div>据导游介绍这是复活节岛每年一度的"女皇"加冕仪式。这个仪式标志着为期15天的文化节的结束。在这个文化节期间,由当地人组成的两个队分别进行游泳,划船,扛水果跑等多个竞技项目的比赛。成绩累计,获胜的队夺得当年"女皇"的加冕权。加冕活动热闹非凡。<br></div> <div><br></div><div>祭台上的Ahu Vai-Ure背对大海。夕阳映红了天边的云彩。<br></div> <div><br></div><div>日落前的Ahu Ko Te Riku。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在云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神秘。<br></div> <div><br></div><div>日落时的Ahu Ko Te Riku。夕阳终于从云缝中露出,这场景十分难得。<br></div> <div><br></div><div><br></div> 落日在Ahu Tahai 和 Ahu Vai Ure 中间,这是经典的复活节岛日落画面。 <div><br></div><div>红云笼罩下的Ahu Tahai和Ahu Ko Te Riku<br></div> 仰望着日落后的万丈霞光,眺望着远方的摩艾和无边的海洋,心中不由得涌出无限的感慨。<br> <div><br></div><div><h1><b>阿胡阿基威 (Ahu Akivi)</b></h1>Ahu Akivi是岛上唯一一组面向大海的摩艾石像。这七尊摩艾身高都在4米左右,重约12吨,大小高矮相近,非常难得的是,这七尊Moai的高度刚好是岛上所有摩艾的平均身高。但最让人称奇的是这七尊雕像具有极其精准的天文位置。春分和秋分那天,大石雕正好面对日落的方向,岛上以此判断节气。。<br></div> 据说这七个石像代表着七位探索复活节岛的波里尼西亚勇士。他们是随首领候图.玛图阿(Hotu Matu’a)到达岛上的7个重要随臣,候图.玛图阿是最早来到复活节岛的波里尼西亚人的王,也是他们心目中的神,七位探险家自然成为岛民最敬佩的勇士。 <div><br></div><div><h1><b>阿纳克纳七兄弟像(Ahu Nau-Nau)</b></h1>在阿纳克纳海滩后面的沙丘上有著名的七兄弟像,这就是Ahu Nau-Nau,但人们更习惯按海滩名字把这组摩艾称为阿纳克纳七兄弟像。Ahu Nau-Nau神坛上七尊摩艾背对大海,面朝椰林,高坐于白色的沙丘之上。传说这是一个毛利巫师的七个儿子在等待欧图·玛图阿王到来的地方。<br></div> <div><br></div><div>据说这七尊巨人石像是岛上最早竖起的石像,因为这里是复活节岛第一批岛民登陆的地方。摩艾们背对大海,代表了最早登岛的七个家族,也就是七个部落。七尊巨人石像中的四尊较完好的摩艾头顶都有红色的帽子(也有人说是发髻)。边上一尊中等个头,最边上的两个摩艾的大头不知跌落何处,只留下残缺的身体。<br></div> 除了这四尊摩艾石像外,在复活节岛上你会发现还有其它一些摩艾的头上也会有“红帽”。“红帽”是由红色火山岩巨石雕成的,岛民们称之为"普靠"(Pukao)<br>Pukao直到15世纪至16世纪才被制造,是后来被添加到摩艾头上的。像摩艾本身一样Pukao也是复活节岛的一个谜。有的理论说是Pukao岛民的力量的表达。也许这是对的,因为当时甚至现在要把重达十余吨的石块放倒巨人的头上是非常困难的。没有证据表明,当时在岛上具有相应的起重技术和设备。还有其他的理论认为,"普靠"是雕像之间的区别。那些有"普靠"的摩艾石像会显得更加雄伟和重要。也有人说"普靠"就是帽子,还有人说"普靠"是一种头饰,更有人说,很久很久以前,岛上的居民有一种红发人,石像头上的红色石柱表示的是红发人的红发髻。<br> <div><br></div><div><h1><b>阿胡平台(Ahu Tongariki)</b></h1>阿胡平台,也翻译成阿胡汤加里基(Ahu Tongariki),俗称为“十五个男人”的景点,是复活节岛最著名的景点之一,也是复活节岛的地标性景观。<br></div> Ahu Tongariki共有15尊摩艾,沿阿胡祭坛一字排开,布局疏朗,气势恢宏,是岛上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石像群。 阿胡平台的祭坛长98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长度)),高7米,上面排列着15尊石像,背朝大海,高矮不等,只有一尊头上有帽子。石像面部全是高鼻梁,深眼窝,个个神情严肃,忧郁冷漠,昂首凝视,神情茫然。 这15尊石像形态各异,大小也不相同,最高达14米,最矮的也有5.4米,平均每尊重量40吨以上,石像头上帽子的重量也达到了10吨。石像面部表情各异,有的安详端庄,有的怒目圆睁,有的若有所思,还有的杀气腾腾。 <div><br></div><div>站在被称作石像加工厂的拉诺拉拉库山坡上眺望Ahu Tongariki景点,景色更为壮观。<br>一字排开的15尊石像,石像身后的蓝色大海,海边的悬崖峭壁,海岸线上面的蓝天白云,一幅美丽的画面。<br></div> 石像前的大片草坪和草坪上小得像蚂蚁一样的游客,更加衬托出了这15尊摩艾石像的宏伟与壮观。 Ahu Tongariki石像群还是复活节岛观赏日出的最佳地点。石像的底座轴正好在夏至和太阳的轨迹垂直,每到夏至朝阳正好从摩艾们的背面升起。但即使是其他季节,当太阳从海面上升起时,阳光会穿过石像之间的缝隙并随着季节的变化在不同的摩艾身侧发光。 为了亲眼目睹Ahu Tongariki日出景观,我们天不亮就赶到了现场,现场石像前早已聚集了前来观看日出的人群。不一会儿,奇迹出现了。一字排开的摩艾石像上空出现了黎明前的彩云。这场景不仅美丽壮观,还充满了神秘感。 我们顿时被眼前的这一景致所震摄,相机快门声音不绝于耳。但是我们大家都很清楚,再好的相机,再高超的摄影技术,也是无法还原那震撼人心的壮观画面。于是大家相互提醒;还是多看几眼吧,尽可能的把这景色和这种现场的震撼感觉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div><br></div>在摩艾石像的缝隙之间冉冉升起的东方的旭日,染红了天空的云彩和海岸地平线,这场景美得令人窒息。只可惜这金色的瞬间闪过的太快了! 老友贾波附诗:<br><b>《金色的瞬间》</b><br>日出东海放光芒,<br>摩艾喜庆披彩妆。<br>金光短暂留不住,<br>青春离去更匆忙。<br>切莫埋头顾自干,<br>忽略美好在身旁。<br>清茶美酒友相伴,<br>周游世界与君享。<br> <div><br></div><div>朝阳从东边斜射在七位石像的后背上,在绿色的草地上留下长长的影像,游客与石像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一幅人神交融的美丽图案。<br></div> <div><br></div><div>我不停地按动着相机快门,尽可能地留下这美丽的瞬间。<br></div> <div><br></div><div>这是张手机片,镜头上的污点产生了奇特的光影效果,更增加了一层神秘感。<br></div> <div><br></div><div>日出后,借着清晨的阳光,六位老友与15尊摩艾石像构成一幅新景。<br></div> 贾波附打油诗調侃。<div><b><i>《新添的莫艾》</i><br>先知豪杰英灵在,<br>庇护后代矗莫艾。<br>来来来,<br>排成排,<br>摆个姿势显气概。<br><br>英雄难做实无奈,<br>忍受寂寞千百载。<br>经风雨,<br>扛日晒,<br>纹丝不动等人拜。</b><br><br>哎,我等凡人不如回家,逍遥自在。<br></div> <div><br></div>晨雾下的Ahu Tongariki海岸,像世外桃源,美不胜收。 <div><br></div><div><h1><b>拉诺拉拉库火山采石场(Rano Raraku)</b></h1>在Ahu Tongariki 对面的,就是拉诺拉拉库火山采石场,它是岛上摩艾石像制造地,是复活节岛上最精彩的景区之一。据说复活节岛上百分之九十五的石像都在这里打造的。<br></div> 晨曦下的诺拉拉库火山。 这座充满无数秘密的火山,远看像一头展翅的雄鹰,独自停栖在一块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 雄鹰左边的这只翅膀,是个只有150米高的小山包,是拉诺拉拉科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山坡上有岛上最大的石像群,就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馆。 整个小山包景区的地表被绿草覆盖,漫山遍野的石像,形态各异,散乱地分布在火山的斜坡上,就像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山坡上的石像,大的小的,正的歪的,有的立着,有的躺着,还有很多被认为是处于不同制造过程中被废弃的。这里共遗留有397尊石像,其中141尊是尚未完全雕好的。 拉诺拉拉库采石场遗留至今的几百尊摩艾,体态有别,神情各异,或立或卧守望大海,场面蔚为壮观。因此拉诺拉拉库火山采石场在某些榜单中甚至超越阿胡平台成为复活节岛第一风景线。 <div><br></div><div>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风很大,景很美。青草地上四处散落的石像,配上蓝天白云近山远海,这场景令人十分陶醉。<br></div> <div><br></div><div>石像是用火山整块玄武岩和凝灰岩雕凿而成。所有石像的外形大同小异,都是半身,胳膊贴腹,窄长脸,深眼窝,高鼻梁,噘着嘴,大长耳,但没有两个石像是完全一样的。石像造型之奇特,雕技之精湛,令人赞叹!<br></div> 这些摩艾石像除了露在地表的头和身之外,还有巨大的身躯藏在地下。<br>2011年,智利考古部门曾对两座身体埋在土里的石像展开挖掘。(网络下载的图片)<br> 可能是因为数百年岁月流逝,山上冲下的淤泥渐渐掩埋了这些摩艾的大半个身子。 这片山崖下躺着的石像是岛上所有巨人中最大的一尊,长21.6米,估计重达270吨,只完成了一半身体的雕刻,而另一半身体还牢牢地长在山体上。无人解答是什么中止了未完工的摩艾石像。 <p class="ql-block">摩艾石像是由整块岩石雕刻的,完成后,要把石像从整个的岩石中剥离出来。而雕刻的工具只是玄武岩制成的石斧。18世纪欧洲人发现复活节岛时,他们也没有任何关于造像的记载,岛上的原住民还处于原始的生活状态。 目前,岛上已发现的摩艾石像有880尊,这就意味着在近一千年的历史里,石像以平均每年一尊的速度建造出来。实在无法想象在遥远的古代,岛上的先人们是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去完成这如此巨大的雕像的。</p><p class="ql-block">据考证岛上百分之九十五的石像都在拉诺拉拉库采石场打造的,完成后,要把石像运到数公里外的海边。我们同時也无法想象在遥远的古代,岛上的先人们是如何用最原始的工具将重达数吨、乃至几十吨的石像搬运到海边,以及如何将他们竖立在石台上的。这要花费多少时间,多少人力才能完成。</p><p class="ql-block">近百年来,人们围绕着石像生产运输问题不断探索,各研究团队颇有争议。到现在还没有一个解释能让人信服。我们其实也不必纠结于此,我们既然因它们的神秘和无解而来,就让它在我们心中继续保持那份神秘吧。</p> <div><br></div><h1><b>特雷瓦卡火山(Volcano Terevak)</b></h1>特雷瓦卡火山在复活节岛的北面,海拔507米,是一座死火山。<br> <div><br></div><div>在飞离复活节岛的当天上午,我们用了近两个小时沿着山路走到了山顶。站在山顶上,四下都可看到海岸线,全岛风光一览无遗。<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顶上的三匹骏马为美丽的小岛增添了异彩。</p> <p class="ql-block">最后不得不提及的是,美篇中多次引用了同团老友龔锦和师云志对复活节岛风光、历史、人文、地理的精彩描述与赞美,在此深表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