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英雄山——湖北鄂州游纪整理五

二等人林老虎

<p class="ql-block">鄂州市博物馆位置是在寒溪路与沿江大道交汇处,因此出博物馆后离江边很近,于是我心矛盾了。在江边可以看到西山上的武昌楼,但手机导航和再三问当地人,结果都没有捷径,要再登西山必须沿寒溪路折返,回到刚才走过的临溪轩和灵泉寺,附近有登山路,去一个新地方走回头路是我最不想的。到江边到我滨江公园和断电的地方补拍照片,然后回宾馆,明天再登山也是一个选择。</p><p class="ql-block">于是先走江边。看到一处建筑,叫“正己堂”,觉得也有意思。根据介绍得知,这原是南宋武昌县的武备堂,亦即军事训练场所。当时堂在冈阜之上,带江面岭平坦开阔,确为射圃佳地。薛季宣治武昌之时正是金兵即将大举南侵之际。兴射圃,行保伍,是薛季宣上任后为防御金兵入侵的重要举措。其时薛季宣建有“正己堂”,并写了一篇《正己堂记》,记述当时广辟射圃,“张设射侯,创新堂陛”一事。季宣以“正己”命堂之名,其意在教化民众正己而格物,同时又暗寓正己而正身的执政思想。</p> <p class="ql-block">不过离开正己堂后,我搜索一下接着的路途,到滨江公园一公里多的路,沿途都无景点,更抵不住身后西山武昌楼的诱惑,还是选择回头再登西山。</p><p class="ql-block">来到书堂夜雨牌坊。书堂夜雨是位于寒溪附近的一大景观,据记载,晋大将军陶侃驻守武昌时,在西山寒溪寺旁修建了一座读书堂,用来钻研兵书要略,每当夜读,这里经常是竹雨潇潇,石泉潺潺,书声朗朗。也有说这一情景最早发生孙权读书堂。陶公之后,名人来此地读书的也不少,例如唐代诗人元结,元代诗人丁鹤年等。现书堂夜雨为近代鄂城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寻梅亭。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位居“梅兰竹菊”之首。梅花的栽培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而鄂州的栽培史至少可以上溯到三国时期,有记吴黄武二年孙权在武昌筑梅城。而到北宋苏东坡来西山寻梅,还建有“寻梅亭”一座。</p> <p class="ql-block">议政殿,吴王议政殿为一层屋面结构,风格古朴庄重,门联:“决战猇亭,筑城江夏,当年谋议滔滔大殿巍峨传故事;改元黄武,经略东吴,此日和风习习离宫锦绣启新程。”</p> <p class="ql-block">读书堂,吴王读书堂为内天井四合院结构,四壁回廊间嵌有22块人物碑刻,记载了孙权在古武昌称帝的经历。门联:“敛才养气能屈能伸,包勾践雄图,读书有若汉光武;继志开基善攻善守,得阿瞒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以喜爱读书闻名,在建都武昌期间,专门在西山修建读书堂,到西山避暑也常来读书堂读书。前面提到山下那块“书堂夜雨”牌坊,就有说法是纪念孙权夜读之事。又221年秋天,孙权接受魏文帝曹丕封他为吴王,派赵咨到洛阳致谢。曹丕是著名文学家,自恃有文才,故意问赵咨:“你们吴王也研究学问吗?”赵咨回答:“吴王虽然忙于政务,但稍有空隙,就阅读经史,博览群书,采奇猎异,兼收并蓄,不象一般书生,只知咬文嚼字、寻章摘句罢了。”一番话竟然让曹丕脸红,收敛态度。正是由于孙权带头产生出示范效应,东吴武将的文化程度在汉末各大割据势力中名列前茅。</p> <p class="ql-block">避暑宫是221年定都武昌(今鄂州)后孙权在西山避暑读书的行宫。当时的避暑宫应该不是现在看到的只一处建筑,而是建筑群,包括武昌楼、避暑殿、读书堂和议政殿亲等。又它的原址并非这里,而是今古灵泉寺处,避暑殿,前有涵息泉、滴滴泉、活水泉三处清泉,殿后有松岭、竹林、梅坞,绿荫蔽日,冬暖夏凉。有书载:孙权在武昌居住八年,每当夏六月就在此避暑。后吴国灭亡后荒废,东晋在旧址上建了佛寺。如今的吴王避暑宫是1999 年迁址椅子山顶重建,与读书堂、议政殿、武昌楼等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一起,总占地面积 80 余亩。</p><p class="ql-block">今避暑宫有两联,分别为“南面称尊,开疆拓土,终就三分霸业;西山避暑,议政谈兵,未销一统称雄。”“才志枉孙郎,唯有遗宫传避暑;藓苔封剑石,犹余胜迹引游人。”</p> <p class="ql-block">现避暑宫旁边有望江亭,从此处可望长江,故名。但此亭的望江效果远不如不远处的武昌楼。</p> <p class="ql-block">视频:从望江亭望鄂钢那边。</p> <p class="ql-block">视频:从望江亭望向江那边。</p> <p class="ql-block">武昌楼屹立在西山的最高处,是避暑宫建筑群主景。据说武昌楼原为三国吴国的重要军事瞭望台,后依据孙权“以武而昌”之意,命名为“武昌楼”。不过旧楼早巳不在。现今的武昌楼是于1998年重建,设计者同为中南建筑设计院原副总建筑师向欣然,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和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的设计者。重建的武昌楼是一座具有典型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大楼分五层,每层有红色观赏长廊,东南西北四面,均可抚栏放目。红柱、粉墙、黛瓦,烟笼、雾绕、云飞,十分雄伟壮观。当代著名作家王蒙为其撰写的《武昌楼记》现刻勒于武昌楼内。和武昌门一样,武昌楼的牌匾用的是郭沫若的手迹,其具体来历也一样成迷,因为这武昌楼建成仅20余年,而郭已过世几十年。</p><p class="ql-block">“武昌楼”牌匾在最顶处,此中层有匾曰:“气壮东南”,是鄂州书法家骆天祥所书。而首层匾曰:“极目吴楚”,为湖北书法家陈义经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据说王蒙首多次参观武昌楼以及鄂钢。</p> <p class="ql-block">武昌楼高,在楼上观长江,比刚才望江亭还要震撼许多。</p><p class="ql-block">所看到的江水黄沙之地,即樊口,亦称樊山 是樊川入江之口。樊口在三国故事中屡屡被提及,包括孙吴屯兵此设樊山戍,刘备在新野被曹军击败,听从孙权部下鲁肃的建议,将关羽和刘琦的水师进驻樊囗,等码孙刘结盟共拒曹军,后周瑜领三万吴军水师到樊口与刘备会师。周瑜说军务在身,不与刘备等人在陆上见面。刘备只好到周瑜船上见面,刘备问周瑜带了多少人马过来,周瑜说三万,刘备有点慌张,三万人才加自己二万人,一共才五万,而曹操号称83万大军,而自己又才刚领教过曹军的厉害。周瑜谈定说:三万足矣,你且看我如何破敌,真是“雄姿英发“,于是刘备把关羽一万多水军交周瑜统一指挥。历史真实的周瑜不是演义说周郎,赤壁之战就是他打下来的,基本没孔明庞统什么事,演义中什么借东风和连环计都是罗贯中编造故事。又据记载,吴黄武5年(公元226年),孙权在武昌新造的“长安”号大船,就是在西山脚下的钓鱼台试航的,大风起后,立即转舵驶往樊口后来的樊口继续成为兵家驻守的要塞,唐建樊山寨,南唐置樊山寨,宋在山下建大本营,明设巡检司。</p> <p class="ql-block">用以瞭望鄂州市和其他也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我在武冒楼上拍了一段视频。</p> <p class="ql-block">时间不早了,响起了服务停止的广播声音,而且由于最近下大雨,有的景点因安全问题封闭了。因此选摔下山回去。登山不觉累,但走了一整天,而且又两度登山,因此下山感觉不一样,但还是留恋,不断回头看,特别是武昌楼。</p> <p class="ql-block">实际西山是文武兼修的。它不只是座英雄山,而且还是文化山,除了前面提过的苏东坡和西山寺表现出的与佛教有极为深厚渊源之外,还有无数的文人大家例如李白、欧阳修、王安石、陆游,岳飞、张之洞,竟然均有游历此山的记载。</p><p class="ql-block">就算西山上的英雄,也不只是三国人物,陶侃、岳飞也有史迹。而近现代还有辛亥革命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的彭楚藩烈士墓,也隐匿其中。我下山见到有烈士墓心指示牌,但担心夜色会降临,所以没有去。</p><p class="ql-block">还有贺龙在南昌起义前率部驻扎鄂州,也登过西山。新中国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王任重等同志曾多次来西山视察, 1965 年秋,陈毅元帅登上西山绝顶,感慨万千:“西山不亚于庐山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