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第一个国庆节

牧雨

<p class="ql-block">  博山解放以后,父亲随部队进了城,驻地在四十亩地。</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听父亲说四十亩地,我以为就是一大块庄稼地,慢慢才明白,只是个地名而已。</p><p class="ql-block"> 父亲他们的单位好像是叫“鲁中军区后勤部兵工厂”进博山后驻四十亩地,叫“大华”铁工厂还是什么,过去他讲什么我们都不在意听,现在糊糊涂涂,颠三倒四,我们想听他又说不明白了。</p><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工人们在铸造手榴弹外壳。</p> <p class="ql-block">过去兵工厂工具简陋,条件艰苦,只能造些地雷、手榴弹什么的,修理修理前方打坏的枪械。父亲那时年轻,主要工作就是放哨站岗做警卫,有时帮助老师傅干点杂活。</p><p class="ql-block"> 部队进城以后,生活有了改善,能吃饱了,父亲说他们也是土包子进城,看不够的西洋景,有次他与一位战友说好了去照相,俩人戎装整齐,身背短枪就上街了,逛到一个叫“聚乐村”的地方,门头上挂着扁额,也不知是干啥的,只见里出来一个人,非常热情的邀请他俩进去,他们以为这里是个村,可能也有照相的,结果进去一看原来是个饭庄,父亲就与战友说咱快走吧,这儿又不是照相的。但是饭店里的人很热情,又是上茶又是摆上了瓜子,点心什么的,我父亲坚持要走,可是他战友说人家这么热情,咱坐会再走吧,结果是我父亲走了,他的战友留下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战友是在聚乐村吃完饭喝了酒回来的,说父亲也应该留下吃饭,人家的饭太好吃了,父亲说当时政委很生气,就问他给人家钱了吗,回答说没有,政委很生气,马上派司务长与那位父亲的战友到聚乐村饭店交了钱,回来马上把他关了禁闭,并同时规定以后上街不许带枪。结果父亲的带枪照片也没照成。</p> <p class="ql-block">  这些照片都是反映了当时我军兵工厂的一些状况。</p> <p class="ql-block">  当时兵工厂条件有限,但就是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工厂造地雷,造手榴弹,打刺刀,修理各种枪械。</p><p class="ql-block">父亲说当时有几位师傅都是章丘铁匠,技术很好,领导都很重用,待遇也好一点。父亲那位被关禁闭的战友好像就是铁匠出身,技术很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整理铸造好的手榴弹外壳。</p> <p class="ql-block">工作场景</p> <p class="ql-block">  我问过几次父亲,说开国那天你们干啥来?父亲说那天他与战友们抬着毛主席像在博山庆祝开国大典游行,什么大街、西冶街、税务衔、都走遍了,回来肩膀都压肿了,中午吃的红烧肉,每人一大勺,做饭的师傅还多给我父又盛了半勺,大师傅对父亲说,你上一边吃去,别叫人看见。</p><p class="ql-block"> 父亲说国庆前一天,他们就往博山西边山上的白石洞扛炮弹,部队都加强了警戒。</p> <p class="ql-block">  父亲说下午听广播,乌里瓦拉的也听不大清楚,但是毛主席大声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这句话大伙都听的清清楚楚!知道那是北京传来的声音,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在天安门上开会,反正是建国大会,战友们都很高兴,听不懂、听不清楚也听,反正是高兴!很多老同志都流了泪!</p> <p class="ql-block">建国大典后,兵工厂领导安排我父亲学技术、我父亲就学了当时技术含量最高的工种“翻沙”翻沙当时是机械生产的第一道工序,也是个又脏又累的活,父亲一干就是几十年。也带出了一批徒弟。</p> <p class="ql-block">每年国庆,我都想把父亲的建国第一天写写,就是一直拖拉,今天总算写了,可惜父亲的记忆有点模糊,有些事不好和我说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  祖国万岁!我们这些与新中国诞生不久就出生的人,衷心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