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儿都想家了

山水闲人

<p class="ql-block">  马都想家了</p><p class="ql-block"> 电影《牧马人》有一个情节,牧马人的坐骑马自己跑回家来了,而牧马人没回家。此时,牧马人的堂客自言自语道:“马儿都想家了”。</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看似木讷的动物,也许真的与人之间有一定的通灵,只是因为没有语言或者是没有通事,所以我们还无法理解。至少,当年的我、现在的我,还一直觉得不解。</p><p class="ql-block"> 在我没进学校前,以及在家附近上学期间,都以家务的形式参加劳动。这也许既是家境,也是家教,更是有价值的经历。1971年我13虚岁。寒假里跟爸爸上山割矿坝条(矿井里支巷道壁、巷道顶的材料,还包括大棍、小径木)。在离家十多里路的地方,可做矿坝条的树条子(毛榛子树)很多,真正采割时间不多,大约采割百根就用一个小时。时间消耗就是来回的路上时间。</p><p class="ql-block"> 北方山区生产队,流入现金的生产项目,恐怕也就是矿坝条销售收入和为林业局采伐木材的收入。</p><p class="ql-block"> 我特别愿意跟爸爸去割坝条。为的是中午在山上的那一餐。这一餐有在家玩耍的人所没有的待遇。我食量小,一餐只吃两张煎饼。早晨出发时妈妈按照每个人的食量给包好午饭。每张煎饼里都有一条烤熟的小咸鱼。中午在山上点上一堆火,用就地取材的木叉挑着煎饼在火上烤。煎饼烤得外焦里嫩。在茫茫雪原里,就着咸鱼吃烤煎饼,简直幸福得没有语言可以形容了。</p><p class="ql-block"> 早上爸爸早早就出发了,天刚亮他就已经在山上开始采割。我和弟弟睡到七点才被妈妈叫起来吃饭,既能多睡一会儿,出门时也不那么冷了。我们拉着地排车(有些地方称作架子车),慢悠悠地上山。上山,言下之意也是上坡。山路,就是被积雪填平又被人踏实的山地上一条临时通行的道眼儿,并没有人工修建过。我们拉着空车吱吱嘎嘎、慢慢悠悠地上山。一般是在12点到达山脚下。这里,连空车也拉不上去了。我们就把车子停在路上,从路边拉起爬犁继续前行。每天装完车,我们都把爬犁放在这里的路边。爬犁放在这安全吗?不用担心,那是个集体劳动、集体分配的年代,很自然地并行懒惰和勤俭两种时尚。勤快人不是那么多,大冷的天,几乎没有几个人出来。但凡出来的人,做的是同样的营生,大家都把自己的联运设备(爬犁)放在山下。谁也不会去私自动用或拿走别人的设备。</p><p class="ql-block"> 我们共有三个爬犁。爸爸已经拉上去一个,我和弟弟每人拉着一个爬犁上山。</p><p class="ql-block"> 到达山场,爸爸已经采割完足够数量的坝条。他用软木条当捆结物,每40根坝条捆成一捆。总共12捆。篝火也已经升好。</p><p class="ql-block"> 爸爸教我们制作木叉、烤制煎饼。山上吃的煎饼,是我一生中总能回想起来、总会回想的三种美味之一。</p><p class="ql-block"> 餐后,我们把坝条装在爬犁上,捆住。我和弟弟各拉载三捆,爸爸拉载六捆。从山场到停放车子的地方,大约二里路。拉着爬犁上山挺慢也会觉得累。</p><p class="ql-block"> 下山就不一样了。下山的爬犁上虽然装载了坝条,但不需要费力向前使劲拉,反而要使劲向后坐。山坡上厚厚的积雪,顺山坡行进,稍稍一动爬犁的辕杆,爬犁就自己滑行。人的作用就是控制爬犁的方向和速度,别让它跑偏脱离了沿山等坡线路,别过快侧翻甚至跑散了爬犁。在偏脸子处如果速度太快,爬犁很容易侧翻,须谨慎控制。上行快一小时的路,下行也就是十分钟的事。</p><p class="ql-block"> 到了停车的地方,我们把坝条从爬犁上卸到拉车上。如同在爬犁上要捆紧一样,装在车子上也要捆紧。货与车(爬犁亦然)一体,我们才能控制好下坡快速行驶的爬犁或拉车。</p><p class="ql-block"> 装车是技巧活儿。主要是控制车轴前后的重量分配。前沉拉车既费拉力,又费抬辕驾车力。后沉大了也不行,会使车辕不受控制。也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的呢。</p><p class="ql-block"> 冬天的山沟里天黑的早。将近三点我们捆好了车,天也开始渐暗。</p><p class="ql-block"> 回去的路是下坡,只要用力握住压住车辕杆,保持人车一体、保持车辕有节奏地上下起伏就行。这样车子前行是不用人力使劲拉动的。不驾车的人就坐到车上。驾辕的人时而随车辕杆上升而腾起,时而随辕杆下沉而双脚着地调整一下方向。不仅节省力气,更关键的是大大地提高了速度。自从爸爸教会了我驾辕,我每天都抢着驾车。偶尔也得让给弟弟驾一会儿。每到这时,爸爸就跟着下车,在车辕外侧扶着车辕。回程,不论是对于我,还是对于弟弟,都不是劳动了,简直就是一次游戏盛宴。来时四个小时的路程,回去也就一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后来,记不得哪年了。我家养了一头牛。拉车就开始用役力了。省劲,拉载量大,这都是好处。但是,牛拉车太慢了!尤其是早上上山时,那牛屁股扭的,比现代的模特扭动的幅度都大。上山慢,急人。下山也慢。时间久了,耐心就被磨出来了,渐渐地发现,回程时牛走的快,牛也着急回家!虽然牛拉车下山也慢,不如人驾车腾步快,但回程时,牛走的快,不用鞭打,牛急急地奔走,牛头也频频地甩动着。</p><p class="ql-block"> 坐在车辕子上,急也没用。路上也难得遇见什么,基本上不用人操心,牛自己就认得回家的路,并且快步地奔向家的方向。闲下来的我,不由自主地就走神了:难道是牛也知道家吗?那里是它的家吗?那里是压榨它的体力、压榨它的生命和生命力的地方,那也是它的家吗?古人嘲讽对牛弹琴,对牛拷问、望星拷牛可笑吗?</p><p class="ql-block"> 虽然根本不用人经管,牛会自己自动带着主人,带着车和货物回家,但两个小时的行程中,人必须下车用双脚着地行走来活动一下筋骨,快速流动一下血液,温暖一下身体。</p><p class="ql-block"> 至今我仍然会不由自主地自问:牛有家的意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