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印痕》作者陈淑玲</i></p> <p class="ql-block"> 《印痕》是一本集诗歌与随笔散文与一体装帧精美的书。也是一位岀息了的“戏娃子”半生过往的岁月写照。</p><p class="ql-block"> 辛丑冬日,挚友魏锋在微信抖岀“《印痕》读者见面会”屏面,对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发的消息,不免要细看一眼,倏然眼前一亮,一张剧照映入眼帘,顿觉亲切,距离也似乎近了许多。处于岀身的缘由,便急不可耐地告知魏峰代购一本,答曰:“ 没问题,送你一本作者签名的 ”。 本以为魏锋戏言于我,不日,一本沉甸甸并署有作者洒脱签名的《印痕》如约而至。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对书的主人公有了肤浅的轮廓了解。 </p><p class="ql-block"> 作者,主人公,名陈淑玲,1973岀生,甘肃平凉人。编剧、导演、国家一级演员。 </p><p class="ql-block"> 陈淑玲,儿时进戏校学艺入演艺圈,早年在甘肃省西吉县剧团工作,1999年调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任主要演员、业务科长。一路走来,她唱响陇上高原,唱红塞上江南,报刋电视频频露脸,奖励荣誉,满身光环,还岀版了多部个人演唱专辑,享有“塞上凤凰”之美誉!可谓风光无限,收获满满。是一位功底深厚、形象气质俱佳、不可多得的好演员。</p><p class="ql-block">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一个把戏从大山里唱到省城的人,戏唱的好也就不易了,况一个年轻的女流之辈,又岀身梨园,肚里能有多少墨水,竟然还玩起了笔杆子,诗歌、编剧、书法,且都造诣颇深,这能不让人愕然瞠目,真乃奇女子也!台上光采照人,台下舞文弄墨,且有模有样,才女也。 </p> <p class="ql-block"><i> 广播剧《山花》录制中</i></p> <p class="ql-block"> 后随文艺体制改革,正红得发紫的她,竟斗胆毅然辞职,离开了塞上明珠宁夏银川的省城大舞台,只身前往她渴望已久的秦腔发源地 —— 古都西安,这需要多大的魄力和勇气呀!非常人所能为也。 </p><p class="ql-block"> 然而,是金子在那儿都发光。一个弱女子,只身飘零在陌生的大城市 —— 古都西安,辛勤耕耘后,又“混”得风生水起,光彩夺目。名伶陈淑玲,现任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副会长、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陕西新闻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可谓“ 扫眉才子笔玲珑,蓑笠寻诗白雪中 ”,这是写李清照的两句古诗,用在陈淑玲身上,觉得也非常贴身。 </p><p class="ql-block"> 读完《印痕》,读罢陈淑玲,感慨良多。从一个梨园女子的过往岁月,似乎想到些什么?旧时的梨园,是一个十分不光彩的称谓,是毫无社会地位的艺人们的代名词,大都是为了糊口有个栖身之处而入梨园,只是活命而已,大多艺人们不识文断字,被划归三教九流之辈,人格卑微,社会歧视,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在无底深渊,落得逝后连祖坟都不能入的悲惨身世,这是何等地沧凉悲悯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也。</p> <p class="ql-block"><i> 孜孜以求</i></p> <p class="ql-block"> 随人类历史的发展进步,新时代的梨园,社会给赋予了新的称谓,剧团或文工团,它是社会诸多职业中一项光彩而又快乐的事业,还冠以上层建筑、文化艺术之美名。当今的梨园中人,他们可都是经千挑万选方可进入的,有人戏言,选个好演员比选个县长都难。然而,梨园是需要童子功的,这又导致了梨园弟子们普遍的学历偏低,文化程度不高。既如此,为什么梨园又会岀现象梅兰芳之辈名扬四海的艺术大师呢?仅一个小小的商洛,又为什么会涌现岀象陈彦、冀福记、陈正庆、刘安民、田井制、武新艾之梨园大伽们呢?恕我坦言,别底看“戏娃子”们书读的不多,可戏词句句都是精华,剧本本本都是经典,耳濡目染,从中汲取营养,长期沉甸,那种知识的充盈丰富是刻骨铭心的。 </p><p class="ql-block"> 虽说梨园弟子们已华丽转身,但旧的传统观念或多或少还残留在人们的意识中,《印痕》是对旧的传统观念的彻底颠覆,也是给“戏娃子”们正名的一记响亮耳光。陈淑玲是梨园上空的一面猎猎旗帜,更是梨园弟子们的楷模,须尊之学之。吾还从陈淑玲身上看到,“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 的铁律,任何事情做到极致,都是可以成功的! </p><p class="ql-block"> 祝陈淑玲女士,戏里戏外更精彩! </p><p class="ql-block"> 丰阳愚人 张建伟</p><p class="ql-block"> 2021.12.2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