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镇——东台西溪古镇,2023-9-30

蘅芜听雪

<p class="ql-block">  西溪是江苏东台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两淮海盐文化的起源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的源头地,素有“东台之根”的雅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西溪古镇位于江苏省盐城东台市,依水傍海,先民“煮海煎盐”,历史上曾是盐税的主要征集地,有“两淮盐,天下咸”之说,更有“天下盐仓”之誉,北宋时期,吕夷简、晏殊、范仲淹三位名相曾先后到东台西溪监管盐仓。</p> <p class="ql-block">  犁木街位于西溪晏溪河北侧,东西向,砖青路面,古色古香。明初,到晚清年代,这条小街上40多家门面房是清一色的从事犁木生意的店铺,小街一边是犁木店铺,一边临窗晏溪河,河面上停靠一条条“犁木船”,家家门庭若市,装装卸卸热闹得很,人们称呼为“犁木街”。</p> <p class="ql-block">  范仲淹(989-1052)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传世名作有《岳阳楼记》《江上渔者》《渔家傲》等,宋天禧五年任西溪盐官,在职期间倡议修筑捍海堰堤,后人为了纪念他称为范公堤。</p> <p class="ql-block">  传说,西溪的先民沿着一条从西边缓缓汇聚而来的小溪群聚而居,就成了现在的西溪。如今西溪境内,分布着晏溪河、蚌蜒河、运盐河、串场河等大大小小数十条河,弯弯曲曲、风光旖旎,颇有江南水乡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通圣桥是西溪建造最早的桥梁之一,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横跨晏溪河,登临泰山寺,承南接北,是江苏省唯一一座,也是第一座用纯正糯米石砌的拱桥。</p><p class="ql-block"> 据传,每逢考试前,当地学子从通圣桥上走一走便能一举高中,金榜题名,北宋时期,吕夷简、晏殊、范仲淹曾在东台西溪任盐官,他们从西溪古镇相继走出,先后入朝为相,因此通圣桥也被称为"状元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13年,此桥两侧分别建了通贤桥,通善桥。由于这两座现代拱型桥用以护卫古通圣桥,这就形成了三桥通寺,古今并列的奇观。</p> <p class="ql-block">  泰山寺位于晏溪河南的通圣桥下,与海春轩塔毗邻,为江苏省重点保护寺庙,因碧霞宫中供奉着水神一—泰山神女“碧霞元君”像而得名。每日晨钟暮鼓,诵经声声,再现了昔日“西溪塔影寒山月,东海钟声古寺风”的佛门景象。</p> <p class="ql-block">  “董永七仙女文化园”是用董永传说演绎成的景区。公园的进口处就是“天仙缘”石牌坊。园内建有董孝贤祠、浮雕长廊、十八里亭、老槐树、凤凰池、摹云阁、双鞋庄、舍子头等24个景点。2006年国务院公布东台董永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孝雕塑</p> <p class="ql-block">  双鞋庄</p> <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海春轩塔是江苏第一古塔。唐贞观年间(公元630年左右)由大将尉迟敬德监造,旨在指引航渔海道,护佑生灵平安。因塔轩中可眺览大海春潮,乃名“海春轩塔”。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海春轩塔建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当时建塔的目的是为了镇海和导航,故又称“镇海塔”。塔上点起大灯,让渔民出海能辨别方向,少出人命事故。</p> <p class="ql-block">  整座古塔为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塔,且内外双层塔身 ,内唐外宋。塔高20.8米,底层直径约7.2米,除底层外,塔身的每一层都有8位佛像与佛龛,因塔内是空的所以无法上至塔顶。据说,海春轩塔所处位置并没有地基,如此屹立千年不倒,着实让人惊叹,堪称“建筑界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镇,美丽西溪,就像这金秋时节浓郁的丹桂一样,弥散着香气,沁人心脾,让人难忘。感谢世外桃源户外,双节间隙组织了这次活动,谢谢大家的陪伴!特别感谢群友提供的部分美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