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转移伤员 临危不惧撤离北返——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三阶段北返之一

清琅(原:清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文/清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母亲在朝鲜前线,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军政治部秘书、政教助理员。家藏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第12军胜利完成第二阶段作战任务之后,于1951年5月21日接兵团下达的志司关于挥师北移的命令。第12军野战医院六分院于5月24日中午接到前线指挥部的命令:我军已完成穿插反击任务,现在战局有重大变化,敌人集结十三个师的兵力,从南面向我军反扑过来,我军的必经之路华川即将被敌占领,命令野战医院必须于下午3点前全部后撤完毕,寻路北返归队,撤出来就是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冒着烽火硝烟英勇战斗。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但此时,六分院还有一百多名伤员没有转走,一些伤员脸上露出不安和绝望的神色,在这种凶险危急的关键时刻,作为军政治部带着任务下派到六分院协助院长罗玉琪(一位老红军)、教导员工作的下派干部和军政治部青年团组织委员的母亲,在六分院团员青年中,既是主心骨,也是指挥员。曾经在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地下党领导下,自1946年底到1949年11月,在江竹筠、赖松、杨蜀翘等地下党员培养、教育、引领下,从爱国青年成长为学生领袖,参与、策划、发动、领导了女师学院和重庆市所有的爱国学运斗争,并接受党的指示一直战斗在学运斗争的最前线。长期经受革命斗争考验养成的沉着冷静、果敢坚定、临危不惧的素养此时充分体现了出来,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她坚定地对伤员们说:“同志们请放心,不把你们转走,我们绝不撤离!”“有你们在,就有我们在,我们死活在一起。”“大家请放心!我们绝不会丢下一名伤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线志愿军战地医院。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情势万分危急,母亲首先想到必须发挥青年团组织作用,把青年团员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充分发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凝聚作用和骨干作用,激励青年团员关键时刻起到模范骨干作用。六分院罗院长、教导员完全赞同母亲的想法。于是,她立即组织六分院全体青年团员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当前的紧急情况。会上母亲首先说:“同志们,目前情况十分危急。我们经常说作为一名青年团员、革命战士,要经得起艰难困苦和残酷战争环境的考验,现在,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上级已经下达了撤离的命令,时间非常紧迫,我们必须跟时间赛跑。大家要安抚好伤员的情绪,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务是如何让伤员们先撤离,尤其是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撤离重伤员,绝不能丢下一个重伤员,要让伤员相信我们一定能把他们撤出去。敌人就要过来了,我们面临的情势非常危急,大家要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以防不测。要是和敌人遭遇,一定要沉着应战,与敌人死打硬拼,力争突围;要是子弹用尽,要用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活着时,要向苏联小说《日日夜夜》里的护士安孃学习,全心全意为伤员服务;万一不幸被俘,要向苏联女英雄丹娘学习,宁死不屈、慷慨就义。”团员青年们纷纷表决心:“我们一定要把伤员安全撤离!”“我们绝不丢下一个重伤员!”“争取突围成功,跑不出去就与敌人同归于尽!”“宁死不当俘虏,绝不让敌人抓着!”“撤出去就是胜利,我们和美国鬼子拼了!”每个人都做好了最坏的打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六分院罗院长、教导员和母亲商定了撤离前的措施和任务分配。尤其是撤离的后续工作需要他们三人中留下一人做组织指挥工作,母亲坚决要求留到最后,完成医院撤离收尾工作后再撤离。起初罗院长和教导员都不同意,一是由于母亲是军政治部下派干部,他们要对她的安全负责;二是撤离后续工作十分艰巨、非常危险,她是女同志,承担如此重任,他们不放心,教导员说他留下。但母亲坚决要求留下,因为她认为院长和教导员是医院主官,不能离开队伍,必须带队撤离;在前线每个人都是战斗员,不能分彼此。院长、教导员看她如此坚决,最终同意了她的要求,决定留下一支由她率领的十几个人组成的精干的小分队处理善后。并叮嘱说,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情势危机,后面一定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危险,要注意安全,抓紧收尾,尽快率队撤离。母亲坚定地说,请院长、教导员放心,你们的担子也不轻,我坚决完成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朝鲜前线的一次会议,正中坐着的是母亲。家藏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会后,母亲立即进行了撤离分工安排,战友们都憋足了劲,迅疾开展撤退准备工作。她们一面陪护安抚重伤员,稳定伤员情绪。医务人员和支援参加战地救护的同志,除了部分人员有武器之外,许多同志还没有武器,为了以防万一与敌人遭遇应急,给没有武器的每个人都配发了一枚手榴弹。另一方面积极准备撤离,砍伐树枝给伤势较轻的伤员做拐杖,动员伤势较轻的伤员和一部分同志护送伤员先行撤离。同时,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通过积极联络找寻,终于联系到了担架队,抬走了部分重伤员。又千方百计与友邻部队取得联系,派来了汽车陆续将剩余的重伤员全部转运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将伤员全部安全转运撤离,没有一个滞留。此时,母亲和战友们才觉得压在心头的巨石落了地。但还不能松劲,最后,只剩下母亲及十几个干部和团员骨干组成的女兵小分队(队员的年龄都在20岁左右,最小的只有16岁)。她们以最快的速度争分夺秒地处理完毕野战医院六分院撤离必须做的所有事宜后,才最后撤离。而此刻,已经是夜里10点多钟了,与上级命令北撤的时间,推迟了整整七个多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前线,护送伤员的担架队。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部队和医院都已撤离,没有了战火硝烟,没有了人声嘈杂,加里山山林四周顿时一片寂静。天上的繁星在飘幻游动的薄云间若隐若现,山脚下的村庄、田野、道路漆黑一片,出奇的安静。这种静默在战火纷飞的朝鲜前线是那样难得,又让人感到那样的不真实,其中隐含着隐忧和危急。其实她们每个人的心没有一刻放松下来,她们深知,如果此时敌人来了,她们这十几个女兵将面临巨大的危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抗美援朝前线,照片正中是母亲。家藏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分队刚刚撤离,才走出不远,在茫茫夜色中,便响起了敌人坦克和装甲车隆隆的开动声,随着这些声音由远及近、越来越大,敌人的探照灯和各种车灯一起照了过来。一块撤离的六分院的老管理员(一位有着丰富战斗经验比她早当兵几年的老兵)说了一声:“陈秘书,敌人来了,快上山!”母亲右手从腰间拔出手枪,左手一挥:“同志们,快上山!”带领小分队便拼命往山上爬去。当她们爬到松林茂密的山脊上时,敌人已经到达了山脚下,在灯火通明中安营扎寨。叽哩哇啦、人声嘈杂。敌人显然没有注意到山上的动静。老管理员小声说:“往后传,拉开距离,一个跟一个,不许讲话,轻步跟上。”就这样,她们屏住声息,轻手轻脚,从一座山脊翻上另一座山脊。终于到达了安全地带,实在是好险呀!她们居然甩掉了这股敌人,至于荆棘划破衣服、浑身上下被荆棘刺划的道道血迹、条条伤痕,谁也没有顾及。她们在山里疾行了一夜,翻越了两座大山,终于彻底摆脱了敌人。天亮了,已是25日清晨,以免暴露目标,不能再走了,跑了这么多山路体力也已消耗殆尽,疲惫不堪,她们找了一个山洞暂时住下来,必须休息一下缓解疲劳、吃点干粮补充体能,直到下午四点多钟,天色渐暗时,母亲带领小分队才匆匆向北方山下继续快速撤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美军车队。图片来自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亲和小分队的十几个女兵这种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将安全留给伤员和其他战友,把危险留给自己,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决绝,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和高尚的境界啊?!她们所表现出的临危不惧、英勇无畏、舍生忘死的精神,怎么能不让人由衷地钦佩和崇敬?!什么是英雄?英雄就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无所畏惧,敢于舍弃一切顶得上扛得住,敢于献身的人!母亲和她的战友们又何尚不是英雄呢?!(然而母亲从来不认为自己是英雄,她常说:“真正的英雄,把生命永远留在了朝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10月2日中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家藏老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战争前线,右一是母亲。家藏老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