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山西乔家与王家大院

林子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又名在中堂,始建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p> <p class="ql-block">在中堂,最具代表性的木雕精品</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陈展有5000多件珍贵文物,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称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p><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27日入选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景区入口“在中堂”宅院东门前那块著名的百寿图照壁。一百个“寿”字,无一雷同,象征百种含义。百寿图两旁,配篆体楹联“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额题“履和”是清代名臣左宗棠所写。正对的大门上,镶嵌着一副铜板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是晚清重臣李鸿章撰写所赠。</p> <p class="ql-block">据说乔家大院当年免费为《乔家大院》摄制组提供场地、食宿费,比王家大院眼光独到,让乔家大院一时声名鹊起,吸引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p> <p class="ql-block">【会芳】为乔家私塾院内匾额。由一块完整的核桃木雕刻而成。形状为荷叶,寓意乔家人对高雅品格的追求,荷叶边曲卷,叶脉清晰,巧夺天工。上题有“会芳”二字,“会”为汇聚,“芳”则指美好的德行、名声。意为汇集天下名流居士。</p> <p class="ql-block">乔家会客厅里的犀牛望月镜-“传说,犀牛原本是天上一名神将,玉帝让它下凡传旨。它将‘一日一餐三打扮’误传为‘一日三餐一打扮’,引玉帝生气将它贬到凡间。因为思念天上的生活,每到月圆之夜便抬头望月,故名犀牛望月镜。”用铁梨木精雕而成的,配以毛光玻璃,造型独特,寓意深刻,既有实用价值(相当于反光镜),又有观赏价值,属于国家一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乔家当年会客厅里的吸顶珠,相当于摄像头</p> <p class="ql-block">拍摄《乔家大院》时巩俐住宿的当年乔家最好的女眷绣楼</p> <p class="ql-block">“乔家并非豪门世家,为何能在商界独领风骚200余年。乔家珍藏的《生意论》,开篇即给出答案:“经营之道,自古及今,所以贯通国家之命脉,周流天下之财源,取之以道,利己利人。”</p><p class="ql-block">据介绍,乔家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本是一介布衣,由于生活所迫,于清乾隆初年开始“走西口”,创办了复盛公商号,为乔家的繁荣兴盛打下夯实的基础。“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民谚,从此流传开来。复盛公商号,在一代晋商乔致庸的带领下走向鼎盛,家资千万,商号遍地开花,创造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中国商界奇迹。感受“晋商第一院”的文化内涵和晋商精神。</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的楼阁、照壁、门窗、匾额、栏杆,无不精巧玲珑,匠心独运;木雕、砖雕、石雕、彩绘,令人应接不暇;文人书画、古墨翰迹、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更是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精彩砖雕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乔家精美的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乔家大院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恰遇电台采访游客</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山西境内的一座古村落,被誉为“山西大社群”和“山西古村落中最有特色的一座”。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由五巷六堡一条街组成,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官宅,而乔家大院只能算是个民宅,此外,两个大院的规模也不可同日而语。</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干道,形成一个很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木雕模型,用建筑组成的王字</p> <p class="ql-block">王氏家族的第十七世出了两个兄弟,一个叫王汝聪、一个叫王汝成,有一天,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把自己家的院子修大一点儿,就动工了。没想到这一修,就是15年。</p> <p class="ql-block">风水布局传统,尤其大门对面的这一块大型砖雕照壁,预示着“狮子滚绣球,好日子在后头”的美好含义。</p> <p class="ql-block">据说是整个王家家族的聚集地。大院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边是王家做官的族人居住,西边则是王家经商的族人居住。可见在当时,商人和官员还是有着较大的身份差距。</p><p class="ql-block">“三雕”题材注重寓意,内容追逐吉祥,无外乎多子多福、长寿安康、富贵永久、趋利避害的心理,概括起来大致“福、禄、寿、喜、财、吉、和、安、养、全”几个字。以蝠喻“福”、以鹿喻“禄”、以鱼喻“余”、以磬喻“庆”的谐音手法,以葡萄喻多子、以松鹤喻长寿、以鸳蝶喻婚配、以牡丹喻富贵的象征手法又将这种心态抽象成了诸多符号图案。其看似拼凑芜驳、杂乱无章,却绝无晦涩深奥、费解莫测之表现;其含蓄隐喻、蕴藏寓意,却趣味盎然,耐人寻味,是功用与审美、心与物的和谐统一。这种审美很大程度体现了庶民对现实不足的补偿性理解和追求,可以将其归纳为一种精神的慰藉。同是贺寿寓意,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鹤或桃或松或菊或灵芝仙草或龟背翰锦,猫蝶谐“耄耋”、异兽谐“益寿”,麻姑可以献寿,五蝠可以捧寿,同为多子寓意,榴生百籽,葡萄多籽,葫芦多籽,猴子马上抱子,麒麟送子,莲生贵子,梧桐落贵子,萝卜“摞辈”,串枝莲子孙延绵。至于喜鹊登梅、鹭丝戏莲、鹿鹤同春、和合二仙、出将入相、刘海戏蟾、渔樵耕读、辈辈封侯、金狮白象、瑟高跨鲤、太狮少宝等的名堂就更多了。其中的戏出图案,如杨排风、三岔口、拾玉镯等等,无非也是要昭示戏后的主仆忠诚、情投意合故事。有好事者曾将这些图案的名称从一排到了九:一蔓千枝、二狮富门、三星高照、四狮如意、五蝠捧寿、六鸽通顺、七巧回纹、八骏九狮。</p> <p class="ql-block">偏院的“三元书馆”彰显文化人的气质。书院的门,门是四块雕花的石头围成,门槛是一块刻有花草的厚石,寓意“脚踏实地”,两旁石柱上刻有竹子,寓意“节节向上”,门楣上竹子的枝叶相连,寓意“接连不断”。 书院内的楼梯上一只猴子骑马的石雕,寓意“马上封侯”,还有一个母猴背小猴再背一个马蜂窝,寓意“辈辈封侯”。 </p> <p class="ql-block">旺柱-喻意辈辈封侯。王家大院中国古代民间传统的石雕、木雕、砖雕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还有三层雕有蝙蝠与祥云,寓意“福祥双至”;四层雕有草龙,为“镇宅避邪”之物;最下层雕有回纹,指“回纹不断,子孙不断”之意。柱础石整体寓意“上有天,下有地,吉祥如意好福气”。</p> <p class="ql-block">不同身份的人要在不同的地方用餐,三个厨院并列,方便准备不同的饭菜。</p><p class="ql-block">正房旁边有东西厢房,顶层修建了始祖阁,供奉王家的始祖王子乔。</p><p class="ql-block">家里的雇工和下人住在始祖阁后面的窑洞里,刚好这里是城堡的最高处,也有护院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接待客人的“乐善堂”屋子的留廊柱头、门楣窗框上,都雕刻着各种木雕图案的装饰,很有主屋的气派。</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与乔家大院相比,在建筑风格上更加精美,采用了砖雕、木雕、石雕等多种方式。院中很多设计都采用了隐喻的方式,把神话和戏曲人物都雕刻在了木材石材上,对吉祥的追求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不虚此行呀!</p> <p class="ql-block">岁月无声的流淌,虽然现在繁华不在,但这些山西晋商大院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却在延续着,一砖一瓦都是岁月的见证,一草一木都是历史的匠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