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说山西好风光!</p><p class="ql-block"> 今年“十一”长假恰逢中秋,国庆中秋放在一起,因此算来好像时间特别长,长假都还没到 ,就早早的计划着出行之事。可是但凡假期出游,到处都是人挤人、人挨人,在人头攒动中哪还有什么风景,也许找那些小众一点的景点稍好一些,山西的常家庄园就算得一个。</p> <p class="ql-block"> 都说“陕西文物在地下,山西文物在地上。”所以到了山西一定要去看那些各式各样的建筑,什么应县木塔佛宫寺、大同浑源悬空寺,还有五台山的各个寺院;又或是什么平遥古城、祁县古城、忻州古城,还有什么太原古县城;又或是什么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阎家大院、曹家大院,还有什么马家大院,凡此种种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 到达太原的当晚,一顿酒足饭饱过后,当地朋友便介绍道“在山西看民俗古院落,强烈建议去看看常家庄园,因为其它的院落要么是商业化气息太重,要么就是太多的人扎堆,反而常家庄园不仅游人少,而且院落规模更宏大,里面的文化脉络,常家的发展轨迹,故事更加精彩,就连电视剧《乔家大院》里面的很多桥段都是常家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还有什么说的呢?去呗!</p><p class="ql-block"> 常家庄园位于晋中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现今家族已是二十二代有余,祖上有官致二品以下多人,但家族真正兴于清乾隆,常家以儒学为本,兼以道学诸家,学以至用,学儒通商。特别是到了常万玘、常万达两兄弟时期,依托父辈的打拼,以武夷山茶为根本,茶贸为主经营外贸生意,由山西经今日蒙古国到俄罗斯,开近代外贸第一家。俩兄弟将“银东瓜”、“银壶”“银锅碗”……(为了防止归途所赚银两被抢,便悉数化做不易辨识的器物)拉回山西,之后便开启了马拉松式的造宅运动。常万圮留在村南祖居“世德堂”老院,由南向北建街,始为“西街”;常万达重新购地在村北建起“世荣堂”,新建一条街称为“后街”。历经百余年营建,竞达60万平米,4000余房间,拥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正所谓山西民间有“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之说。现而今二十二代过往,然家道不济,又历经战火,天灾远不及人祸,常家老宅仅存只九牛一毛,哪得旧日风光!</p> <p class="ql-block"> 一路寻来,我在忐忑中冥想:是晋商造就了那个时代,还是那个时代造就了晋商!几百年前,他们凭自己坚韧的毅力行开疆拓土,又凭借自己卓尔的智慧建商厦帝国,然区区百余年,大厦倾覆,沧海桑田!</p><p class="ql-block"> 嗟呼</p><p class="ql-block"> 山高兮志远方</p><p class="ql-block"> 不得兮归故乡</p><p class="ql-block"> 草木零落兮化作土</p><p class="ql-block"> 人财两空兮风逝远</p><p class="ql-block"> 魂兮魄兮唤吾联想</p><p class="ql-block"> 日兮月兮恒大流觞</p><p class="ql-block"> 进乎退乎</p><p class="ql-block"> 安得流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常家庄园,庄园之美,美在装饰,凡门楼、窗棂、彩绘、雕刻无一不精,无一不美。单就雕刻而言,砖雕、石雕和木雕的各种窗棂、影壁种类繁多,式样数不胜数,刀刻技法俊雅娴熟,画面皆为故事,蕴含着常氏族人儒道释诸家的文化之品位。以“静园”影壁为例,常氏先人秉承道家理念用太极为正壁,两侧四扇砖雕以春夏秋冬植物为引,每扇皆得故事,仅其中一幅秋菊图里可见一般:在秋菊的簇拥下,蝴蝶翩翩起舞,一只小猫侧卧石上在仔细端详,其寓意常家子嗣长寿耄耋(猫蝶),画面分外有趣;又比如常家为一个窗棂也要下得一番功夫,一只蝙蝠两条鱼,倒着一看还是个“常”字,寓意:福到常家有余!不得不佩服常家人的奇思妙想。</p> <p class="ql-block"> 常家庄园有一书院,名曰"石云轩书院",由东、西两院和主楼组成,虽为三院,实为整体。书院主楼名曰“听雨楼”,以李商隐之“留得残荷听雨声”之意境命名。但唯文人雅士,特别是书法界推崇的是:东廊"听雨楼法帖"、西廊"常氏遗墨法帖"、正廊"石芸轩法帖",此三帖皆为书法珍品,法帖后面还有御笔亭四十四需后帖极具价值。此书院仅乃当年常家子弟吟诗作画之所,彰显各家门派演绎之所能事,此书院亦可谓中国私家第一书院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再说祠堂,常家本有南北两座“祠堂",据说"南祠堂"布局十分精美,建筑分外精巧,既有祠堂之幽静肃穆,又有园林式的雅致玲珑,只可惜早天灾人祸,现已荡然无存。而今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5年),三门四进,上下两院,戏楼正厅,游廊配房,无一不备。且结构舒展,气势辉雄,雕廊画栋中,桃李芬芳、琴棋书画点缀其间,印寸的只有常家独有的气派与威严,在幽静肃穆中更平添常家翰墨儒雅之气,也难怪被誉为“中国民居第一祠堂”。</p> <p class="ql-block">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山水间,田陇里,黄土上,还有那群永远耕耘的人,风霜雕刻过后淳朴的笑容,一碗莜面、刀削面,一碗羊肉、一碗坨,不知不觉中咋就爱上啦……</p><p class="ql-block"> 去过三次,咋又想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10.1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