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经典大寨三日游

尤兆玲

<p class="ql-block">九月十日早上六点,大巴车从广电小区门旁出发,带着我们这支48人的旅游团队踏上了“红色经典大寨三日游”的旅程,铁青国旅经理杜娟和助手许艳萍是本次的导游。杜娟热情泼辣,圆圆的脸上一团喜气,她很会煽情,极尽戏闹,把整车人逗得开心不已!“祥园畅响合唱团”的歌友们也被她带动起来,唱了一支又一支;许艳萍负责拍照,配合默契。一路上欢歌笑语,把枯燥乏味的旅途行车变得轻松愉快,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午,来到了河南焦作附近的一个服务区,下车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穿红色上衣的是合唱团的成员,他们统一着装,走到哪里就把红歌唱到哪里。</p> <p class="ql-block">饭后稍事休息,大家便回到车上,兴致勃勃地向着今天的目的地一一司徒小镇,出发!</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多,大巴车开进了山西东南部的司徒小镇。名曰小镇,其实占地一千多亩,是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农耕体验、旅游购物以及文化演艺为一体的民俗基地。</p><p class="ql-block">在“私享时光酒店”办好入住手续后,导游就带着大家前往景区,观光,浏览,照相留念。</p> <p class="ql-block">然后去观看下午四点的室内剧《又见老山西》。它由四个故事构成:《长平之战》、《王家大院》《走西口》和《洪洞大槐树移民》。特别令人震撼的是,用实景再现了当年《长平之战》的惨烈和《洪洞大槐树移民》时的生离死别,我们都仿佛一秒穿越了…</p> <p class="ql-block">《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为争夺上党而爆发的大规模的战争。秦军用离间计诱使赵王上当,临阵换帅,用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取代具有战略眼光的廉颇,结果秦军大胜,秦将白起下令坑杀了赵国的40万降兵!此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它加速了秦国摧毁六国的进程,使得秦国的统一大业成为定局。</p><p class="ql-block">因为秦国的统一,才有了大中国今天的版图,所以秦始皇功在千秋,堪称千古一帝。但是在扫平六国的过程中,却是何等的惨烈和悲壮!</p> <p class="ql-block">“问我老家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在中国的广大地区,都流传着这首歌谣。元末明初,战乱加天灾,中原大地人烟稀少,田地荒废;而山西地带远离战乱,经济繁荣,人口稠密。因此为了人口均衡,发展经济,朱元璋下令从山西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在此后的五十多年里,前后共移民18次,人数超百万。当时这些移民面临的是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十分不情愿,所以他们是被捆绑着押解上路的。途中需上厕所时,便要求解开手,于是后来上厕所就演义成了“解手”。又因为双手被长时间反绑着走路,于是形成了背着手走路的习惯。</p><p class="ql-block">这些先祖们通过长途跋涉,来到异地他乡繁衍生息,发展生产。如今,他们的子孙后代遍布华夏大地乃至海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这些年来,海内外回乡祭祖的移民后裔络绎不绝,源源不断,他们在寻根,寻找那棵大槐树一一那是华夏儿女600多年乡愁的共同记忆!</p> <p class="ql-block">移民</p> <p class="ql-block">傍晚,在晋商小馆吃过晚饭后,杜娟就带着大家来跳广场舞。她说:我最反对的就是“上车睡觉,下车茅厕,景点拍照”的旅游模式。大家出来就是玩的,使劲跳,越放开越好!</p> <p class="ql-block">晚上七点半,许艳萍招呼大家,快去露天剧场观看八点开始演出的“千年铁魂”:打铁花。</p> <p class="ql-block">9月11日早饭后,旅游团来到了酒店所在区域的出口,合影留念。然后挥别小镇, 赶赴今天上午要去的景点一一皇城相府。</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位于山西晋城北留镇,是清初名相陈廷敬的府邸。陈廷敬是康熙老师,曾先后担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他为官清廉,善始善终,康熙皇帝曾两次下榻他的府邸,故名“皇城相府”。</p> <p class="ql-block">相府依山而建,风格独特,巍峨壮观的古城墙,高大宏伟的石牌坊,恢宏庄严的宰相府,清幽别致的西花园,令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最吸引游客的还是上午10点,相府门前《迎圣驾》演出,再现当年康熙盛世,陈迋敬接驾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是山东省和山西省的行政分界线。八十多年前,这里曾是抗战圣地,山高林密,兵强马壮,八路军总部曾长期驻扎这里,率领抗日军民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来到了南太行的锡崖沟景区,为了缓解疲劳,杜娟随时都在逗大家开心!</p> <p class="ql-block">太行山既有情怀又有美景,山中层峦叠嶂,连绵不断,云雾缭绕,峽谷幽幽,山上树木葱笼,水中绿影婆娑,微风吹来,颇有神仙之境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锡崖沟挂壁公路,是当地民众用简陋的工具,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的一条蜿蜒于山体内部的奇险道路。它时而悬挂在层层陡坡之上,时而穿行在山体的内腹之中。山壁上开凿的窗洞,映射着公路的走向。我们分乘两辆旅游车,沿着崎岖险峻的山路,绕过了十八弯,穿过了挂壁公路,一路惊叫着来到了太行极顶一一王莾岭。</p> <p class="ql-block">王莽岭因当年王莽追逐刘秀到此地安营扎寨而得名,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不登王莽岭,岂识太行山,景区的云海、日出、奇峰、松涛等,形成了太行山最著名的景观;站在极顶,放眼远眺,太行群峰,苍莽绮丽,令人不由感慨万千!当地政府正努力把王莽岭打造成旅游龙头景区,这里的日月台、大超市、玻璃栈道、星光露营地等已初具规模,它们静静地座落在极顶上,期待着开园运营那来日的繁华,陪伴着这里的山山岭岭,瞭望着八百里太行深远的夜…</p> <p class="ql-block">凌崖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超市一角</p> <p class="ql-block">傍晚,旅游车走另一条路把我们送下山来(因为路窄上山下山都是单向)。晚饭后入住晋城星级酒店《清瓦台》,我和信红霞住8316房间。导游要大家抓紧休息,明天要早起赶路。</p> <p class="ql-block">9月12日早上五点前,全体人员都已来到车上坐好,酒店给每人发了一小袋早餐带着。五点准时出发,赶赴大寨。</p> <p class="ql-block">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大寨村曾是如雷贯耳的地方。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三个光辉的学习榜样: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大寨村座落在山西省昔阳县城 东南五公里的虎头山下,这里穷山恶水,群众生活十分艰苦。在陈永贵的带领下,经过多年的治山治水,开辟梯田引水浇地,才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大寨就成了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当年,全国有1000多万人到大寨参观学习。周总理、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人也都在此留下足迹;来自五大洲的134个国家25000多名外宾慕名而来,其中包括22位国家元首。1973年,周总理陪外宾第三次视察大寨,临别时,总理说:“我老了,没机会再来了。”陈永贵听了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再次来到大寨,看看大寨如今是什么样子。</p><p class="ql-block">刚到村头,导游就热情地迎上来,带着我们一边解说一边参观,然后漫步登上虎头山。虎头山上曾经是战天斗地的地方,如今成了大寨森林公园,绿树成荫,松柏成林,站在观景台上,可以看到大寨全貌。大寨人在山上修建了“周恩来纪念亭”,“陈永贵墓园”,“郭沫若纪念碑”等,满山苍翠而静穆。...</p> <p class="ql-block">导游带我们来到大寨的村口,这里是大寨村的大门,是一栋二层的楼房,在楼房的上面,两个红色的大字“大寨”,非常的醒目;在楼房的两侧,还有八个红色的大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p> <p class="ql-block">跨过大门进来以后,可以看到陈永贵故居,村委会大门;两侧有很多的门面房,饭店,旅店,也有很多特产和美食;不少人家开办了乡村客栈,民宿,农家乐,招待八方来客。顺着巷道往前走,看到右面一排排“火车厢”窑洞,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建的,当时住上这样的窑洞已经是很幸福的了。现在大寨人已经搬进了新居,那一幢幢拨地而起的楼房,是大寨的新村,它看起来美观大方,也让我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大寨人,顺应改革浪潮,重振雄风,把大寨建成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又站在了时代的前列!</p><p class="ql-block">大寨村和陈永贵的名字将永载史册!</p> <p class="ql-block">香脆酥绵的大寨压饼,纯粮酒,老陈醋,都是很受游客欢迎的。</p> <p class="ql-block">告别大寨,行驶五公里,便来到了昔阳县城。导游带领我们去参观“红旗一条街”,几十年前,它曾是老城唯一的主街道。街道两边的建筑,还存留着浓郁的时代特色:红红火火的政冶标语,动感十足的文革宣传画,以及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可以将人们瞬间带入一个山呼海啸、激情燃烧的年代。“红旗一条街”好像是一幅铺在大地上的时代画卷,让走进这里的人们可以品尝到一段远去的历史,感受到一种特有的文化,接受着精神洗礼和信仰的升华。它激励今天的人们与时俱进、奋发图强,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剧院:工农兵舞台</p> <p class="ql-block">两侧分别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p> <p class="ql-block">吃午饭</p> <p class="ql-block">下午1点多,我们告别昔阳县城,踏上归途。</p> <p class="ql-block">一路欢歌,一路笑语;</p><p class="ql-block">大家高兴而来,满意而归。</p> <p class="ql-block">退休生活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人们长期努力工作后的回报和享受,可以说是人生的另一个精彩篇章。翟清光及夫人孙学芝,热心公益,退休后不但在临沂北城新区发起成立了老来乐合唱团,而且经常组织大家外出观光旅游,把退休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悠闲自在。</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跟着团队旅游,省心省力,在旅游过程中,开阔了眼界,放松了心情,增加了旅游的乐趣。大家在一起玩得开心,活得潇洒,确实延年益寿。</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