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杨笃的四幅(组)书法墨宝

寻常百姓

<p class="ql-block">  乡贤杨笃的四幅(组)书法墨宝 </p><p class="ql-block"> 王永顺 2023.9.3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晋大地,人文璀璨,山右书画,代有巨擘。翰墨传世,绵延流绪,迄于明清,愈显光华。”</p><p class="ql-block"> 2019年5月18日 - 8月18日,“楮墨增华——明清山西书画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四层书画厅展出。这是山西博物院为纪念建院百年而推出的原创性专题展览,展出了山西省内博物馆收藏的明清时期傅山、孙嘉淦、祁寯藻、杨笃、赵铁山等31位三晋文人的书画作品约80件(组)。</p> <p class="ql-block">  斯文踵继,表之丹青,文脉悠长,彰于翰墨。此次展览分为三个单元,展显了山西明清书画的艺术风貌和山西明清书画史的概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第一单元为「一朝风流化骨鲠·明代至康乾」,展出了以明代遗民领袖傅山为中心的文化艺术群落和清代官员陈廷敬、于成龙、刘璋、于灏等人的书画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 第二单元为「学者诗宗并书家·乾嘉至同光」,展出了以祁寯藻、张穆和徐继畬为代表的身兼朝廷重臣、学者等多重身份的山西文人的书画作品。</p><p class="ql-block"> 第三单元为「大江以北无比肩·光宣至民初」,展出杨笃及他的学生常赞春、赵昌燮(铁山)等精通金石文字的著名学者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杨笃遗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乡宁先贤杨笃(1834年—1894年),字巩同,一字稚刘,别署琴如,号秋湄,别号北屈,或署虬麋道人、吕香真逸等,晚号东渎老人。系近代极为有名的方志界名家。他一生主撰了《山西通志》(光绪)和《西宁志》《代州志》等省、州、县志12部,襄修《五台县志》1部,共计13部262卷,创造了我国历史上个人修志种数最多的记录。杨笃也是当时极负盛名的诗人、杂家兼书法家,由于他学问渊博,贯通经史,所以尤擅金石书法。“专精篆籀,以石鼓植其基,博求诸钟鼎古文及秦 李斯、吴 皇象、唐 李冰洋、清 邓石如各家,以广其趣,而悉陶范于石鼓复出。其余为汉人缪篆与分书,又汇合魏唐各分书及邓完白法,以济其变。楷、行亦骎骎乎,有陈曼生、张石舟诸公之长,均见重于士林焉。”中国书法史上,“以汉篆入书者即为先生首创,他将汉印文字入书,用篆刻之切刀法入笔,参以卧笔顿挫,被张之洞叹为‘绝诣’”,蜚声艺林。</p><p class="ql-block"> 本次书画展80件(组)展品中,有杨笃先生的4幅(组)书法作品,现展示如下,敬请赏析。</p> <p class="ql-block">一、集乙瑛碑字联</p> <p class="ql-block">释文:上联:叠矩重规制行以礼 下联: 九经廿史稽古为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隶书《雁足灯铭》轴。</p> <p class="ql-block">释文:建昭三年,考工辅为内者造铜雁足灯,重二斤八两。护建,佐博,啬夫福,掾光,主,右丞宫令,相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篆书 韩愈《进学解》句轴</p> <p class="ql-block">释文:沈浸浓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窥姚姒,浑浑无涯。</p><p class="ql-block">四、《说文解字》序四条屏</p> <p class="ql-block">释文:壁中书者,鲁恭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仓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燿于世。诸生竞说字解经,喧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俗儒鄙夫玩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艺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祕妙,究洞圣人之微恉。节洨长《说文解字》序。瑞生五兄大雅之属 丙戌中秋杨笃虬麋书于并门志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