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乐土 富贾天堂 一一“一国两制”下和谐繁荣的澳门

雲卷雲舒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 冠以此美篇的题目,是我于9月22日至24日,两天一夜沉浸式的游历在澳门半岛与氹仔离岛耳闻目睹的真实心历感受。</p><p class="ql-block"> 澳门是镶嵌在祖国大陆和南海之间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澳门自明朝开埠,经受过历史沧桑,其间400多年欧洲文化濡染的澳门,本该属于一块“西风劲吹”之地,可浸淫其中的澳门人依然恪守着传统的中国文化。它独特的文化积淀滋养出澳门人平和自如,适闲不争,不温不火,荣辱不惊的处世姿态。这株奇葩的金莲花,不由得令人难解与感慨:</p><p class="ql-block"> 纸醉金迷夜夜笙,人间烟火日日陈。</p><p class="ql-block"> 富贾庶民和与共,直把澳门比天门。</p><p class="ql-block"> 还是让镜头下的澳门自舒其臆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篇一】世遗篇</p> <p class="ql-block">  《澳门历史城区》在2005年即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具体范围为:以澳门半岛旧城为中心,北起白鸽巢公园,南至妈阁山,东起东望洋山,西至新马路靠内港码,即澳门半岛中部至西南部一段狭长的地形内,通过相邻的广场和街道把澳门历史建筑串连起逾20余个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传播歷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p> <p class="ql-block">一早,我们从氹仔旅馆出发,每人6澳币乘坐26路公交,经过西湾大桥,一路向北,向世遗城区最北端的花王堂区进发。</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桥上,隔海西望,竟是一衣带水的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绝佳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澳门半岛老城区的街巷大多狭窄,道路纵横交错。古色古香的建筑遍布历史城区的大街小巷……</p> <p class="ql-block">经过10站地,公交车轰上一个近30度的坡巷,矗立坡顶的埾安东尼教堂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安东尼堂及前地(花王堂)】</p> <p class="ql-block">【圣安东尼堂及前地(花王堂)】</p><p class="ql-block">圣安东尼堂是澳门三大古老教堂之一,始建于1560年,是耶稣会会士最初居住澳门之地。</p> <p class="ql-block">教堂多次毁于火灾,后重修,于1875年重建成现在的面貌,外观水刷石饰面则为1930年改建而成。教堂正立面为新古典主义风格,而室内祭坛则为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以往葡人婚礼多在此进行。信徒都身着白袍,手怀花枝,故有“花王堂”之别称。</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座教堂是澳门最早的天主教堂,建于1622年。它见证了澳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一个国际化城市的历程,也记录了澳门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p> <p class="ql-block">打卡花王堂后,我们凭借高德导航,下坡,拐弯……开始了由北南下的漫步老城区之旅。</p> <p class="ql-block">穿过一条印记着斑驳历史痕迹的街巷,即到了澳门第一名片一一大三巴牌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三巴牌坊】</p> <p class="ql-block">【大三巴牌坊】位于澳门半岛的中西部,是澳门历史文化的象征。这座牌坊历史悠久,建于1688年,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不到大三八,不算来澳门”。眼前的大三巴曾是澳门最著名的圣保罗教堂的一部分,可惜历经三次大火,最后只留下现在教堂的前壁。</p> <p class="ql-block">虽然只剩下前壁,但是矗立了400多年的大三巴牌坊依然显示着曾经的辉煌,1602年奠基的他并不孤独,糅和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和东方建筑的风格,精美绝伦的艺术雕刻,将大三巴牌坊装饰得古朴典雅,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p> <p class="ql-block">大三巴牌坊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方的建筑元素,让人不禁惊叹于它的美丽和精湛的工艺。牌坊高27米,宽17米,由花岗岩和石膏石建成,上面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和浮雕,包括宗教题材和世俗人物。</p> <p class="ql-block">牌坊的建筑风格独特,分为三层,每层都有不同的装饰和雕刻。牌坊的内部还有许多精美的壁画和雕塑,讲述了澳门的历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炮台公园】</p> <p class="ql-block">【大炮台公园】从大三巴的台阶下至中段的左侧,上坡不足百米就到了大炮台公园。大炮台,也叫做圣保罗大炮台,1617年开始建,1626年完工,前后历时十载。</p> <p class="ql-block">炮台建于山岗之上,山虽不高,但位居于澳门半岛中央,为主要的制高点,便于控制四面八方。</p> <p class="ql-block">伸手去触摸那些巨型铸铁古炮,上面刻有清晰的年代字迹,将人们从现实带回历史的硝烟,感受当年的铁血风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哪吒庙】</p> <p class="ql-block">【哪吒庙】与咫尺之遥的大三巴相比,哪吒庙少了几分雄伟。然而踩着风火轮的哪吒,在中国佛教经藉中被称为护法神。从17世纪后期就在民间供奉,是澳门本地极具地方色彩的民间信仰,正是这种传统文化内涵,让哪吒庙有了持久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大三巴和哪吒庙比邻而居,中式庙宇和西式教堂和谐共荣。</p> <p class="ql-block">哪吒庙打个卡,我们便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步于了大三巴街。</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澳门半岛传统的商业街,汇聚着大批老字号酒家食肆及手信店。短短不足百米的小路两旁,布满了卖猪肉干,凤凰卷等各种各样美味的小食。</p> <p class="ql-block">很多店员站在门口,一手持剪刀,一手持肉干,不由分说的递过来:“尝一尝啦,正宗嘢!”。走玩这条街,光是试吃就让人填饱了半个肚子。</p> <p class="ql-block">澳门人生活压力相对较轻,也相信“小财不出,大财不进”的营商理念,更对自家用料十足的产品信心百倍。倘你愿意试吃,他们就会热情的给你介绍和张罗,所以你若高兴的话,可以从街头吃到街尾,能节约不少饭钱呢。</p> <p class="ql-block">拐出大三巴街,是一条较为宽敞的马路。地面是小碎石铺就黑白相间的大波纹图案,极具南欧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是通向当年澳门市政中心前地“喷水池”的马路。也许是迎接即将到来的国庆节,大红灯笼高挂,路面净结雅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议事亭前地】</p> <p class="ql-block">【议事亭前地】具有海洋特征的葡石地面,是澳门最富葡萄牙传统特色的景致。这里既保持着浓厚的东方情调,又洋溢着南欧色彩,具有浓郁的地中海气息。前地的四周,移步即景,是世遗建筑最集中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由葡萄牙碎石组成的各种动物图案铺就的地面,道路和错落有致的葡萄牙风格建筑相融合,让你有一种仿佛置身异国他乡的错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仁慈堂大楼】</p> <p class="ql-block">【仁慈堂大楼】在议事亭前地的喷水池旁,人们常常忽略了一座安静高雅的白色建筑仁慈堂大楼。她的新古典主义外衣配上丰富的立体装饰线条,给人肃穆高雅的感觉。仁慈堂本身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为澳门首任主教贾尼罗创立,负责慈善救济的工作,并开办了中国第一间西式医院一一白马行医院,设有数个慈善机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玫瑰圣母堂】</p> <p class="ql-block">【玫瑰圣母堂】不足十米之远,就是澳门最具盛名的玫瑰圣母堂。该堂建于17世纪初,是澳门最古老的天主教教堂之一。它是澳门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风格结合的典范,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美学与东方文化相融合,独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整座教堂建筑富丽堂皇,其巴罗克建筑风格的祭坛更是典雅精致。</p> <p class="ql-block">进入教堂内部,你会被它的宏伟和庄严所震撼。高耸的拱顶,彩绘玻璃窗,精美的祭坛和雕塑,无一不展现出教堂建筑的瑰丽与精湛。澳门玫瑰圣母堂是信仰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立面以华丽的壁画和雕塑装饰,其中尤以“玫瑰花洒水”的浮雕最为著名,被誉为“玫瑰圣母”。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和信徒都会前来参观和祈祷,赞叹它的美丽和神圣。</p> <p class="ql-block">对于游客来说,玫瑰圣母堂是一个绝佳的旅游目的地。你可以感受到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体验宗教与艺术的交融,感受到宁静与祥和。</p> <p class="ql-block">玫瑰圣母堂,这座承载着澳门历史和文化的瑰宝,它的美丽和独特之处足以让你爱上这座城市。无论你是文化爱好者、建筑迷还是信仰者,都不能错过这个让人心醉神迷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澳门民政总署大楼】</p> <p class="ql-block">【澳门民政总署大楼】在历史上原为一座中式亭楼建筑的议事亭,为明朝政府宣读政府命令和作为中葡官员会面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葡萄牙人购买了该地皮,并兴建具葡萄牙风格的议事公局大楼,成为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地方政治心脏,一切市政事宜,以至葡萄牙的集会和庆典,都会在此举行。</p> <p class="ql-block">后曾多次重修,现规模是1874年重修时形成的,具明显的南欧建筑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二楼前座是会议厅,历年的澳门市政议会,以至今天的民政总署公开会议和记者招待会,都会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邮政大楼】</p> <p class="ql-block">【邮政大楼】在议事亭前地靠新马路一侧的边角上,有一幢墙体外表为灰色,圆柱密立,气势雄伟,样式坚固的三层水泥建筑,那便是澳门邮政局大楼。是澳门古典主义色彩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邮政大楼按年龄较之周边的民政总署大楼,玫瑰圣母堂只能称之为小老弟,但也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仍拓展着邮政的业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岗顶前地】</p> <p class="ql-block">绕过市议事亭,沿风顺堂前的坡路一直往南走就来到了“岗顶前地”。这里是一片过去称为“磨盘山”的山顶平台,虽然面积不大,但自然环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观荟萃。</p> <p class="ql-block">前地周边集中了岗顶剧院、何东图书馆及圣诺瑟修院三处风格迥异的世遗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岗顶剧院(伯多禄五世剧院)】</p> <p class="ql-block">【岗顶剧院(伯多禄五世剧院)】剧院正立面为一宽15.7米罗马圆拱式门廊,门廊顶端以三角形山花收尾,侧立面开有九个罗马圆拱式落地大窗。</p> <p class="ql-block">整体外墙粉刷成淡绿色,衬托墨绿色门窗、红色屋顶和黄色为主调的周围环境,颇有几分“小清新”的气质,既和谐共处又凸显个性。</p> <p class="ql-block">该剧院是中国第一座西式剧院,为当时澳门葡人主要的社交场所。</p> <p class="ql-block">剧院大楼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设有前厅,观众席呈圆形,两侧长廊可供休息,设有楼梯直达二楼观众席。</p> <p class="ql-block">而门口的前厅则是类似于社区活动室。老人们在这里绘画,阅书,习琴。</p><p class="ql-block">作为一处著名的世界遗产,一直在发挥着文化社交功能,成为澳门人生活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活动室展示的葡萄牙旧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若瑟修院】</p> <p class="ql-block">【圣若瑟修院】圣若瑟修院由耶稣会会士于1728年创办,于修院毗邻的圣堂于1758年落成,是中国罕见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由于规模仅次于耶稣会士兴建的圣保禄教堂(现大三巴牌坊前身),因此本地人又称它为“三巴仔”。</p> <p class="ql-block">这个圣堂主堂由四个帆拱顶起一个直径12.5米,顶部高度为19米的穹顶,开有两环各16个窗户,具有通风和采光的功能。遗憾的是修院目前属私人领地,未能入内一窥其容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东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何东图书馆】建于1894年以前,原为官也夫人所拥有,其后被香港富绅何东爵士购入用作别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55年,何东爵士在港病逝。后人按其遗嘱,将故居及25000元港币购书经费赠予澳门政府,建立一所园林式公共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该馆建筑,物易三主 。它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楼宇。</p> <p class="ql-block">在城区逛累了,漫步到何东图书馆寻找一份安静的惬意。在这里,能让人暂时忘掉城区的喧嚣,找到心灵中的一份安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家大屋】</p> <p class="ql-block">【卢家大屋】从僻静的岗顶前地缓缓踱步,感受着各种西方风格的建筑,仿佛置身于异国。而拐进不远的一条小胡同,一座晚清中式大院,立刻会抓住你的视线,这便是卢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它体现了粤中民居温婉纤细的建筑风格,青砖裸露的墙壁,传统的窗镶嵌着花型的玻璃屏风。</p> <p class="ql-block">当外界吹满洋风的时候,卢先生还固守在传统的大院里。也正因为如此,才给后人留下了为数不多的较完整的中式大宅建筑。</p> <p class="ql-block">庭院深深,倾诉从未改变的中国心。</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房子的主人,晚清著名商人卢九对传统建筑的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不知是为卢家大屋静谧的院庭所醉,还是因游走了大半日景点所累,小憇之后顿觉倦意。查了查高德,继续历史城区南端的妈祖阁,郑家大屋及港务局大楼已力不从心。只能忍痛割爱放弃,打道回氹仔吧。嘿嘿,辘辘的饥肠让人似乎闻到了离岛官也食街的味香。</p> <p class="ql-block">做足了功课的我们,导航步行到不远的星际大酒店,坐上澳门酒店间特有的免费“穿梭大巴”,不到20分钟,便回到了氹仔的银河大酒店。官也街就近在咫尺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官也街】</p> <p class="ql-block">【官也街】曾是昔日葡人聚居地,今日已成澳门人气最高的平民美食街。在窄巷间放眼望去,鳞次栉比的招牌令人眼花缭乱。</p> <p class="ql-block">官也街游人如织,人头攒动,但并未沦为商业招牌。这里的店铺大多个性十足,坚持手工制作,口味不变,并且独此一家。</p> <p class="ql-block">如街口第一铺的“老Day牛杂”,天天人满为患,排成长龙。</p> <p class="ql-block">另一家名气满满的“安德鲁饼店”,号称全澳最正宗的“葡式蛋挞”,生意兴隆。</p> <p class="ql-block">八澳币一个的蛋挞,却仿佛不要钱式的打抢着买,之后还忘不了与店铺广告同框打卡。</p> <p class="ql-block">在官也街闲逛,店家会主动招呼你试吃杏仁饼,肉干,纽结糖等,小食铺里几乎所有的特产你都可以免费品尝。面对径直递上来的肉干和新鲜出炉的杏仁饼,你反而会不好意思的拒绝。</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后,学着澳门人悠闲慵懒的气息,停一停,走一走。一个拐弯,一处涂鸦,就能感受到澳门市井烟火的脉搏跳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氹历史馆】</p> <p class="ql-block">【路氹历史馆】与半岛世遗城区一样,离岛也尘封着澳门厚重的历史。走到氹仔旧城区告利雅施利华街口,一座通体淡绿色的古罗马建筑风格古典韵味的小洋楼扑面而来。这就是曾经的海岛市市政厅大楼,如今的路氹历史馆。</p> <p class="ql-block">在古典和优雅之中不乏庄严和肃穆,这栋仅有600余平米的两层楼,浓缩了路氹历史发展的沿革和文化精髓。</p> <p class="ql-block">前身为原海岛市市政厅大楼的路氹历史馆,历经修膳整理于2006年5月7日,正式开幕启用。</p> <p class="ql-block">这个曾是“衙门”之府的两层楼,通过精心的设计布局分成九个展室,不但不觉拥挤,反而有一种观览的顺畅。</p> <p class="ql-block">一楼的五个展室,主要是展示路氹的历史文化发展脉胳,对宗教、地域、村落的变迁都做了详实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路氹离岛考古出土的史前玉石器、陶瓷,象玉環、石芯等是一楼展室重要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更为让人惊讶的是,在历史馆一楼的左侧展室,竟然馆中有馆!原来这座于1920 年建成的楼宇,在2004年进行修膳时,竟然挖掘发现了当年原址下的街道、水渠、建筑物内外墙壁结构的遗址。现用钢化玻璃原封不动的将其保留下来,形成馆中之馆。</p> <p class="ql-block">游览走钢化玻璃路面,仿佛穿越一百多年前的路氹古城。</p> <p class="ql-block">二楼主要是关于路氹政治、经济、制造业等人文方面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这里保留了曾经是前海岛市政厅原貌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二楼展室陈列了各种建筑模型和工具等,直观地反映了路氹建筑和制造业的发展及特点。</p> <p class="ql-block">其间最引人注目的是,一艘老渔船的龙骨架模型髙悬在半空中,仿佛在诉说着曾经小渔村的绵长历史。</p> <p class="ql-block">离开历史馆前盖上几枚小印章。</p> <p class="ql-block">随身而带的小本本上已密密麻麻的盖了二十余枚遗世点的印章,旅游留痕哟!</p> <p class="ql-block">在澳门,不同的角落都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建筑,有中式的庭院,也有西洋的楼阁。大建筑见西洋风,小建筑出中华味,中西结合的如此和谐。这些建筑都是时间雕琢的艺术精品,和谐的散落在纵横交错的澳门街,演绎着华风葡韵的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踏足在几百年的中西文化历史沉淀的澳门小街,岁月的痕迹清晰雕刻在一栋栋建筑的墙壁之上,中式风情的岭南建筑与欧洲巴洛克式的教堂在此相遇,是一场完美的邂逅。</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老城中,关于这种城市的包容与宽厚,几乎全是随地触手可及。</p> <p class="ql-block">其实,澳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并不局限于所确定的20多处历史建筑和前地广场。整个澳门就像一座博大精深的博物馆,既汇集了中国最传统的一面,又融合了西方宗教和民俗元素,自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她有着古老城池的别致和温婉,有着现代都市的豁达和开放,有着从古到今,绵延开放的独立与包容。在历史的淘沥和时光的雕琢之中,这座城市更显和谐,大气,收放自如,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放慢脚步,品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篇一 】 世遗篇(完)</p><p class="ql-block">【篇二 】 浮华篇(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