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炯轶事12——贼爷爷碰着城隍爷

观云客

<p class="ql-block">  在盈川一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强盗碰着贼爷爷,贼爷爷碰着城隍爷。”这句话的来历源自杨炯破案传奇中的一个动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  相传,盈川县城郊唐公埠村北有座小山,名叫白石梁山,原名叫白石山。山下的唐公埠(原名叫白石埠)一带,在唐高祖初期时为白石县城,因而成了历史名山,由于辅公祏、李子通叛唐,其部下占据了白石县城,被李靖(百姓叫托塔李天王)剿灭了,白石县城变成一片废墟,白石县也被撤销了。这里不便管理,也就成了强人们的出没之地,人们就将此山改叫做白石梁山。到了七、八十年以后的武则天执政时期,这一带经常出现偷盗抢劫案件,治安问题成了一大难题。为此,在州官的强烈要求下,朝廷在此恢复了县级建制,并将县名改为盈川县。由于杨炯在梓州任司法参军时政绩突出,有治安经验,武则天便将杨炯连升七级,恢复原来的级别,成为盈川县的第一任县令。</p> <p class="ql-block">  杨炯上任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大致摸清了这些人的基本情况,并派人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控。</p><p class="ql-block"> 一天深夜,布控在一家门前的两个人看到一个黑影从家里鬼鬼祟祟的探出头来,见四下无人,便快步离去。在路口上布控人打算拦住此人上前盘查,那个黑影发现后便向路边逃遁,布控人赶紧急追上去,三下五除二就逮住了此人。布控人见此人手中拎着一个钱袋子,连夜将他扭送到县衙杨炯跟前。杨炯当即对他进行审问,开始他不肯如实交代。杨炯将钱袋子闻了闻,有一股盐气。用舌头舔了舔,有一股咸味,又见袋子上有字样的花纹,此人又与盐业无关。疑惑间,杨炯在一审问便知,这钱袋子是从一家里偷来的。</p> <p class="ql-block">  这时,驻马店(即金马店)几个村民带了一个人来县衙报告,说这个外地人昨天傍晚经过白石梁山村时,被一个强人抢去了一袋钱,并在搏斗中受了伤,当走到驻马店村口时昏倒在路边,一大早被村民发现。经过辨认,那位贼人偷来的一袋钱正是此人被抢去的这袋钱,钱的数额也相符合。问他到盈川干什么时,他回答说来盈川收购竹扇、箬帽等农产品。问他钱袋子为什么有股浓重的盐味时,他竟答不上来。</p><p class="ql-block"> 过了许久,杨炯派去的衙役已将被偷去一袋钱的那家人带来。经过审问,他们承认昨天晚上确实在白石凉山村抢了一袋钱。可核实钱袋的样子时,他说,抢回来以后因为累了,所以将钱袋随手一放就睡着了,衙役来叫他时还没有醒来,所以不清楚袋的样子和钱的数量。根据群众反映,盈川一带有人偷卖官盐的事,于是杨炯怀疑来盈川做生意的人是收购官盐的不法商贩。为此,杨炯将此人暂时安排在客栈住下,待案子查清以后,再将袋和钱还给他。</p> <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开这个谜案,杨炯派人化妆成货郎,到几个盐户家兜售,故意将钱袋在盐户主人面前显耀,可一直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后来,又到主管盐业的县尉家兜售,其妻一见此袋,便认定这是她亲手缝制起来送给丈夫的定情信物,怎么会到这位货郎手中,深感非常奇怪。他到家里翻遍了都没有找到,便一口认定是货郎从他家里偷去的。于是,二人发生了口角,一直闹到杨炯那里。</p> <p class="ql-block">  杨炯将那个商贩与县尉妻子进行对质,商贩无法抵赖,交代了实话,说他是来盈川收购官盐的商贩,并说此钱袋是盐户送给他用的。杨炯随即将县尉叫来,当着其妻的面,询问钱袋的去向。在这种情况下,县尉和盐户都交代了偷售官盐的罪行,以及县尉与盐户妻子偷情时,将钱袋遗忘在盐户家里的丑事。审到这里,杨炯终于解开了这个谜案。</p><p class="ql-block"> 破案以后,杨炯按照盐业管理规定,对县尉、盐户、强人、贼人和商贩都进行了处罚。由于杨炯对属吏要求十分严格,处罚相对重了一点,正因为如此,也为自己的人生埋下了祸根。</p><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强盗碰着贼爷爷,贼爷爷碰着城隍爷”的故事世代相传,使这句话成为了当地的一句名言,一直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口述/姜招妹 整理/徐高高 图片/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