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盐湖游记 <p class="ql-block">今天一大早去了中国死海运城盐湖,沿着运城自然保护区湿地往前走,湖面越来越宽,水天一色,雾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边。水面泛起微微的波纹,偶尔漂浮着一团团的白沫,不远处露出几片绿叶,可能是湖里长出的水草吧?盐湖的水和别处的水不同,海水往往是蓝色的,而湖水经常是绿色的,现在看到盐湖的水,却给人一种朦胧的深灰色。</p><p class="ql-block">上午九点多钟,堤坝上出现了三三两两的游人,远处传来清脆的童音,便见两个穿着花裙子的小女孩儿蹦蹦跳跳在岸边捉蝴蝶,又有姐妹几个推着坐轮椅的老妈妈说说笑笑从前面走来......堤坝两边绿草郁郁葱葱,野花香气四溢,这里俨然成了人们休闲散心的好场所。</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第二站是河东盐池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馆门前的一群研学的孩子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拓印,拓印在中华文化艺术传承中有着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p> <p class="ql-block">运城盐池闻名遐迩,是世界最著名的四大盐湖之一。素有“千古中条一池雪”之美誉。神奇的盐池,是天地间沧海桑田的奇妙造化,同时它也伴有各种神奇的传说故事。“一池河东盐,半部华夏史”便是它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参观完博物馆,才真正了解了运城盐湖这块华夏宝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南风歌》为上古歌谣,相传为虞舜时歌唱运城盐池和人民生活关系的民歌。</p> <p class="ql-block">“河东盐池”对国家财政收入贡献极大,历代王朝对此十分重视。盛唐时的“垦畦浇晒法”在世界制盐史上首开先例,意义重大,是运城盐池盐业生产工艺改革新的里程碑。</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垦畦浇晒,引卤制盐”图。</p> <p class="ql-block">运城,因管理盐务的“盐运使司”所在,得以为名。建城后,盐池的建设管理更加完善,采盐工艺更为进步。这座因盐而生的河东名城,商贸繁荣,文化昌盛,时有“三省都会,万方辐辏”,“九曲黄河一明珠”之美誉,有诗为证。</p> <p class="ql-block">今天,运城市委、市政府坚持“退盐还湖”、“还湖于民”,全面推进盐湖生态保护开发利用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与思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