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炎帝、黄帝”五帝时代</p><p class="ql-block"> 炎帝,因居“姜水”取姓为“姜”成为“姜”姓始祖,号神农氏,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等。牛首人身,尝百草制药。是中华民族的“火神”、“农神”、“药神”。史传,炎帝娶赤水氏"听沃”生子炎居,生两个女儿,长女叫“瑶姬”,次女叫“女娃。长女瑶姬死后葬于巫山变成了“巫山神女”,化身“瑶草”即灵芝,药治百病;次曰女娃小时在东海游玩时溺水而亡,后来化作“精灵”,就有了“精卫填海”之说。炎帝世系是这样:炎帝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了术器,术器生后土,后土生噎鸣.....。</p> <p class="ql-block">黄帝:《山海经·海内经》载:“黄帝妻嫘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生帝颛顼。”《山海经·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袁珂认为黄炎本是同族,所以这些看似不同的描述,实则又并无不同。</p> <p class="ql-block">《长沙子弹库楚帛书》乙篇记载了祝融拯救天地宇宙的传说:为经历干百年后,天地又发生混乱,日月不断产生变化,九州(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开始不平,山陵发生倾斜,以致“四时”不能按常规运作。在西晋张湛《列子·汤问》中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祝融不合,共工制定了水利工程计划,祝融不支持,祝融与共工之间发生了大战,共工又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他决心撞不周山,以示决心。这一传说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史传祝融 共工之战,炎帝世系:炎帝——炎居——节并——戏器——祝融——共工——术器——后土……,是父子关系可能是不和,也不存在争权位的斗争;黄帝世糸:黄帝——昌意——韩流——颛顼——老童——祝融……,祝融(高祖黄帝)、共工(高祖炎帝)都是七世的堂兄弟一个天祖少典。是因炎黄二帝不和,争权夺位,头融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洪水发、彩石炼,才有后来女娲补天)。火水相战可能性比较大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帝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五帝”之一。舜为东夷族群的代表。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等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五帝之一部落联盟领袖帝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四岳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以观其德;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命舜摄行政务,以观其能。经过考查,尧把帝位禅让给舜,舜建立有虞国后。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完成了尧未完成的盛业。</p><p class="ql-block">帝舜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又称帝舜。</p> <p class="ql-block">帝舜世系: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一敬康→句望→桥牛→瞽叟→帝舜(9 世)→商均→箕伯→强余一虞颉一虞思→有龙……。黄帝是舜的太祖(九世),权贵时皋陶(颛顼的第七子)、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弃、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而皋陶、禹、弃、契、都是黄帝的玄孙(五世),不知舜九世人和五世人相差四世人能在一个团队治理天下?</p> <p class="ql-block">不论祝融共工相战还是女娲补天,再到舜帝中央体制,直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研究。</p> <p class="ql-block">作者汤致永,河南商丘人,商丘市姓氏文化研究会汤姓委员会负责人,商丘市汤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致力于研究并传播汤姓文化。在历史、文学方面有较深的造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