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金秋颂夕阳

金松桃

<h3>满目金秋颂夕阳<br>一一参加缘福聚敬老院慰问演出活动散记<br><br>文/金松桃<br><br>丹桂飘香,金风送爽;竹翠松苍,花瘦菊黄。在中秋与国庆“双节”到来的时候,昨天,市西塞山区缘福聚敬老院热闹非凡。一批批爱心人士组成的慰问演出小分队,象“文艺轻骑兵”那样,早早地即来到了工人村缘福聚演出地点,在此敬老院搭起的舞台周围,忙着彩排走秀忙着调试音箱忙着与敬老院的领导及敬老院的老人们或交流或问候或合影……她们当中的一些人,尽管或下岗或退休或依然在外拿补差以贴补家庭经济支出的不足,尽管他们并不富裕,也与这些老人们并非沾亲带故,但在此时此刻,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显得格外地自然,也格外地拥有爱心并赋予了爱心。他们的言行举止,流露出一种自然的美,着实让人感到久违的亲切,也令人无不感动。<br><br></h3> <h3><br>这所敬老院,我曾与老知青协会组织的文艺团队,来慰问过多次。舞台这里,离原黄石四中很近,眺望红漆字“满目青山红霞景庭院“楼顶,背后这所学校曾是我的母校,瞧那学校后山上,曾有我们在学生时代种下的一大片松树林,如今青山不老,松树苍翠,郁郁葱葱,仿佛依然茂盛。而曾经的同学少年,如今,早已年过花甲。联想起那工人村的苏式建筑,那大千石园的趣事,还有厂级领导与工人劳模,技术专家们的事迹,无不令人神往。然而更让人不知道的,这所敬老院附近,曾有厂级主要领导在这附近苏式建筑住过,有省市工人劳模徐正清,知名工人作家吴作望,工人诗人叶国庆都在这附近住过。徐师付的事迹,曾是我在厂里工作时撰写的。吴作家担任过区作家协会主席,于我亦师亦友,早些年经常探讨文艺,我还与他一起创办过区《西塞山》刊物,均担当起集撰稿人,编辑,组稿发行于一身。叶国庆的新诗,《工人新村的孩子》,一炮而红,令人羡慕。记得有一年,我还用了一本挂历,与他交换了一本邓散木著《篆刻学》手写稿印刷书籍,对我研学书法,大有裨益。当然,这里,也还有我所不晓得的精彩的人文故事,尚待挖掘,尚待去整理,那是将来要写的题材与话题。<br><br>而此时舞台正上方,是红底白字的红色横幅会标,写着“西塞山区聚公益艺术志愿者协会为主标题,聚公益艺术志愿者协会万紫千红艺术团、相逢是首歌爱心公益群、问鼎芊丽时装舞蹈艺术团、快乐炫舞这四行小字为副标题。<br><br></h3> <h3>会场里的观众与演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年迈多病近似于残疾人似的队伍,大多坐着轮椅或专用的板凳。这些曾经为共和国钢铁事业奉献一生的人们,他们当中虽籍贯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年龄差异悬殊,但每个人或许都有各式各样的青春往事,曾经的奋斗历程。不论男女,其中有的中风者,或许已经失去了,曾在工作年份里,有过美好的记忆,连老同事也无法相认,而大多数的老妪,则是一些曾经的家庭妇女,眼下因种种家庭缘故,住进了敬老院里来。当见到这些衣着亮丽光鲜并散发着青春般活力的女志愿者们,就仿佛看到了自已当年的影子。尽管这大多数由女志愿者组成的演出队伍,也己徐娘半老,但依然风韵犹存。感谢岁月静好的生活,感恩父恩母爱的记忆。如今,当她们看到了这些跟自己父母同辈有过相同或相近工作生活经历的老人们,她们或许也会不由得联想到她们的父母,或许也会联想到“夕阳红”般的未来生活。因此,她们的献爱心,是主动的,发自内心的,体现了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也真诚地体现了她们善良的美德,与中华优秀传统的孝道,充盈的爱心,历经风雨而不褪色,在世风日下的当下,仍然有大爱无处不在,着实难能可贵。读者观众们应该为他们,给予充分的肯定,伸出您金手指,点个大赞!<br><br>当男女主持人闪亮登台,以娴熟的舞台串词,纷纷朗诵出文艺范的清词丽句,一下子就把人们的注意力,拉向了这个硕大无蓬的舞台。貌美如花的女主持人,原来是大厂的一名车工,或许还有过下岗多年的“阵痛&quot;历练,她也是一位业余歌手,久经演出“沙场”,不惧岁月风霜,嗓音依然那么甜美嘹亮。她朗诵道:秋风如缕,秋月如盘,寻秋 而来,辽阔的田野,盈满了收获的气息。 <br><br>身材魁梧的男主持人,是原市电视台知名主持人,也是一位歌手,并且,也是一位语言类节目的演出佼佼者。他体态如弥勒佛,我与他有过多年的交往,记得他网名好象就叫这个。:他朗诵声音宏响,气场强大,颇有名角范儿,也能掌控舞台调度,察看着观众的看点情绪,不时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调动大家的观感。他豪情洋溢,似在朗诵:秋水盈盈,秋梦依然,踏秋 而来,如歌的岁月,写满了奉献的乐章。 <br><br>男女主持人合: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缘福聚养老院的各位爷爷奶奶们,大家 上午好! <br><br>于是,他们分别向观众作了自我介绍。 <br>女主持人说: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 季节,在这金穗飘香、硕果累累的日子里 我们迎来了传统节日中秋节! <br>男主持人说:在这云淡山清,秋高气爽, 又正值丰收的季节,橘红橙黄,金桂飘 香,令人心情舒畅。 <br><br>伴随着男女主持人的声音,敬老院大门外又簇拥了一行献爱心的人群,他们是市西塞山区文旅局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为敬老院奉献上了一些月饼与礼物,堆放在了台前。而此时,一位女歌友网名叫小草姐,领着她外甥(是一名头戴印有“市广场路小学“字样鸭舌帽的小男孩),在为老人们分发月饼,相逢是首歌愛心志愿者歌友刘春莲在阳光明媚群主带领下,也在将他们带来的香蕉桔子与月饼,分发给老人们。<br><br>女主持人:今天,咱们缘福聚养老院阳光分外灿烂。 <br><br>男主持人:今天,咱们缘福聚养老院里热闹非凡! <br>女主持人:今天,在缘福聚养老院这个温馨大家园庭里,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欢聚一 堂,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今天在场 缘福聚养老院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位爷爷奶奶们 合:祝您们健康长寿,开心快乐每一 天! <br>男主持人:迎中秋,庆国庆文艺献爱心,走进缘福聚养老院慰问演出现在开始。<br><br>近百名献爱心志愿者演员与敬老院几十位老人们,在这座不算很宽敝的演出场地里,开始了他们难以忘怀的视觉盛宴,连附近居民闻声也赶来观看,周边楼栋的老人们,也站在自家凉台观赏节目。<br><br>暖场节目是由几十名中年妇女组成的大型腰鼓表演,拉开了此次慰问演出的序曲,腰鼓声,声声入耳,振奋人心;节奏欢快,铿锵有力,气势夺人。即使是再大的舞台,此时也略显狭窄。<br><br>而恰逢第一个节目,是年过七旬的男声王安清在独唱,原本是一名男高音重量级业余歌手,在开场唱“欢聚一堂“时,更是由于音响受潮,一只话筒甚至于半天不响,使演员的才艺展示,影响了正常的发挥。幸好有音响师程卫国老师及时补救与多次调试,音响终于放出了嘹亮的歌声,才没有被冷场。很快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赢得了阵阵掌声。<br><br><br>第二个节目是舞蹈 《最美西藏》 由芊丽时装舞蹈艺术团一群身着藏族民族服装的女士们表演。舞出优美身姿,唱出藏民幸福心声,伴奏歌声悠扬,舞蹈时尚且大气优美。<br><br>第三个节目是黄梅戏 天仙配选段《卖身纸》,女主持人介绍说,我上网查了一下,黄梅戏在我国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笔者也还记得,曾先后两次去过湖北罗田“天堂寨”旅游,顺便参观了黄梅戏发源地,知道黄梅戏鼻祖,同时也了解到不仅鄂皖两地有“天堂寨”之争,更有黄梅戏非遗文化发源地之争,双方申遗,都得到成功,于是,也带来了争论不断,纷争至今。也好比西塞山,也曾有过地名争论至今一样,无伤大雅,反倒是有争论,更有竞争力。未曾想,我虽不会唱黄梅戏,但对电视上马兰演唱的黄梅戏,却有深刻印象,一直以来,以为黄梅戏就是安徽的独特戏种,未料想到,现在才明白,竟还有戏名发源地之争。听程新南 张国红俩位演唱,他俩虽未穿戏装,听了这种地方戏,也是一种另类的戏曲享受。我试想,男演员一定是黄梅戏票友,不知工人文化宫露天舞台,是否会出现他俩唱戏的身影。他俩唱功扎实,表演一招一式,韵味十足。台下也有黄梅戏迷不少。一个个听得十分认真,如醉如痴,竟然是如此着迷,男演员唱腔明显比女演员更胜一筹,台下的观众悄声耳语,纷纷给予了夸赞。<br><br>第四个节目是女声独唱,《花又落》, 演唱者 徐红艳。这是一曲深情伤感的歌,于含蓄深沉中,叹岁月易逝,任由花开花落,但却又身不由已,这样的优秀声乐作品,无疑也是非常感人的。可惜手机内容有限,在她们演唱时,我也许是只顾欣赏,也许是有熟人遇见,彼此交谈了几句,担误了手机录视频,竟然有好几个节目,未能及时保留视频与拍照,免为共难,留下了一点小小的遗憾。<br><br>第五个节目是京剧 《梨花颂 》, 夏慧清演唱。可以说,近似于原唱,一开口惊艳四座,带上国粹京剧的歌剧韵味的翅膀,绕梁三匝,穿越时空,忽如春风拂面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曲只应天上有,长恨一曲千古迷。<br><br>第六个节目,筷子舞 《赞歌》 快乐炫舞队,是嗳场节目里那一群人数众多的演出队伍。有好多队员,也是老邻居或老同学或现如今老年大学唱歌班的歌友。<br><br>第七个节目,女声独唱 《乡恋 》,刘春莲演唱。这首歌曲是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老师的代表作。经被群友戏称为小李谷一的刘春莲歌手演绎,如陈年老酒,弥久醇香,爱情歌曲永远是人们喜欢的精典,歌曲缠绵悱恻,金声玉振,如陶渊明诗句中赞美莲之香远益清,令人羡慕,让观众难忘。<br><br>第八个节目,黄梅戏 《海滩别 》 石教武 幽兰<br>这是被歌友们戏称为情歌王子的一对搭档歌手,他俩共同的乡音与唱歌爱好,使他俩成了亦师亦友的黄金搭档。石教武和幽兰俩位歌手,都擅长高亢的陕西与山西两地民歌,唱腔动听,声情并茂,配合默契。当他俩唱完,掌声中,男主持人还想让他俩再唱一段黄梅戏《夫妻双双双把家还》,下面的观众也连声叫好,表示期待。没曾想到,一时情急之下,男歌手却把“没唱过”口误成了“没搞过”,当男主持人借机来了“点啨”幽默之笔,“哦,没搞过?那就等搞过了再唱。“引得场下一片捧腹哄笑,成了精彩的花絮。其实,雅俗共赏,古人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说。而接地气的善良的劳动者,这就是为什么年年如此喜欢赵本山的小品与相声。而此时台上的歌手,尽管因情急之中,兴许是故意来点口误,他们何尝又不是深暗个中道理的舞台高手,这一“甩袍袱”,于尴尬中带点腼腆,绯红色中也会留点回味。<br>第九个节目,时装秀 水墨中国 由芊丽时装舞蹈艺术团表演,这些身材与长相姣好的中年妇女,身穿印象水墨颜色画面的旗袍,身材修长,走秀节目,顾盼传神,美仑美焕,吸引眼球,也吸引了抖音拍照者的追捧。只可惜,编导者缺少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未能吸收当下流行的情景剧风格,融舞蹈,书画于走秀舞台之中,未能达到象电视里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节目,仅六分钟短暂时间内,却能做到秒秒精彩。<br><br>第十个节目,女声独唱 《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 》赵国庆独唱,和第十一个节目,小合唱 《洪湖水浪打浪 》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都给人们留下了好评如潮的深刻印象。<br>  <br>演出进行到结尾阶段,女主持人说:伴着鲜红如枫的夕阳,品味着秋的内涵,走进秋天如诗如画的梦境, 一幅幅绮丽的风景在记忆深处定格。 <br><br>男主持人说:那是一曲悠悠流淌的歌,在今晚的夜空久久的回荡,那是一首思念的 歌,是心头最暖的回忆。 <br>女主持人说:那是从心底流淌的歌,述说 着隔不断的浓浓亲情,那是一曲曲心泉叮 咚,回响着祝福和深藏心底的希冀。 <br><br>男主持人说:亲爱的朋友们,等我们老的 时候,品一杯香茗,聆听一曲岁月的老歌,我们会更加珍惜爱,珍惜亲情与友 情,珍惜每一个黎明与黄昏。 <br><br><br>女主持人说:每一次生命的轮回都是一个 花开花落的过程,花开的时候尽情的绽 放,花谢的时候才会有一地的缤纷,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让我们共祝天 下的老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br>男主持人说:朋友们!今天的演出到此刻就要结束了。在此,要特别感谢参加本场慰问演出的问鼎芊丽时装舞蹈艺术团,(掌声)感谢相逢是首歌爱心公益群,(掌声)感谢快乐炫舞队,掌声)感谢聚公益艺术志愿者协会万紫千红艺术团<br>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你们的爱心将不断传递,会感动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老人爱心传递的公益活动中来。为你们的爱心点赞!感谢你们。朋友们,期待下次再相聚。再见!<br>演出结束后,部分演员步行或乘车去了黄思湾百味鲜拼餐,并再次于饭后合唱了一首精典老歌,《洪湖水浪打浪》。<br><br>2023年9月28日晚初稿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