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光学区角膜塑形镜是目前来说控制近视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方案!这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不好?

汇承眼科

<p class="ql-block">角膜塑形镜已被科学研究与临床数据证实,对于控制青少年近视度数增长是有效的。但由于现在青少年儿童用眼强度普遍偏大,传统的角膜塑形镜控制效果需要被加强,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小光学区的设计,那小光学区设计是否会成为以后OK镜的主流设计?是否所有人都需要小光学区的设计?就这一系列的问题,闫慧医生为大家解答疑惑。</p> <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基弧非球面设计、小光学区设计等是否会成为以后OK镜的主流设计?</p><p class="ql-block">角膜塑形镜是临床当中用于青少年儿童进行近视防控的光学手段,从目前的研究来看,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原理依然基于离焦原理。例如,给发育中的小动物做实验,给它们眼前戴上凸透镜,形成视网膜前成像,如此发现眼轴增长速度明显变慢了,近视得到有效的控制。在临床当中,我们称之为正离焦。而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原理,大家普遍认为是正离焦的光学信号起主导作用,因此<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角膜塑形镜的主流设计主要从如何增加离焦量来考虑镜片的设计。</span></p><p class="ql-block">传统的角膜塑形镜控制效果不错,但由于现在青少年儿童用眼强度普遍偏大,因此传统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需要加强。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小BC的设计,例如缩小光学区域,让整个的离焦量在瞳孔区内收缩,也会让像差增加,这些改变对控制效果起到了提升的作用。</p><p class="ql-block">不少相关文献列出循证医学证据来证明小光学区的设计、基弧非球面的设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效果。<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因此在临床中,对于在小学阶段近视度数涨幅较快的小朋友,我们更倾向于给他做增加离焦量的设计,例如非球面的设计,通过缩小光学区域,让他的瞳孔区内的离焦量增加,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span>除此以外,有些小朋友可能还会采用药物的联合治疗,例如0.01%阿托品联合角膜塑形镜,进一步增加患儿瞳孔区内的离焦量,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p><p class="ql-block">闫慧医生认为以上提到的设计可能在未来的角膜塑形镜的设计当中会逐渐占到主流地位,并且表示在门诊中发现,部分小朋友的近视度数越来越控制不住,更需要一些控制效果比较强有力的设计去满足他们的近视防控需求。</p> <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根据光学区的不同,发现光学区越小的镜片,近视控制效果越佳。是否所有人都需要小光学区BC?</p><p class="ql-block">我认为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小光学区BC。因为不同的年龄阶段近视度数的涨幅快慢是不一样的。正常人眼的发育是从出生的远视开始,到正视,再逐渐过渡到近视。近年由于用眼环境的变化,近距离用眼强度过大,导致很多小朋友过早地消耗远视储备,出现了近视的早发,近视度数涨幅较快。一般在小学阶段的小朋友度数涨得比较快,到了13岁以后,近视度数逐渐放缓增长。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可能更倾向于做一些小光学区的设计,提升他的近视控制的效果,通过缩小光区以后,增加在瞳孔区内的离焦量,增加黄斑区中心凹的像差,进行视觉干扰,来达到控制近视的目的。这是对于小朋友来而言,因为小朋友对视觉质量的要求没那么高,更多是在于近视控制的效果,所以塑形镜配到0.8的视力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加,人类的视觉系统对视觉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对视觉质量要求高,要求信息清晰的获取。因此,我们在设计治疗光区的时候,就不能缩得太小,因为缩得太小以后,它的像差增加了,控制效果提升了,但是视觉质量会下降。结合上面提到在13岁后近视度数会放缓增长,因此这部分孩子即便是不用小光区设计,可能其控制效果也会很好。所以作为医生,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控制需求与视觉质量之间取平衡点,理性地设计角膜塑形镜的参数,以达到每个人合适的参数。</p> <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OK镜过矫,是否会加速孩子的近视发展呢?</p><p class="ql-block">角膜塑形镜作为近视防控中的光学手段之一,与框架镜作比较时,我建议大家不要进行欠矫。至于是否过矫,其实角膜塑形镜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过矫,反而对患者的近视控制效果有好处的,但前提是需要该孩子的调节功能、双眼视功能相对正常。如果说孩子的调节功能不好,例如调节灵敏度比较差,或者是PRA、NRA的值比较低,这时候如果给到他一个比较大的过矫量,他在看书的时候就会出现比较大的调节滞后,而调节滞后对于近视控制是不利的。如果孩子调节功能不正常,则需要做些相关的双眼视觉训练,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关于双眼视觉功能训练,主要针对调节功能和聚散功能去进行。像眼位不好的孩子,例如有明显的外隐斜/内隐斜,或者是调节功能很差,那这种小朋友不管是戴什么样的眼镜,他的控制效果往往都不会太好。所以对于双眼视觉功能有问题的小朋友,通常会给他做一些反转拍、聚散球、集合卡等等这些训练。</p><p class="ql-block">我们发现角膜塑形镜欠矫后控制效果通常不好,因为塑形镜的控制效果是“遇强则强,遇弱则弱”,度数越小往往控制效果不好,度数越高往往控制效果好。实际上这与瞳孔区内的离焦量有关,而决定离焦量的最主要因素是患者的度数。角膜塑形镜验配有一条基本原则是“宁过勿欠”,尽量不欠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