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理想与现实、计划与变化,瞬间会让人措手不及,心动不如行动,出发吧!</p> <p class="ql-block">敦,大也;煌,盛也。一个“行五十步可以穿越百年,行百步可以穿越千年”的地方,他就是敦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闲庭漫步在党河风情线上,赏党河落日。党河是敦煌的母亲河,这一源于祁连山的河水,稀罕的由南向北的河水,千百年来孕育出了敦煌这座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敦煌,自然与人文有机结合的典范,一直向往又N次错失,今终与其零距离圆梦。</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相传僧人乐尊,云游至此,见金光闪耀,而认定此必乃圣地,便于崖壁开凿洞窟,于此修行、弘法。此后诸多禅师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兴建,最终形成规模巨大的洞窟群,有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宝库,也是世界现存最大的原址艺术博物馆,有"东方卢浮宫"之美誉,位居国内四大石窟之首,莫高窟不仅仅是国之魁宝,更是浩瀚的知识海洋,能从中吸取一滴也是收获。</p> <p class="ql-block">错峰观窟最大好处是不难买票,不排长队,不用挤车。因保护的需要几百个洞窟每张票只能参观8个,除017、096、148为人人可看窟外,余5个则如开盲盒,15人为一组,由讲解员根据当天的窟源和参观人员情况随机带到哪窟看那窟。我们看的是152(宋)、201(唐)、204(隋)、061(五代)、023(晚唐),虽参观的洞窟不多,但窥斑见豹亦能强烈感受其蕴藏的无尽文化能量,让人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即096窟,窟内为高35.6米的石胎泥塑弥勒佛,塑于武则天登基之年,其形貌别于其它弥勒佛像,有母仪天下之威仪,疑为武则天之化身。该塑像也是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因所有窟内严禁拍照,所以只能现场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尔后</span>日本学者在中国讲学也直截了当地说:“敦煌虽在中国,而敦煌学在日本”,2007年英国在伦敦召开“纪念敦煌学100周年国际学术大会”,以及敦煌藏经洞珍贵文物至今大量存留国外之实等等,无一不实证确是一部伤心史。</p> <p class="ql-block">说到敦煌之精髓的藏经洞,必然跳不过发现者王圆箓道士,骗掠者伯希和、斯坦因。王圆箓尽心守护国宝几十载换来罪人之骂名,骗掠者让藏经洞蜚声海外,遥想藏经洞被发现的1900年,正是清王朝帝都失守、国之不保的1900年,国运多舛决定了藏经洞的命运多舛,回溯历史是非曲直已然明了。</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历经看守式保护——抢救式保护——科学式保护——预防式保护,也无法完全阻止其渐进式毁损的脚步,特别是壁画的颜色在千年的时间长河中,因矿物颜料特别是一些含铅较重的颜料已然变黑而面目全非,有科学家提出莫高窟的未来不容乐观的看法真不是危言耸听,想身临其境的一定趁早去。</p> <p class="ql-block">一篇经文就是一幅画称为“经变画”,一幅画就是一个故事称为“故事画”,现小学课文“九色鹿”就来自莫高窟壁画、成语“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也来自莫高窟壁画。下面几张图片来自于2015年敦煌文物在成都博物馆展出时自己所拍,那次按1:1比例的复原大展用“轰动蓉城”形容一点不为过,各年龄段的粉丝追随来自大西北的帅哥讲解员,一头扎进历史的长河中打捞包罗万象的知识点,所以展期中N刷博物馆的比比皆是,事实证明在成都参观的莫高窟部分洞窟、壁画复原大展,观展体验太溜了,比如免费观展、任意拍照、妙趣横生的讲解,这一切在现场是无法享受的,不过现场身临其境的感受也是无法复制的,不然我也不用千里迢迢来敦煌了。</p> <p class="ql-block">敦煌流量的“杠把子”之一,月牙泉与鸣沙山,沙不进水不退的千年自然奇观,现在也只能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生态补水的方式保证这一弯沙漠清泉,因为它不仅有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还承载着敦煌乃至甘肃省的重要经济责任。</p> <p class="ql-block">去到敦煌博物馆,又见到了王圆箓、伯希和,还见到了清朝的敦煌县令,只是不知此县令是否为王道士专程去报告藏经洞之事而不闻不问的彼县令?</p> <p class="ql-block">伯希和当年在藏经洞内的自拍照。</p> <p class="ql-block">清朝敦煌县令的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藏经洞出土的刺绣</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位于距敦煌170多公里的酒泉市瓜州县榆林河两岸而得名。因缺乏确凿的史据考证,开创年代至今无定论。洞窟分上下两层共有四十三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榆林窟比较小众,没莫高窟名气大,但洞窟及壁画的精美程度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特窟中的经变画、飞天、水月观音、写意水墨山水的画技、画法、色彩以及独特沥粉堆金工艺的运用无不让人欲罢不能(去到敦煌书局方知许多意犹未尽之人都去书局“回炉”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榆林窟门票也只能看5个普窟,另有5个特窟一窟一价,我们另购票参观了3,2,25号三个特窟。</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榆林窟壁画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艺术造诣方面,也是当时社会形态、外交商贸、佛教文化、政治斗争、民俗风情、建筑服饰、刀兵甲胄等等诸多方面的真实写照。下三图都是窟内现存壁画但因不能拍照,所以拍自雷音寺临摹壁挂。</p> <p class="ql-block">170公里车程,一望无际的戈壁,荒凉、苍凉、悲凉的让人想起20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求法的艰辛且是“九九八十一难”所能涵盖?</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瓜州戈壁艺术长廊的大型公共组雕,从视角传达的角度向世人展现悠久的中华文明和千年丝路文明。</p> <p class="ql-block">作品《无界》以榆林窟经变画中的建筑为蓝本,融合中国传统的多种艺术理念,以现代建筑材料为载体,用6000多根特制的脚手架钢管和30000多个扣件完成,这一作品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线和风力的作用下,在莽莽戈壁中会产生众多迷人的影像,所以又名海市蜃楼。</p> <p class="ql-block">在狂风呼啸、黄沙飞舞、荒无人烟大漠戈壁中恬然入睡的幼婴,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心生怜爱?是大地母亲的脉动?还是自然的博大胸襟?</p> <p class="ql-block">神情威严肃穆的汉武大帝似乎在诉说着当年破匈奴,征西域,拓丝路,一统江山的来之不易。</p> <p class="ql-block">建于汉,兴于唐的锁阳城,因当地盛产锁阳且因锁阳解了唐朝征西名将薛仁贵危难而得名,玄奘法师也因没有“护照”出关被通缉而滞留于此讲经说法,遗址内的塔尔寺据说就是玄壮为送他“偷越”出关的石磐陀授戒的寺庙,盛极一时的丝路咽喉大城锁阳城,留给后人的除了一串串朝代更迭的印记,更是考古学家研究河西走廊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及军事的宝贝疙瘩,而不仅仅是一堆土疙瘩。</p> <p class="ql-block">锁阳城内城遗址</p> <p class="ql-block">锁阳城中的塔尔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两年前的5月19日在荆州偶遇“中国旅游日”被免门票一天,今天5月14日在敦煌巧遇“母亲节”也被免门票一天,荣幸之至,感恩所有的“遇到”。</p> <p class="ql-block">雅丹魔鬼城最佳游览时间应该是傍晚时分,对于不想再观日落也不想半夜返城的我们,在错峰出行的同时再错峰观景,逆常规人流而动,有效避免排队拍照、排队坐观光车之苦,包车自由行之优势充分体现。</p> <p class="ql-block">据说五一大假期间一车难求的魔鬼城越野,时隔10天就这样任我挑选了,所以友友们最好还是错峰出行吧。</p> <p class="ql-block">敦煌既有石窟、壁画“佛艺相随”闻名天下的人文景观,也有鸣沙山、月牙泉“沙水共生”的世界级自然景观,更有阳关、玉门关承载厚重底蕴的历史景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因对王之涣“春风不度玉门关”词句的执念,在100多公里眼见的苍凉和思绪的丰盈中,来到了春风不渡的玉门关。</p> <p class="ql-block">据史学家考证这座残高约25米见方仅600多平方,有两个出入口的小方盘城,不可能是盛极一时的汉朝“国门”,所以这个遗迹仅可能是玉门关关隘的一部分,在没新发现之前就权当玉门关了。</p> <p class="ql-block">看到2000多年前的真迹,仿佛“看到”了被迫“和亲”路上屈辱的汉公主们,“看到”了霍去病、卫青鏖战匈奴的浩气,“看到”了张骞、玄奘不知归期的求索,“看到”了汉武大帝一雪国耻的雄风,“看到”了狼烟烽火、驼队邮驿,丝路文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跃然眼前。</p> <p class="ql-block">距小方盘城(玉门关)约10公里的大方盘城(河仓城)据考证是军需粮秣仓库遗迹。</p> <p class="ql-block">比明长城长,比明长城早,就地取沙石子拌芦草柳枝而修,御匈奴于塞外的汉长城,距今2000多年依然“健在”,被考古学家们称为罕世奇迹。</p> <p class="ql-block">与玉门关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阳关,是河西走廊“四郡两关”之一的重要军事关隘,古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这就是氤氲在唐诗悲歌中的阳关吗?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说的就是你吗?</p> <p class="ql-block">旌旗招展,鼓角齐鸣,金戈铁马的阳关早已灰飞烟灭,仅存的烽燧遗迹在风沙悲鸣的莽莽戈壁中也不知何时会变成“烽燧遗址”。身临其境孤寂、凄凉、震撼、豪迈、释然………皆而有之。</p> <p class="ql-block">有兴趣的猜猜,这尊塑像是霍去病?是卫青?还是张骞?我没看塑像注释前是认错了的。</p> <p class="ql-block">犹豫着去了门可罗雀的西部影视城,由此对电影电视的场景、道具、镜头的切换等等有了直观的认知,浮想联翩的搜罗脑海中的影像,对照眼前所见,明白了“哦,原来如此!”</p> <p class="ql-block">雷音寺和敦煌书局,后者规模虽不能和成都的言几又之类比,但确是围绕石窟、壁画、佛教而延伸到服装、器乐、绘画、舞蹈、色彩、建筑、雕塑、佛经…………无所不包,又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专业图书馆,闲暇之时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口不到20万,没有一产、二产,只以旅游立县的西北小县城,从其几十家五星级酒店的数量就可见一斑。县城虽小,但异常干净整洁,交通顺畅不堵、市场规范没“坑”,这和有些旅游地儿的坑蒙拐骗形成鲜明对比。沙洲食驿一个规范有序足以“疗胃”的美食夜市,让西北小吃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敦煌成熟的旅游市场带给旅人的是各种方便,这里的出租车干净卫生,驾驶员文明礼貌,短途打表,长途包车,自定接送时间地点,要午休的、要晚起的………一律满足,省心不累。</p> <p class="ql-block">西北美食我首推原汁原味的白条羊羔肉,其次才是各种焖、烤、炖羊肉之类,沙葱炒蛋也是敦煌的招牌之一,且这次因季节刚好吃到了传说中的“吃了就有💰”的榆钱儿,榆钱儿是榆树的果实,虽不名贵但季节性很强很短,能吃上一口新鲜的道地的榆钱儿也算有幸了,一切遇见都是最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原计划只此敦煌,结果临时动议又飞了兰州,再次打卡这个“三个一”省会城市,“一条河、一本书、一碗面”是当地老百姓津津乐道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建成于1909年的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又名黄河铁桥),是兰州的标志性景观。由美国设计、德国承建、中国施工的三方合作模式建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有建桥材料来自德国,这</span>在20世纪初,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在偏居一寓的西部兰州,无疑是项惊世伟业,由于其特殊的建设年代和历史背景,黄河铁桥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窗口,根据德国承诺保修80年的建桥合同,一直都有兑现,直至1989年才结束,可敬的契约精神。</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冰雪、洪水、地震、战争,于2004年结束了百年通车史,成为永久性步行桥。</p> <p class="ql-block">东汉铜奔马——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有否似曾相识之感?对,这就是全国所有旅游城市的标志性雕塑——马踏飞燕。这一国宝级不准出国展出之真品,现在只能每年的5月1日—10月15日在甘肃省博展出, 有幸一睹真容,再次感恩遇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彩陶之冠——马家窑型彩陶</p> <p class="ql-block">黄河岸边,象征黄河的“母婴”塑像与奔腾不息的长河相依相伴,默默见证着她孕育的华夏子民生生不息,绵延不绝。</p> <p class="ql-block">兰州段的黄河虽没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与奔放,但兰州段的黄河同样“黄河落天走东海”。一杯三炮台,近距离吹河风,赏河景,看她波澜不惊,听她呢喃细语。</p> <p class="ql-block">《读者》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创刊于1981年的综合类文摘杂志,在报章书刊匮乏年代,是当之无愧的网红读物,每到出刊日报刊亭会瞬间售罄,为防万无一失,想当年我是通过邮局全年订阅的,也算老粉一枚。老粉来到兰州方知出版社所在地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于是老粉踏着新粉的足迹找寻这“大漠魁宝”的发祥地,收获就是知道了当年我订阅的《读者文摘》为什么变成了现在的《读者》,原来是和美国因版权之争打了一场长达10年的持久战,方于1993更名为了《读者》。目前《读者》已成为“多彩甘肃,精品陇原”的重要标志,也是兰州老百姓引以为豪的“三个一”之二,可别小看了“软实力”的大作用。</p> <p class="ql-block">“三个一”之三当然是兰州牛肉面了,牛肉面?不是兰州拉面吗?大家耳熟能详、全国可见的兰州拉面,不是兰州的?原来“兰州拉面”商标已被河南人捷足先登,抢注了商标,当然如果要追根溯源至两百多年前,兰州拉面确实也是由河南怀庆府传入兰州,在兰州发扬光大,形成了以“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 五黄(面条黄亮)”的兰州拉面标准,只是现在变成了“兰州牛肉面”的标准,因为“兰州拉面”的称谓已然不再属于兰州,说起这碗面兰州人从民间到官方都很“痛”,原来一碗面也有这么多的恩恩怨怨!旅行中的这些“鸡零狗碎”所得于我而言胜过一些视角盛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慕名打卡马**牛肉面,汤不清,面不细,无红也无黄,与我10年前在兰州吃的马**有天壤之别,最后一天在酒店附近顺道走进这家牛肉面馆,却给了大大的惊喜,真正的兰州牛肉面除了上面的五个标准外,在粗细上从毛细到荞麦棱还有九个级别之分,食客说要二细还是韭叶,要毛细还是大宽,拉面师傅都是现拉现下锅,而马**店只提供一个宽度,其实外出吃喝还是要找当地人出没的店,网红店就只能“呵呵”了。</p> <p class="ql-block">位于兰州闹市区的西关清真寺,是目前我所见过最华丽的清真寺,征询得知允许参观(喀什的艾提尕尔清真寺不仅要门票且礼拜时间还要清场)便忐忑的入其内观其形,在晚课的钟声中,住寺和住家的信徒分别安静有序的脱鞋进入庄严肃穆的大厅,随着夜幕降临,由于不懂其教规以及多方面原因又忐忑的退出了。</p> <p class="ql-block">蒙蒙细雨中坐上网约车去到10多公里外的山上观兰州夜景,因能见度不好,景色没感动我,但给予我们很多方便的这位师傅却令人感动,杨师傅是我在网上预约的接机师傅,由于机场离市区很远,一路上聊的投缘,给了我们很多避坑指南(至于踩马坑完全是我自己的原因),在兰期间虽天天坐的是网约车但享受的是包车待遇,在此也要感恩遇见杨师傅。</p> <p class="ql-block">对面食、牛羊肉为主的西北美食只能偶尔为之的我们,无论在敦煌还是兰州吃的较多的居然是湘菜,当然烟火气十足的美食夜市也是必须逛的,白胡子爷爷做的牛奶鸡蛋醪糟羹口感还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在兰期间正值棉花般柳絮漫天飞舞、黄土浮尘直扑眼鼻之季,也是各地“二阳”甚嚣尘上之时,一念之间决定打道回府 ,将河西四郡之武威留待下次了。</p> <p class="ql-block">兰州中川机场和成都天府机场都远离市区,不想把时间耗在路上和机场,且最主要本次两飞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晕机,索性选择高铁直达返程,整体耗时与✈️大差不差,一路悠闲自在平安结束本次行程。</p> <p class="ql-block">我问:下次行程的时间?</p><p class="ql-block">我答:未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