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导阿浪

晋雷

<p>Alan是我们一行十人2023年七月份环勃郎峰(TMB)徒步的向导。</p><p><br></p><p>见到他之前己闻其名。因为头天晚上,在酒店里遇到他刚刚带过的一个华人团。团队中女士们对他赞不绝口,称其不仅向导做的专业,山中僻径美景无所不晓,经常带他们走别人不走的小路。人也绝对的酷,浪漫的气息弥漫山间。后来在见到Alan时我对他开玩笑说:”they all fall in love with you”. 他微微一笑,没有回应。</p> <p>这是Alan吃午饭时的样子。在山间吃个便饭,也要摆摆姿势。女士们会喜欢这款么?</p> <p>第一次见到他时,其实是有一点点失望的。我想像中的他应是一个高大英俊,帅气十足的户外达人,要不那些女士们为何如此着迷于他?</p> <p>当时他坐在地上休息,用帽子盖住了大部分脸。人在地上看起来很廋小,还有些衣衫不整的样子。若不是公司地接介绍,我完全不会想到他是我们的向导。我有些疑惑:这是女士们说的令她们神魂颠倒的那个吗?</p> <p>在以后的日子里,看字猜音,我们把Alan叫成“阿兰”,以为与昔日法国男星阿兰. 德龙是一个名字。还有同伴好奇问他是不是。几经解释他才似乎明白这个问题的用意,他耸耸肩,不置可否,说叫他阿兰也可以。</p> <p>阿兰一般是在前面带路,以控制压低速度。他一步一挪,不紧不慢,手中拿一根像老爷子拐杖的短登山杖。他走时腰还有些微微扭动的感觉,加上头上那顶毡帽,慢腾腾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悠闲与自在的味道。</p> <p>你看照片中的他,斜撑着短杖,身体稍微有些侧倾,一点点懒散,一丝丝随意,一股哪样自在就哪样的态度。从图中你能否想象出他走路的姿态?</p> <p>徒步的起点在法国,出发不久他就教我们用法语与人打招呼。法语是Bonjour,路上一见人我们就说“保九”。不管怎样调整,总是说不出他的味道。</p><p><br></p><p>路上也跟他学了“谢谢”,“merci”。结果我把它念成梅西(Messi)。他纠正我说梅西是足球球员,不是谢谢. 我一下子想起来阿根廷刚刚在世界杯击败法国队夺冠,便逗他说“因为阿根𨑳队击败了法国队,你是不是不喜欢梅西?”。他回答道梅西是个伟大的球员,但我们有Mbappe. 他的回复不抵毁他人,很有胸怀。我附和着说Mbappe年轻,法国队大有前途,祝法国队下界世界杯能有好运。</p> <p>后来他对我坦言,说非常感激喜欢我们队用心尝试用法语与他人交流。他带的许多团队,就是用hello打招呼,而不是像我们这样用心。想想也是,当外国人对我们说“你好”“谢谢”时,我们大多数人会开怀一笑,感到大家的距离一下就拉近了。</p> <p>路上的徒步者很多来自法国,即使是我们要路过的瑞士与意大利,在步道经过的区域很多人说法语。我们学的这二个字真超级管用。他说在意大利的这个地区,孩子必须先学会法语作为外语,然后才可以学习其他语种。感觉他是代表所有其他人感谢我们对当地语言的尊重。</p> <p>每天徒步结束晚饭后,我们去休息了,阿兰还要准备次日的午餐。他会拌各种各样的色拉,次日早上队员会分摊各自背自己的那份。其他食物比如面包,香肠,奶酪以及干果零食等等,队员分摊背。</p><p><br></p><p>到了每次午餐,阿兰都会预先精心挑选一个景色秀丽的地点。队伍到齐后,他会把面包,香肠,奶酪切成片。在面包上抹橄榄酱,放上奶酪香肠,虽然简单,可味道可口好吃。阿兰拿着拼好的午餐,常说perfect。在走了半天之后,大伙又累又饿,可不是吃什么都香啊!</p> <p>阿兰挑选的午餐地点每次都很漂亮。有时在草地上,有时在岩石间,有时在小湖边。绿草茵茵,野花点缀,雪山做为背景,宛如神仙一般。</p> <p>他也许对亲手做的午餐选的地点很得意。</p> <p>我们一路都叫他阿兰,直到有一天他一个朋友喊他的名字时,我才发觉我们可能弄错了。</p><p><br></p><p>那天他的朋友从山脚下接我们去住宿地。一见面就喊他Alan, a发音很轻,重音在lan。如果发“阿”很轻,那么“阿浪”挺接近他的名字,虽然音调上与法语有出入。我问他用阿浪是不是更好?他说怎么叫都无所谓,但我知道我们如果用心把他的名字叫得更接近法语,他会很开心,也会感谢我们的努力。阿浪这个名字似乎更符合他的工作与性格。从那之后,我便叫他阿浪,向导阿浪。</p> <p>阿浪人热情,心眼好。在路上时经常给别人指路。每每碰到认识的人,就要聊几句。</p><p><br></p><p>最有意思的是他喜欢带我们去见厨师,当面感谢厨师做的美食。这不,照片中的年轻女厨师被夸的捂住脸,不好意思啦。谁不喜欢被夸呢,尤其是当着一堆陌生人的面?阿浪还表现得毕恭毕敬,一本正经的。</p> <p>在一起接触久了,大家慢慢也更多的打开心扉,愿意多分享一点。</p><p><br></p><p>有一天傍晚大伙坐在湖边,有人喝酒,有人聊天。阿浪接个电话,完后说他女儿考试得了好成绩。说着说着眼泪流了下来,说话时有些哽噎,眼念笑意与泪水,我想这是骄傲与怜爱的泪水。一个汉子,也儿女情长,内心深处饱念柔软细腻的情感,无意之间便悄悄地流露出了。</p> <p>他说带完我们这个团之后就没有下一单活了,有几天空闲时间。他计划带女儿进山露营几天,享受与女儿一起的天伦之乐。“perfect” 他说道。其实我知道他这是无奈的选择,因为我心里知道他需要这份工作这些收入。</p><p><br></p><p>徒步的第一天在车站等公交车的时候我们闲聊,他告诉我下个团因故取消了,整个团都来不了。这里在旺季时,旅游团都是提前几个月订的,向导也是早早就定下来了,很难临时有团可以安排。他也因此变成了灵活就业者,有上顿没下顿。但他能用轻松的心态面对,利用空档时间多陪陪孩子。</p> <p>聊着聊着,他显然更加放松自在,便给我们看了一个在他家门口拍的视频。视频中一大批绵羊从他家门口走过,熙熙嚷嚷,一个挨着一个,仿佛没有尽头,他说可能有一千多只。看到有这么羊,我们便感慨地说:“你很富有啊”。他轻声回复道:“we are rich in different ways”. </p> <p>这些羊其实是他村里的邻居的。阿浪的工作很具季节性,生活也许并不富裕。</p><p><br></p><p>冬季时,他做滑雪场的救护人员。夏天旅游旺季时,他就当向导,一出去就是离家一个礼拜。前一个团结束,与家人共度一晚或者一天,便要与家人告别,再次启程,带下一个团。生意越好,离别就越多。你就可以理解他为什么利用各种机会与家人在一起。他们的生计实属不易。作为游客,多多体谅向导们的辛苦和付出。如果有条件,多付些小费。</p><p><br></p><p>寒来暑往,有时他也要外出打工,做点零活。他身手敏捷,做过的工种之一就是人吊在建筑物外安装东西。他非常自豪地告诉我,多年以前,他参与安装过巴黎埃菲尔铁塔上的万盏明灯。下次看到铁塔,想想阿浪的身影,一定会有更真切的感受。</p> <p>阿浪总是强调要慢,尤其是上坡的时候。如果坡太陡,可以走之字。尽量腹式呼吸,要均匀。Slow and steady win the game. </p><p><br></p><p>在你缓慢地一步一步往上爬,感到两腿沉重,路途似乎没有尽头,时间也在停滞之中,环绕自己的是自己呼吸声。然而在你驻足片刻,歇口气,看看山顶白云草色野花时,回首一望,哇,没想到已经爬了这么高了,成就感在心中油然而生。</p> <p>在这个从努力到享受再感到自豪的微循环中,我们全队顺利完成了七天的环勃郎峰徒步旅行。</p><p><br></p><p>终于完成了!阿浪开香槟庆祝全队胜利完成徒步。</p> <p>阿浪的妻子身着盛装迎接。据说在他每次带队结束的时候他太太都会来迎接他。在途中阿浪经常提起他的太太,两口子常常在家里后院喝着葡萄酒,面包就着奶酪,一些小莱,便是一个简单又温情浪漫的傍晚。</p> <p>在这个即是起点又是终点的步道门楼前与阿浪最后一次合影。出发时满怀期待,这个世界顶级的步道会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又有些许忐忑,这个世界顶级的步道会有怎样的挑战?能抵达终点,毫发无伤,顿时觉得豪情万丈,信心满满,开始展望下一个目标:印加古道!</p> <p><br></p><p>在告别时与阿浪拥抱,因为他总是说perfect,我在他耳边说:“Everything will be perfect”.</p><p>他答到:“Everything is already perfect”. </p><p><br></p><p>Perfect,难道不是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