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在火车上和一个乘务员(山东人)聊天,他和我说他当地有个人比较有名,还没有等他说出这位名人的名字,我就告诉他:“你是临清人吧!你想说的名人叫季羡林,对吧?”他诧异的望着我好久……这很容易推论的出来,因为乘务员知道我是老师,所以他想和我说的人应该和教师职业相关人物,我想山东出来的名人又和教师相关的应该就是季羡林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季羡林,钱学森和杨绛先生就是我想说的三个杰出人物,他们是1911年出生。季老和钱老是中“感动中国”人物,二人不但是同年生,而且在2009年也一同离开了我们。杨绛先生是在2016年离开了我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我们应该从钱老身上学到爱国,从季身上学到搞学术研究,从杨绛先生身上学到普通人的生活态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三位先生让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三位人物才是中国最靓的星星,我们最应该追的名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艰难归国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想钱老并不仅仅是担心个人的生死,而是担心自己如果就这样死掉了,自己报效祖国的愿望就实现不了了,这才是他不下船的主要原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中国人的志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外国人能搞的东西,中国人也一定能搞,而且还能搞得更好!这就是中国人的志气和决心。钱学森说:手上没剑和手上有剑不用是两回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如果说抗美援朝的胜利,让中国真正的站立起来了,那么正是中国有了镇国之器,才让中国强起来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钱老的三次激动时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钱老讲述自己人生最为重要的三个激动时刻:准许归国,成为党员和成为优秀劳动者的代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中国的长远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全国哀悼。作为一个必将青史留名的人物,钱学森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只给世人留下了七个字:中国的长远发展!看得出来,钱老的心中,满是担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在与国家领导人的谈话中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4年后,这段交心之谈因钱学森逝世再度引起媒体高度关注,并被普遍概括为“钱学森之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钱学森所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这句话隐含着钱学森对中国发展的殷切期盼,以及为中国发展问题贡献个人学术智慧和力量的赤子深情。诚如钱学森在人生最后阶段所言:“我今年已90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季羡林(字希逋、齐奘,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山东临清人,民盟盟员、中共党员,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早年留学国外,精通多国语言,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1974年冬在焉耆七个星(锡克沁)千佛洞北大寺前的一个灰坑内发现的,共44叶,双面书写婆罗谜文。八十年代当人们把卷宗,递到季羡林面前时,73岁的季羡林,喜出望外。他发现上面的文字,正是自己得心应手的吐火罗文。不过,当时的卷宗破损严重,页序还是混乱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季老足足用了17年的时间,才破译了全部残卷。1998年,季羡林整理的《弥勒会见记》正式出版,震惊了中外语言学界。人们一致认为,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吐火罗文研究。很多人甚至不敢相信,如此浩大的工作,居然是由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独自完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季羡林的学生黄宝林曾评价老师:“越是难的东西,他越敢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季羡林自己也承认:“甘做十年冷板凳,文章不说一句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一个人干什么事,都要有点坚韧不拔、锲而不舍,没有这个劲儿,我看是一事无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别林斯基说:“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越是精神高贵的人,越是懂得保持一颗平常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有一年北大新生报到,有位新生因为行李太多,不方便办手续,便请求一位“老校工”帮看行李。没想到他办完手续回来,已是正午,“老校工”还站在毒日头底下,守着大大小小的包裹。这位新生对“老校工”感激涕零,他觉得自己遇到了好人。直到几天后,新生在开学典礼上看到“老校工”发言,才震惊地发现,他竟是副校长季羡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有个掏粪工人,喜欢收集书画,还打算办书画展。为了能吸引观众,他想找个名人题匾额,可是他找遍了那些稍有名气的书画家,都被拒绝了。这时有人向他提议:不如去找找北大的季羡林吧。于是,这名掏粪工人敲开了季羡林家的大门。没想到,季老听闻他的来意,不仅爽快地题了匾额,而且还送了他一本自己的书。这让掏粪工人非常感动,后来每年过年,他都会去季老家拜年。而季老也会热情地请他喝茶,一起谈天说地。季老说:“他是掏粪工人,还自己卖书,搞了个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对每个人都开放的。我对这个人非常崇拜,他不容易呀,所以后来,我也捐给他一些书。”言语中满是欣赏,没有一点的看不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2006年,季羡林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里这么写道: 智者永,忍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原名杨季康,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历经人世间所有的苦难:生在乱世,却始终坚守着那一份与世无争的淡然与宁静。晚年经历丧女、丧夫之痛!即便如此,写下了《我们仨》,回忆了自己与丈夫钱钟书和爱女钱媛的故事。所以有人说:“读懂了杨绛先生的文字,也就读懂了人生。”透过她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幸福,看到了希望,也收获了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被钱钟书评为“最贤的妻,也是最才的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的文字,朴实无华,温柔而又有力量,无一不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暖人心窝;亦如夏日里的微风,沁人心脾。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熠熠生辉。人生迷茫、焦虑、困惑时,在杨绛先生的文字里,也许会有答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的人生态度</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人生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与浩瀚的宇宙相比,我们渺小得简直微不足道。人生是一场自我完善修行的旅途。风里来,雨里去,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初心不改,向阳而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没有永远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伤痛,所有的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过眼云烟。如同杨绛先生一样,饱尝人生酸甜苦辣,阅尽人世百态,仍觉得生活可爱。要知道:苦中带甜,甜中有苦,才是生活的常态。人生,从来都是喜忧参半,不管怎么选,都会有遗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英雄不问出处,只看你有没有实力。一个人,不要妄自菲薄,更不能妄自尊大。想让人尊敬自己,就要拿出自己的实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才是对抗这个世界最好的武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杨绛先生说:你的年龄应该成为你生命的勋章,而不是伤感的理由。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岁有一岁的味道,无论别人如何待你,都要好好珍惜自己,对得起内心的那一抹骄傲,在自己的世界里独善其身,在别人的世界里顺其自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杨绛先生说:生活并非都是繁花锦簇,所有的好不过是来自心底的知足,这烟火人间,事事值得,事事也遗憾。时间终会教会我们,万事藏于心而不表于情,生活并没有深意,幸福和遗憾都藏在日常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杨绛先生说:粗茶淡饭不要紧,朋友散场没关系,兵荒马乱无所谓,只要你拥有热气腾腾的灵魂,日子就不会差。成年人的世界里,难过归难过,生活归生活,关关难过关关过,事事难熬事事熬,能挺过去,人生就会拨云见日,豁然开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杨绛先生说:人生并非单纯是一场享受的过程,黑暗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接受生命赐予的所有,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不抱怨,不摒弃,才是豁达从容的人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杨绛先生说:心若阳光,生活才能斑斓,人若简单,人生才能清澈。生活是一段旅程,而不是目的地,无论是苦难中的逆行,还是春风中的绽放,都应精彩前行。我始终相信,有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经劫数尝尽百味的人,会更加生动而干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杨绛先生谈爱情及女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不要过度窥探你的老公,好的婚姻都是各过各的,绝对的忠诚是不存在的,该演的戏要演,该装的糊涂得装,该和解的和解,该牵线的牵线。婚姻本是一场合作,谁先睁眼,谁就输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真正强大的女人,她需要失去四样东西:“失去男人的依靠,失去过往的纠缠,失去曾经的付出,失去一切美好的幻想。”听起来很悲凉,但只有这样,你才经得起谎言,受得起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掉诺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不能公开的爱,一定要止步。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遇到一个特别的人,却明白永远不能在一起,或早或晚你不得不放弃。最后让你遗憾的,不是得不到,而是舍不得。不爱,是一生的遗憾;爱,是一生的磨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他若爱你,你可以做任何女子;他若不够爱你,你可要做全能女子。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有的人对你好,是因为他懂你的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杨绛先生谈子女和教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杨绛先生说:孩子自己决定的事,不予干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替孩子考虑固然没错,但过多的干涉,只会让孩子丧失真正独立行走的机会。大人如果不放手,孩子不可能独立行走。适当地放手,才是我们给予孩子最大的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杨绛先生说:“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内卷时代,孩子的被动地学习成了教育的常态。人们似乎忘了:培养学生树立自觉学习,终生学习的观念,引导孩子自主的学习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孩子自主地、发自内心地爱上学习,这才是我们教育该有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杨绛先生谈人与人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世界是自己的,与别人毫无关系,我们终其一生,最后还是自己一个人。所谓的爱情会消失,孩子会长大有自己的生活,一切最终都会归于平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活着总有你看不惯的人和事,看清而不揭穿就懂得了格局的意义,讨厌一个人而不翻脸就明白了释然的重要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当你看过世界,见过众生,才发现,你要见的世面,是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当你看过四季,见过风云,才发现你要见的美景,是自己内心的淡定与从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杨绛先生说:事不能想得太多,想多了心就乱了;人不能看得太清,看清了心就凉了;情不能陷得太深,太深了心就痛了。人活一世,想开了就是幸福,想不开就是痛苦。不去惊艳谁的人生,只温柔自己的岁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 钱学森,季羡林,杨绛先生才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也是中国最靓的星星,照亮着我们一路前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