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张迅(1913-1964)轶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的习惯是宣传前辈人的正能量方面(——比如那个年代的“样板戏”中,扳道工李玉和必须站在前排聚光灯下、要表现出高大形象而日本宪兵队长鸠山必须设计成矮小、躲在后排、边角、阴暗处),而绝少、或者根本从来就没有后辈人敢戳到前辈人“胳肢窝”(“痒痒处”)! </p><p class="ql-block">“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哪位领袖这样说过? In other words, 是黑是白原本就存在,叙述/描述事件会因为种种因素而呈现出各色各样的结果。说真话的人从来就没有好果子吃! 比如,</p><p class="ql-block">★张志新👩🏻、</p><p class="ql-block">★张纯如👩🏻、</p><p class="ql-block">★张一鸣👨🏻(this man),</p><p class="ql-block">提及著名的这“三张”</p><p class="ql-block">seems ENOUGH❗</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图所示的图片底图是口口声声宣称“过去的事我是越不想越好”的张秋国2021年向他的退休单位提交的,我只是最近无意间才第一次在网上看到。注意一下当年填表人在下边的日期空白处是如何写✍🏻的。这是一例。</p><p class="ql-block">🔕第二例是至少5、6年前,我在老家杭州的时候。住同一个洽丰里同一条弄的原市政府驾驶班里的朱师傅告诉我,你爸爸张副秘书长(供职原“杭州市人民委员会”即“杭州市人民政府”前身)当年给我们做国家时政形势报告,把西藏</p><p class="ql-block">“达赖喇嘛”的“赖”说成“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包括现在,我一点都不会怀疑朱师傅会是吃饱撑的,无事生非,捏造原本没有的事。我也相信,朱师傅那个年纪的人、那个行业,也许文化程度不会很高,但是他们对老一辈的市政府领导肯定是很尊重的! 至今,我都感激朱师傅能够不遮不藏地实事实说! 列位看官,如果您把如图所示的当事人亲笔所写✍🏻的东西与我在这里所写✍🏻的内容联系起来,还会怀疑四眼猴在胡编乱造、诋毁自己的父亲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亲当年(25岁)抛家舍业(他在老家江苏溧水有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一个祖传的小杂货铺)而投身要脑袋的抗日战争,那个年代的父亲要养家糊口,不可能安心读书。所以,他的学历比较低(小学➠初中?)。虽然全国解放后作为“南下干部”的他有机会去苏州党校学习(在杭州老家有一张他和同学们在虎丘合影的照片),但那一定是为了国家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与通常概念的学历教育规定的基础知识不可能有太多的涉及。当然,父亲的文化程度偏低对于他在那个时期从事、担任繁重的国家建设任务是不利的。这从父亲遗留在家里的文字资料极其稀少的事实可见一斑,而他留在由国家档案部门管理的那部分文字资料却相对充分。比如,2008年,按照当时的档案管理制度(利害关系人不能直接查阅档案),杭州档案馆某处长翻阅着张迅的档案对我说,“你爸爸的检讨书木佬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我的印象,在我们老张家的第二代成员中,只有长女张丽平(1952➠)最对得起偏爱她的父亲张迅(1913➠1964)! 因为只有她没有利用/借助父亲的名字作为</p><p class="ql-block">“感情影响牌”为自己解决人生问题❗而次子、幼子应该反思❗次子想借</p><p class="ql-block">“五十步笑百步”来看幼子,苦恼人的一“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3-09-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