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知青生活</b></p><p class="ql-block"><b> 原创</b></p> <p class="ql-block"><b> 我的知青生活</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知识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就是在那个时代所造就的一个史无前例而又没有后来者的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我是1976年6月份在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十四级高中毕业的。毕业后就响应国家“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县高庄公社的公社农场下乡,成为全国一千七百多万下乡知青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我们是公社自办的一个农场,农场本身还有一个分场,距离我们所在农场有近二十华里,黄河大堤外一个叫双河岭的村庄附近,那里也有一块地。下乡第一年1976年的秋收我们知青去那里收豆子,整理土地后再种麦子,在那里忙了好几天。由于分场没有宿舍,我们都是早去晚归,非常辛苦。</p><p class="ql-block"> 人员物资可以用拖拉机运载过去,可是马匹牲畜只能徒步行走这近二十华里的路途。农场决定由我和另外一位老知青李爱建一人骑一匹马去分场。任务领下后心里高兴万分。平时只能在早晨遛马时骑一骑马,那也是男知青们都争抢的活儿,现在可以骑马去分场,将近二十里地的路程骑马飞奔而去将是多么的刺激啊!</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四点多钟就起床,洗涮完了我和李爱建一人牵出一匹马,由于没有马鞍子只有在马背上搭一条麻袋作为铺垫,然后我俩就匆匆上路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农村的小路还都是土路,马在路上跑起来掀起一路尘土,远远望去就和电影里的骑士一个样子,心里无比自豪。</p><p class="ql-block"> 刚骑上马时就是以小碎步为主,那个感觉就是一个字,“颠”,开始还不觉得怎样,越颠越觉得难受,好像五脏六腑都要颠零散了。大约颠了有二里多路,这时李爱建对我说;“现在马也出透汗了,我们可以加快速度啦”,说着他用手狠狠拍了拍马的屁股,只见他的马四蹄腾空飞奔而起,一溜烟地把我远远的甩在后面。这时我也学着他的样子拍了拍马屁股,就听耳边的风一阵阵有节奏的呼,呼,呼地呼啸而过。没有了颠簸的不适感,随之而来的就像打秋千一样的舒服。看看前面的马匹掀起来的尘土再看看我后面一路扬尘,手勒缰绳两腿紧紧地夹住马的脊背风驰电掣一路狂奔。</p><p class="ql-block"> 平坦的土路马儿跑起来非常安全,最怕遇到坑坑洼洼的路况,如果一眼没看到马匹就会打个前绊,轻者马前蹄可以马上再站起,重的则人仰马翻!由于我们的马匹不经常驮人赶路,所以马儿的速度并不是太快,我遇到了两次这样的前绊,两次我的手都扶到了路面,第一天的来回还都算是比较顺利。</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由于路况有所熟悉,好路时就加速,路况不好时就让马儿颠起来小碎步,让我们的内脏也做做按摩和锻炼。</p><p class="ql-block"> 过了李庄集再往北走就是一段平坦的路面,我俩都加快了速度,到了大刘庄村南有一个左转弯的路口,前面有几户人家,昨天在此一奔而过也没什么情况,所以今天我们也没减速,谁知危机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还是知青李爱建一马当先,当马儿跑到了一个胡同口时,一个四五岁的孩子从胡同里突然跑了出来!爱建的马从孩子的头顶飞过,我在后面紧紧的勒住缰绳,我的马儿被这突然的一勒而不知所措,马头向左腾空而起跨过了住户的矮墙进了人家的院子。当时孩子愣在了路当中,我赶快下马来到路上,仔细地看了看还在发呆的孩子,确认没有伤到孩子后才匆忙上马逃跑。晚上收工后我俩没敢再走原来那条路,多跑了几华里才绕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回到农场后感到有些累,两腿又酸又痛。可能是因为两腿紧夹马背使的肌肉劳损,和马踏玩童的心里紧张造成的。吃完晚饭后就上床休息了。</p><p class="ql-block"> 次日凌晨又和往常一样一路快马加鞭,走到昨天出事的村庄才想起来,不过已经走过了绕道的路口,只见村口有几个成年人手拿铁锨把住了去路。这时李爱建慌忙问我;“怎么办?”我不加思索的说;“冲过去”!这时我在马背上折下路边两根柳树条子,递给爱建说;“学李向阳,冲过去”!说时迟那时快,柳条子使劲抽打着马的屁股,只见马儿前蹄腾空而起一阵嘶鸣嗷嗷叫的对着人群猛闯过来!两匹脱缰的野马齐头并进可吓坏截路的村民,他们纷纷散开没能对我们造成伤害,我们顺利通过了“封锁线”。事后我俩也是后怕不已,万一让村民们截住就是少不了一阵拳打脚踢啊。后来听说我们的马儿确实吓着村民的孩子了,孩子在夜里哭闹不止,想想我们也是真的对不住人家。自从这次拦截后,我们再也没有走过这条路。</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我们就再没去分场劳动过,听公社里的人说把那块土地又划给当地的生产队耕种了。</p><p class="ql-block"> 1978年底招工回城后和同学,同事的闲聊中,我也不止一次的炫耀那段骑马往返于两个农场的趣事。每次提起马踏玩童时都是倍感歉意。四十年前的鲁莽,让我一生愧疚!不过那也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没有那几年的知青生活哪有如此人生阅历?</p><p class="ql-block"> 现在知青们的年龄越来越大,绝大多数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在我们有生之年,能把我们点滴的知青生活记录下来也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的后代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不久,陆续有一千七百多万城市知青为祖国分忧,为减轻城市生活压力和就业负担而毅然决然地来到农村。他们有的从此一生务农,他们有的也招工回城和入伍参军,也有极少数的考了大专和中专,由于他们大多数没有高等学历而又被无情的淘汰在竞争中,更有甚者早早的就下了岗,致使生活窘迫一生贫困。这就是我们这一代知青,这就是在祖国最困难时为国分忧的一代有志的知识青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于济南</p><p class="ql-block"> 2003年9月27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