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思(其二)

蒙六一

<p class="ql-block">二、沉浸文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雨后的土地,乡间小路,还有稻田散发出的芬芳,给这秋天增添了清新和宁静。踩着电单车行驶在这乡间小路上,放肆地大声歌唱,在这陌生的环境中,将文字如何运用?在这无人问津的日子,如何实现与自己对话?且将乡间的宁静抒发,写些读后感,写写秋天,都说,写字需要更慢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业余的写作爱好者,并没有采风的习惯,但在湖南的这半年,从油菜花绿油油到油菜花的金灿灿,再到纵横交错的阡陌之中,看到烤烟苗一天天长高,开花,打枝,采摘,又令人想到2018年在哈密地区伊吾县的日子,天山积雪终年不化,香甜的哈密瓜便产自伊吾县的苇子峡,东疆的时间比北京时间几乎要晚两个小时的样子,记得那个漫长的夏季,太阳从东边山头走到西边的山头要花上十八个小时左右,夜里22:00,太阳仍不知疲倦,直到凌晨12点,天基本才黑下来。说实话,我并不太会写景致,以至于,那些所谓的情书/情话,向来是一如既往的直白,大多数人认为,在我的文字里看不到浪漫。</p> ​<h3>     在湖南的这半年里,田间地头阡陌交错,金黄墨绿还有劳作的农家人,似乎从不会去抱怨天时。湘南多丘陵,地势坦阔之处,令人以为如平原般,现代意义上的平原,无不被钢筋混凝土森林包围。而湘南富有天然的大山,二者相较,同样的高温之下,只有夜间能分出高下!我将脚步走向田间,斑鸡惊的飞掠过绿油油的稻田,本无意惊扰。在湖南的这半年,我看而并非读完了,《百年孤独》、《额尔左纳河右岸》,很多文学著作,都是历代作家辛苦创作粗略地啃过一遍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正印证了“尽信书,不如无书。”当博览群书成了一种负担,试着让自己只看一书。这即是我于阡陌从横之间,领会到的部分理念!并不是劝所有人以此为阅读之法,知识的匮乏,会令人产生饥不择食的挫败,慌慌忙忙之中,会让自己的文字持以否定!</h3></br> <p class="ql-block">​ 古人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2013年购买的《道德经》中关于认识论的解读中写到,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一定要保持清静的心态,人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战,再认识…”。此既有唯物辨证理论,又以其特殊的唯心论相佐而成。为什么,很多人喜欢对星空作出疑问?而有些人,却通过周围的事物以得以解答宇宙规律,在此,个人有一个疑问,是否自我思维的闭环,也是一种“得/德”?</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近来灵感乍现,瞬间即逝,加上心智随秋风而燥动,贪一时之情,字越写思维越窄,文字的魅力在于展现,生活中的美同时也会将生活中的苦楚和不幸乃至人间的丑恶展现出来,使二者活灵活现。(并不知为何这样空洞,我并擅长天马行空)想来写字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反复咀嚼时,开始进入一个闭环,当首尾相连的思维固化时,我成了环间之人,妄想打破,却又沉迷其中, 我痴痴找寻出路。有人说,自救者天顾。从自怨自艾到不卑不元,这是一路漫长的修行,有人常在日常之中哼(理怨),但有时这样的生活态度,本本末末都在个人习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这一篇写得很空洞,我曾天真地以为提升学历,便可打开认知,但截止目前,我可能要放弃这个观点,现因现有的认知,做个学究。工地上,时间很宽裕,不好好利用,终究废了自我,对于夸赞和指责,任它去。</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1-RUsmRenE6zANHGNaY-U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