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皈依的含义</p><p class="ql-block">净空恩师:我把这个皈依词里面几句话,简单跟诸位介绍一下。这个三皈的誓词,是弘一大师从戒经里面节录出来的。他说这是世尊当年在世,传授皈依所用的,他劝导我们受三皈应当要采纳。所以,我从出家之后,有同修来求受三皈,我都采取这个誓词,这个誓词简单隆重。皈依三宝的意思非常明显,他不是皈依哪一个人,是作三宝弟子,不是作某一个人的弟子,跟一般皈依仪式有一点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第一句话说:「阿阇黎存念」,我们请一个人来给我们做证明,传授三皈给我们,这个人我们称他作老师,中国人叫老师,印度人叫阿阇黎,阿阇黎的意思就是老师。老师存念,存念就是你心里头念着给我做证明,就这个意思。</p><p class="ql-block"> 「我弟子妙音」。妙音是法名,我们的法名用共同一个,不是每一个人都起法名。每一个人都起法名也可以,太麻烦,人数太多了。像去年我在吉隆坡,跟那一边同修举行了一次三皈,参加皈依的四千多人,起法名来不及,太多了。用这个「妙音」,是往年我到北京去拜访黄念祖老居士,黄老居士他那一边有一些学生,也请我传授三皈,差不多有三十多个人,黄老居士说,你这个法名是个别取?还是共同用一个?我跟他讲,个别太麻烦了,共同用一个吧!这个法名是从哪里来的?从《无量寿经》上来的,我们现在都依《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这个法名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授记,这个好,佛授记。佛说娑婆世界,讲我们这个世界,念佛往生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在那个地方亲近阿弥陀佛,一生就成佛,不要等第二生,这个法门叫当生成就的法门。成佛之后到他方世界,所以人不能不跟众生结缘,广结法缘到他方世界度有缘的众生,示现成佛度众生,名号都叫做妙音如来。我们这一批人将来成佛,佛的名号都叫妙音如来,我们在经上读到。所以我们现在统统是妙音居士,将来诸位都是妙音如来,因果相应。所以这个名号非常之好,这个法名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因果都相应,我们统统用这个名字。果上同名,因上也同名。</p><p class="ql-block"> 「妙音」是什么?就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是妙音。我们是这个音声成佛的,将来还是用这个音声去度化一切众生。这个音是妙音,确确实实无与伦比。</p><p class="ql-block"> 「始从今日」,我们从今天开始,「乃至命存」,就是我们一生当中,只要我生命还存在,我一定是「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是回归,我们从前远离佛陀,现在我回过来,我要依靠佛陀。「佛陀」的意思是什么?佛陀的意思是觉悟。唐朝的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传授三皈,他不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用的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从意思上来说,我们更容易明了不至于迷惑。佛是觉悟的意思,这个意思我们就明白了,我们要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觉悟,觉而不迷,那你就真的皈依佛了。</p><p class="ql-block"> 「两足中尊」,两足不是两条腿,两条腿中尊,就大错特错了。「足」是圆满,两种圆满,这两种是福德、智慧;福德圆满,智慧圆满。世出世间的福慧到佛才最圆满,这是我们希求的。我们也求智慧跟福报圆满,皈依佛就能够得福慧两种圆满。皈依佛之后,我们的福慧不圆满,那你就错了,你一定要去反省,皈依决定有了偏差。没有依照佛陀的教诲,一定还依照自己的烦恼习气生活,你才不圆满,你要依照佛陀教诲,你决定得福慧圆满。</p><p class="ql-block"> 第二:皈依法,「皈依达摩」,达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佛法。皈依法「离欲中尊」,欲可以说古今中外的圣贤人都是讲求离欲,欲是欲望,欲望要愈少愈好。欲望障碍我们的智慧,损坏我们的福德。中国圣人孔子、孟子讲寡欲,老子、庄子不但寡欲,他们还倡导绝欲,这是中国的圣人;外国的圣人对于物质生活的需求,也是适可而止。我们看看其他宗教创始的这些圣人,几乎每一个人都过着很简单的生活,他们对于物质的需求,确确实实是放下了,逐渐远离了。在佛法教学当中,世出世间圣贤这种寡欲,佛在他们当中称为最尊贵的,这是他们不能跟释迦牟尼佛为比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真的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世尊当年在世,他是王子出身,他舍弃王位,舍弃妻子,舍弃富贵,那真的叫「离欲」。他过什么生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过这样的生活,所以人家称他「离欲中尊」,身心清净,自在无为。不仅是远离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断尽了,圆满智慧现前。他的工作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一切众生转凡成圣。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效法。他做样子给我们看,不是单单口说,教我们做,他自己不做。他真做出来了,我们焉能不相信?所以学佛一定要离欲,学佛一定要修福,唯有离欲的人才真正会修福。修福是帮助别人、帮助社会、帮助一切众生,自己过得刻苦,希望别人得到快乐,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末后一条:「皈依僧伽,诸众中尊。」,僧伽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佛教团体。我们今天居士林是个佛教团体,不论是在家的佛教团体、出家的佛教团体,都叫做僧伽,这个团体是世间所有团体里面最尊贵的。这个诸位想想就能体会到了,这个团体天天讲道,天天劝人为善,这个团体大家在一起能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佛给我们制定的六条戒律,叫「六和敬」,我们每一个人都奉行这六条戒律,所以大家生活在一起非常快乐。居士林这个道场,很多人来看到很佩服,佩服的一点就是,你们这边一千多人在这里生活,没有听说吵架的,没有听说打架的,这个很难得!听说在其他团体里面,看到有人相骂、相打的这个有,居士林这个团体没发生过。我们要认真努力修六和敬,这是「诸众中尊」。「诸众」就是所有的团体当中这个团体是最尊贵的,最值得人尊敬的;「尊」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尊敬,值得人尊敬。</p><p class="ql-block"> 三皈的誓词就这几句,这几句我们不只是跟着念念,跟着念念没有用,你得不到三皈,我们要从内心里头发愿,我真的要学习。所以好的僧团、正法的僧团、如法的僧团要多亲近,到这里来干什么?不是来烧香拜佛求保佑,这个观念是迷信;到这个地方来是学明了宇宙人生的道理,懂得做人做事生活的方法,希望我们的生活过得更美满、更充实、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我们到这来是学这些东西的,决定不是搞迷信。我补充的话就说到此地。</p><p class="ql-block"> 现在跟诸位做个仪式,我们人多集体来做,仪式简单隆重,拜佛我们就省略,我们向佛像问讯就可以了。做仪式,我要站在旁边跟大家做证明,我坐在这个地方,大家会误会,皈依净空kong法师,这就错了。三皈依证里面,这个地方是三皈证明阿阇黎,是给诸位证明的,佛菩萨给你们作见证。我们先向佛像行三问讯礼。在没有宣誓之前,我跟诸位说几句,许多同修如果没有一个形像的依止,总觉得自己的皈依没有依靠,所以一定要找一个形像。</p><p class="ql-block"> 我们「皈依佛」,我们就皈依「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们的本师。为什么不皈依释迦牟尼佛,皈依阿弥陀佛?这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皈依阿弥陀佛,我们皈依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就欢喜了。他教我们皈依的,一定有好处,绝对有好处,我们是依阿弥陀佛为老师。「皈依法」,我们依「净土五经一论」,为我们修学的依靠,是我们这一生当中主修的课程,是净土的五经一论。这五经一论总共六种,如果你没有能力修学,选一种就可以,一种、两种都可以,你的一生决定有成就。「皈依僧宝」,我们皈依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两位菩萨僧。观音菩萨教我们慈悲,大势至菩萨教我们智慧,慈悲要有智慧,不可以感情用事。所以我们以这个为僧宝的代表。这样的皈依,你就踏实了。</p><p class="ql-block"> 好,现在跟着我念誓词,誓词要念三遍:「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向佛像一问讯。礼成。三皈的同修坐下来,三皈依的同修坐下,受五戒的还是站着。</p><p class="ql-block"> 受五戒法誓词也跟着我念:「阿阇黎存念,如诸圣阿罗汉,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不杀生、不偷盗、不欲邪行、不虚诳语、不饮诸酒,亦如是。此即是我五支学处,是诸圣阿罗汉之所学处,我当随学随作随持。」向佛像一问讯。「愿阿阇黎证知,我是优婆塞(夷),皈依三宝,受五学处。」向佛像三问讯。</p><p class="ql-block">三皈授受 (共一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