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晋祠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晋祠三绝、三宝、三匾,是晋祠著名的文化宝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三绝、三宝和三匾分别是:</p><p class="ql-block">三绝:宋代彩塑、周柏、难老泉水</p><p class="ql-block">三宝: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p><p class="ql-block">三匾:水镜台、对越、难老</p><p class="ql-block">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晋王)及母后邑姜后(姜子牙女儿)而建。</p> <p class="ql-block">三绝之一宋代彩塑,圣母殿侍女像彩塑,作于北宋元佑年间,约1082年左右,圣母坐像居正中位置,高2.28米,凤冠蟒袍,端庄气派,周围有众多女官、侍女环绕。她们的动作姿态各不相同,神态性格都刻画得十分生动自然,是晋祠彩塑中最出色的一组人物塑像。</p> <p class="ql-block">圣母殿内43尊侍女像色彩稳重柔和,表情迥异,服饰及形态都各不相同,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之一,可谓巧夺天工。其中最著名的是右数第二尊头扎红饰唱花旦的侍女,竟半哭半笑, 梅兰芳大师曾痴迷观赏三个月!</p> <p class="ql-block">三绝之二周柏,是晋祠的守护神和象征。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树干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环境优美,古木参天,被誉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处国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园林。</p> <p class="ql-block">周柏具神圣的意义,被视为晋祠的“神木”,还有着“卧龙柏”之美誉。传说是唐叔虞封晋时亲手栽种,因呈卧倒的姿态,又称“卧柏”。令人称奇的是,唐朝时卧柏下又长出一棵翠柏,撑住了倾斜的古柏,这株翠柏被称为“擎天柏”,树龄亦在千年以上。</p> <p class="ql-block">“晋源之柏第一章”即是傅三的真迹</p> <p class="ql-block">三绝之三难老泉水,听听名字就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那喷涌的水源,那长流的碧波,永远是活泼泼的。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俗称“南海眼”、“南老泉”,号称“晋阳第一泉”。泉水出自地平线下约 5米的断层岩,水温常年17℃左右,即使是在隆冬之季,水中特有的生长草 仍然碧绿如茵。</p> <p class="ql-block">三宝之一圣母大殿,是晋祠最主要和最古老的建筑,殿内供奉着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亲邑姜,塑像头戴凤冠、身着蟒袍,面部静谧慈祥。每年农历七月初二,当地民众都会举行盛大仪式祭祀圣母。</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殿的匾额</p> <p class="ql-block">柱子上形态各异的盘龙</p> <p class="ql-block">更有趣的是能看出有耶和OK的龙爪爪型</p> <p class="ql-block">三宝之二鱼沼飞梁,一座架在鱼沼之上的古桥。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此沼中多鱼,故名鱼沼,原为晋祠第二泉。而那座古桥,“……桥形如鸟,展翼若飞”,故被称为“鱼沼飞梁”,应是创建于北魏之前。</p> <p class="ql-block">鱼沼飞梁是一座精致的方形荷叶鱼沼的古桥建筑。这种十字形桥也是中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殿前汇泉成方形鱼沼,上架十字形平面的桥梁起殿前平台作用,构思甚是别致。应是现代立交桥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三宝之三献殿,是用来给圣母母子存放供奉祭品的,能起到通风凉藏食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献殿的造型,从体量来说确为殿堂,但外观又好似一座凉亭,是我国唯一殿与亭相结合的建筑。由纯木制榫卯结构搭建而成,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前后当心间辟门,门扇为直棂栅栏门,四周设低矮槛墙,其上安有直棂栅栏,此为《营造法式》卷八小木作制度中的实例。</p> <p class="ql-block">三匾之一“难老”匾是位于晋祠,此匾由傅山所题,是晋祠第一名匾,被誉为三大名匾中的“神奇之笔”。“难老”二字出自《诗经》中“永锡难老”(“锡”同“赐”),意味生生不息,青春永驻,其用笔苍劲洗炼,颇具神韵。</p><p class="ql-block">傅山,山西太原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医学家、书画家,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傅山皆造诣颇深,在当时被人尊为“清初第一书家”。</p> <p class="ql-block">三匾之一“难老”,位于圣母殿的两侧,南北各有一个八角亭,亭下各有一泉,北为善利泉,南为难老泉,加上中间的鱼沼,构成晋祠三大神泉。难老泉被誉为“晋阳第一泉”,也是晋水的主要源泉。</p> <p class="ql-block">亭子上方正中的龙头,正对着下边的难老泉中央,有祥龙吐水之意</p> <p class="ql-block">三匾之二“对越坊”是牌坊。创建于明万历四年 (1576)。 因匾额上书的“对越”二字书法传神,极为有名,所谓称为“对越坊”,属于功德牌坊。对越坊也和难老泉、水镜台并称为“晋祠三匾”。</p> <p class="ql-block">三匾之三“水镜台”是一座明代戏台,得名于汉书《清水明镜不可逃形》,戏台前两侧地下埋有八口大水缸,是我国较早时期的扩音设备。</p><p class="ql-block">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与一体,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细。</p> <p class="ql-block">晋祠入大门,正对的一座建筑,叫作水镜台,是一座坐东朝西的古戏台。“水镜”之名取自《汉书》名句“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寓意为人世间的善恶忠奸尽人皆知。</p> <p class="ql-block">晋祠的历史至少已有1500年,自然山水和历史人文融为一体,以杰出的古建园林和碑刻雕塑艺术享誉中外。晋祠是中国古建筑的博物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唐宋园林。它是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罕见的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