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

梁集二小

<p class="ql-block">  一声梧叶一声秋,语文研讨暖阳秋。2023年9月27日,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充满诗情画意的日子里,为了探究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在《基于思维发展视角的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材插图教学应用研究》的市级“十四五”规划课题主持人董娟老师的组织下,课题组成员开始了本学期的课题研讨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主要探究古诗词教学中插图的有效应用,研讨课由魏宏玲校长和沈金凤老师执教中年级的两首古诗。</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是沈金凤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雪梅》,沈老师首先用雪、梅花的图片导入紧扣单元主题语境,激发学生兴趣,用生活经验引起他们对梅花的思考;提问引导学生明法—从哪些方面去学古诗。而后,以三个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理解古诗,逻辑性强。在引导学生悟诗情部分,补充了一部分描写雪与梅花的诗,由二者的PK引发问题冲突环节,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明白梅与雪各有所长、取长补短,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最后又以学古诗的方法总结,形成首尾呼应的闭环,结束整节课,引人深思且巩固所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二节课是由魏宏玲校长执教的《暮江吟》,她在</span>导入环节创造情境,出示几首描写江景的相关诗句,让学生在读中回顾,勾连之前学习江景诗的前经验,营造学习古诗的氛围。在学习古诗时,她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借助图片观察夕阳,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残阳””铺“的准确表达,以及江水被残阳照射后呈现的”瑟瑟“与”红“的对比的绚烂美,进而发现作者细致入微观察的连续性,体现单元要素。学生不仅体会作者用词的精确巧妙,也能在脑海中丰富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最终通过表达实现语言经验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课后,魏校长推荐学生读古诗《钱塘湖春行》,引导学生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暮江吟》中使用到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可以迁移到其他江景诗的学习中,</span>在朗读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诗人不同的情感,拓展迁移语言经验。</p> <p class="ql-block">  研讨课后的评课依然精彩!课题组的老师们畅所欲言,探究中年级古诗词教学利用插图让学生理解诗意,拓展想象,突破难点,感悟意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张伟校长对本次课题研讨活动做了总结发言,并给予课题组成员高度评价,同时对课题研究的后续工作也提出了建议,他希望老师们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深学细研,严谨理性思考,把课题做深、做透、做实、做细。</p> <p class="ql-block">  实践出真知,立足课堂教学始终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次活动通过研究插图在古诗教学中的科学运用教学策略,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以科研引路,寻求课堂教学的新突破。</p>

古诗

学生

课题

研讨

教学

学习

江景

插图

老师

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