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出了岳王庙,南面直通曲院风荷景区,</h3> <h3> 曲院风荷。位于西湖北岸的苏堤北端。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是西湖十景之一。其所在的风荷公园内栽培了上百个品种的荷花,夏季显出分外迷人的吸引力。南宋时,此地有一酿酒作坊,取溪水造曲酒,每当夏日风起,酒香荷香沁人心脾,故称“曲院风荷”。<br> 现在已是夏末初秋,湖面上荷花的叶子已经有点老了,但丝毫不影响湖面的景色。</h3> <h3> 池中满是荷叶,水面中又各异的小桥,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小桥,花亭,游客,浑然成一体。别有一番风味</h3> <h3> 进入曲院风荷,就会想起杨万里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h3> <h3> 夏末的莲蓬想展示傲人的身段,站得笔直,那莲叶却一半绿,一半黄,绿的强撑着给湖心点缀,黄的已皱缩成一团。</h3> <h3> 初秋湖畔的枫叶渐红了,阳光照射下投射出不一样的红色;绵延的芳草仍是绿的,把西湖苏堤沿岸装点成绿的主色调。湖光山色虽不如六月旖旎,但也有异曲同工的另一番情趣。</h3> <h3> 曲院风荷景区的玉带桥栏杆边留影</h3> <h3> 从曲院风荷出来,准备漫步苏堤至花港观鱼,然后坐游船登上三潭印月。漫步苏堤,那是考验我这70多岁的老人体力的时候了,在苏堤走了一个多小时,今天计划要走20余里地,实在有些累。</h3> <h3> 苏堤两端景点较集中,苏堤总长要有7里地之远,中间共有6座跨堤桥。南端有苏东坡纪念馆,北端有岳王庙、曲院风荷等景点。</h3> <h3> 苏堤,旧称苏公堤,是一条贯穿西湖南北风景区的林荫大堤。苏堤是北宋元祐四年(1089),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h3> <h3> 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是西湖十景之首。全长近3公里,由南向北有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座石桥</h3> <h3> 压堤桥适合观赏西湖全景,桥南的御碑亭立有康熙皇帝题写的“苏堤春晓”碑刻。</h3> <h3> 西湖就像一首诗,一幅自然的图画,一个委婉迷人的故事,人们无不为这里的美景所倾倒。苏白两堤,桃柳夹岸。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h3> <h3> 苏堤景致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枝桃,跨虹桥是苏堤六桥之一,也是苏堤上坡度最大的,也是造型最圆润的石拱桥。跨虹桥虽然不是西湖十景之一,但是景色却是非常的美丽。<br><br></h3> <h3> 锁澜桥位于苏堤第二座桥 桥上望出去西湖的景色很美。桥上是苏堤远眺西湖的制高点。</h3> <h3> 已经是下午4点了,从苏堤南下至花港观鱼码头上船登上小瀛洲,三潭印月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又称小瀛洲。被誉为西湖第一胜境。外圈是江南园林,内部被岛和桥分割成四个小湖,充满诗情画意。</h3> <h3> 全岛花木疏密相间,有“开网亭”“闲放台”“先贤祠”“迎翠轩”“花鸟厅”“我心相印亭”“曲桥”“九狮石”。以翠柳,荷花,红枫,木芙蓉为主,是江南水上庭院艺术的代表作。岛上有3座水潭,就是三潭的来历。</h3> <h3> 岛中心的一个小小的四敞亭。上面的楹联: “亭与湖心相掩映 月从波面鉴空明”。亭东南 西北 檐下各有一个匾额,依次为:东朗、西清、南舒、北畅。两旁抱柱楹联是:三面湖水四围山色,一帘松翠十里荷香人,故得名“三潭印月”。据说三座石塔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时建成的。</h3> <h3> 小瀛洲适合漫步细品,放松休闲,远眺可览西湖胜景,近观可赏亭台池桥,荷花掩映,群鱼嬉戏,其间有名人题字,牌匾石碑,很不错的西湖景点之一。</h3> <h3> 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h3> <h3> 西湖十景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以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为基本格局,著名的西湖十景点缀其间,自然与人文相互映衬,美不胜收。有的就位于湖上。</h3> <h3> 苏堤春晓、<br> 曲院风荷、<br> 平湖秋月、<br> 断桥残雪、<br> 柳浪闻莺、<br> 花港观鱼、<br> 雷峰夕照、<br> 双峰插云、<br> 南屏晚钟、<br> 三潭印月,<br> 西湖十景个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精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