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p><p class="ql-block"> 近期流行性出血热又卷土重来,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传播流行。为了更好的预防出血热等传染病,我校持续开展传染疾病预防工作,如晨检入校、教室通风、教室消毒等等。也希望家长们细心留意孩子身体变化,做好预防,发现病症,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确诊后,还须立即按规定请假报备。为了孩子们的身体健康,请配合学校共同做好预防工作。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出血热的相关知识。</p> <p class="ql-block">1. 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一种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病情重、病程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p><p class="ql-block"> 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一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p> <p class="ql-block">2、流行性出血热是由什么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种病毒如何灭活?</p><p class="ql-block"> 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又称汉坦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通过接触、呼吸道、消化道等多重途径传播的急性传染病。</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出血病毒对紫外线、乙醇和碘酒敏感;对氯仿、丙酮等脂溶剂和去氧胆盐敏感。4-20℃温度下相对稳定,高于37℃及pH5.0以下易灭活;56℃ 30min或100℃ 1min可灭活。</p> <p class="ql-block">3、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染给人:</p><p class="ql-block">(1)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p><p class="ql-block">① 老鼠咬伤人皮肤或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了人破伤的皮肤黏膜。</p><p class="ql-block">② 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食物。</p><p class="ql-block">③ 老鼠的尿、粪便、唾液污染尘土扬起时,吸入人呼吸道。</p><p class="ql-block">(2)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p><p class="ql-block">(3)母婴垂直传播。</p> <p class="ql-block">4、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应该注意什么?</p><p class="ql-block">(1)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p><p class="ql-block">(2)灭鼠和防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月~7月和11月~次年的元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p><p class="ql-block">(3)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p><p class="ql-block">(4)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p><p class="ql-block">(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p><p class="ql-block">(6)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用于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p> <p class="ql-block">5、日常生活中应怎样避免感染出血热?</p><p class="ql-block"> 根据卫生部《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要求,应采取“预防接种,灭鼠防鼠”等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流行性出血热。</p><p class="ql-block"> 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出血热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 出血热是以老鼠传播为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要积极开展灭鼠防鼠,结合爱国卫生运动,铲除鼠类隐蔽、栖息繁殖场所,采取有针对性的灭鼠措施,大力控制鼠害。</p><p class="ql-block"> 预防呼吸道感染。带病毒鼠排泄物污染尘埃所形成的气溶胶,通过呼吸道吸入可感染出血热。因此应减少在尘埃大的区域活动,不进入杂草丛生的草地,不在草地踢球、打球。在清扫环境卫生时,应先用水洒湿,再清扫。不要再野外和草坪上随地坐卧或露宿。</p> <p class="ql-block"> 注意饮食卫生,带病毒鼠排出的尿、粪及唾液可通过污染食品及食具,经消化道传播出血热,因此要搞好食堂的清洁卫生,餐具消毒后要正确存放,生熟食品要严格分开,剩饭等食用前要再加热处理。不随意在路边小摊吃东西;搞好环境卫生,妥善保管好食品,防止被老鼠污染;被污染的食品严禁食用。</p> <p class="ql-block">6、哪些人应接种流行性出血疫苗?</p><p class="ql-block"> 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之一。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p><p class="ql-block"> 接种目标人群:在本地区居住的16~60周岁,可能暴露的重点人群,主要包括从事农业劳动的农民,进行野外工作的农民工和工人;</p><p class="ql-block"> 有接种禁忌症、既往曾患出血热或已全程接种过出血热疫苗者不进行接种。接种禁忌人群包括:发热、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者;患过敏性疾病、对抗生素或生物制品有或过敏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p><p class="ql-block"> 注射后一般无反应。个别人有发热、头晕。少数人有皮疹,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治疗。因疫苗含有吸附剂,少数接种对象局部可出现硬结、轻度肿胀。</p><p class="ql-block">7、双价出血热疫苗如何接种?</p><p class="ql-block"> 该疫苗基础免疫为二针,按0、14天的程序接种。基础免疫后一年,再加强一针。</p> <p class="ql-block">8、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有哪些?</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程依次分为潜伏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一定要在发热期识别病情,及时进行正确治疗,以免贻误。</p><p class="ql-block"> 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主要症状是:起病急,发冷,高热,体温常达39~40℃,最高可达42℃,持续3~7天。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和腰疼。少数病人出现头痛、腰疼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毛细管损害:主要表现是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症。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等部位潮红,重者呈酒醉貌,黏膜充血见于眼结膜,口腔软腭和咽部。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常呈搔抓样或条索头。黏膜出血常见于软腭,呈针尖样出血。严重者可出现大片瘀斑甚至鼻出血、咯血、呕血,也可出现黑色柏油样大便等。中后期发生全身性毛细血管出血,病毒释放至血液中出现病毒血症;病毒侵入肾脏引起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由于发病早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很容易误诊而延误病情,且治疗无特效药,极易导致死亡。</p> <p class="ql-block"> 在发热末期或退热同时进入低血压期,病人可出现血压降低,部分病人可发生休克,一般在发病后4~6天。这期间病人可出现四肢发凉、口唇苍白及青紫、脉细弱、出汗多、烦躁、气急等休克症状,出血现象加重。</p><p class="ql-block"> 低血压休克期后期进入少尿期,这时可出现高血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尿量急剧减少,甚至一天无尿,同时有厌食、恶心、等消化道症状,可发生酸中毒及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各期在病情严重时,可因休克、大出血、尿毒症或水电解质紊乱引起死亡。</p> <p class="ql-block"> 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与孩子的健康息息相关,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辑:田佳敏</p><p class="ql-block"> 审核:陈良</p><p class="ql-block"> 太乙宫街道中心学校</p><p class="ql-block"> 2022年6月8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