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确保课后服务工作规范、高效开展,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禄丰市和平镇中心小学因地制宜,探索新举措,解决新问题,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在学校统一规划和及时督导下,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于有序进行,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多措并举,倾力相助</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学校依托各方力量,拓宽渠道,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学资源,在青基会及宝洁公司的帮助下,先后实现了校园整体搬迁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充实,特别是在爱心人士—潘云贵、王先生的帮助下,学生餐具实现了统一化、规范化,学生饮水机及音乐器材更新,为学生的安全及课后服务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用活器材,发挥效益</p><p class="ql-block"> 为最大限度发挥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及爱心人士—王先生捐赠的音乐器材,学校采取教师学向学生传的方式,利用周末及课余时间,请乐器专家到学校指导教师学习二胡、弦子、葫芦丝、唢呐等乐器演奏技巧,再让老师把学到的技巧在兴趣小组活动中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规范的演奏方法。学校还在每天下午6点到7点开放音乐器材室,让学生自主练习,周末及节假日学生可以把音乐器材借回家中练习,提升了器材的使用率,促进了学生兴趣的发展。</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创新形式,提升服务</div> 学校把“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办学理念,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兴趣班活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推进分层走班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课程内容坚持“百花齐放”,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后服务中有所学、有所悟,感受到课后服务的快乐,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课后服务从“有人管理”向“管理得好”高质量转变。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优化内容,传承文化</div> 和平镇中心小学地处彝州,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为发展好,传承好民族文化,让非遗文化走进校园,学校结合学生需求,把左脚舞、腰鼓舞、二胡、弦子、葫芦丝、唢呐等项目纳入课后服务的内容,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学习中的乐趣,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魅力,在浸润中厚植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今后,我校还将进一步拓宽发展渠道,争取社会各界力量,不断充实教学设施设备,特别是音乐器材的添置,使学生在课后服务中不断成长,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h1><div>供稿:刘国华 张 晓</div><div>图片:完小所有教师</div><div>编辑:张 晓</div><div>审核:高志佐</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