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遗孤”有亲人:五个情感小故事……

申卫平.高山青青

<h1>   <b>在人民军队成长史上曾经有这样一支部队,它被誉为“旋风劲旅”,这个称谓始于1946年的东北解放战场,当时它还是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纵队,国军部队与其几次交手后,评价它“动作之快,如同旋风一般”.......</b></h1> <h1>  <b>辽沈战役结束后,40军从东北战场入关南下,参加了平津、湘赣、衡宝、广西等战役,一路战无不胜,所向披靡,高歌猛进,直抵天涯海角........</b></h1> <h1>  <b>旋风司令韩先楚即刻提出用木帆船渡海,趁敌立足未稳,突破“伯陵防线”。1950年3月5日,40军118师352团组成渡海先锋营,从雷州半岛灯楼角启航,强行突破敌机、敌舰拦截,成功登陆.......</b></h1> <h1>  <b>4月16日,40军和43军2.5万人,分乘500多艘船只,对海峡对岸守敌发起总攻,鏖战半个月后,歼敌1.5万,解放了</b><b style="color:inherit;">海南岛。</b></h1> <h1><b>   朝鲜战场上,这支部队番号是志愿军第四十军 ,1950年10月19日,从安东铁桥跨过鸭绿江。25日拂晓,118师在两水洞与南韩军6师2团遭遇,旋风部队以拦头、打腰、截尾的战法,歼灭敌军一个营,占领温井,打赢了“出国第一仗”,这一天,被确定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b></h1> <h1> “<b>要战斗,就会有牺牲”,“壮烈献身故事”是经常发生的。旋风部队从诞生的那天起,在风雨征程和炮火硝烟中,就有数以万计的官兵将士们洒血捐躯……</b></h1> <h1><b style="font-size:20px;">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b><b>旋风部队的先烈们安息在祖国各地的青山绿水之中,还有一部分长睡在异国他乡......</b></h1> <h1><b>   这组照片是旋风部队在解放战争和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几位著名烈士,他们</b><b style="color:inherit;">为新中国诞生和保卫和平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上一排左起(按牺牲时间排序):钟本才、黄长轩、李成华;下一排左起:马顺天、罗春生、程树增、蔡正国......</b></h1> <h1><b>  战争给新中国留下了一大群孩子,他们失去了父亲。这些烈士遗孤们都被送往东北的各地的八一学校学习,其中,多数孩子都在沈阳八一学校就读</b><b style="color:inherit;">,</b><b>是我们的校友和学哥、学姐。</b></h1> <h1>  <b>这组照片是部分“旋风遗孤”少年时代影像拼图:魏金兰(图1,沈阳八一学校52级);魏吉生(图2,沈阳八一学校53级);黄星星(图3,河南育英实验小学,56级);</b><b style="color:inherit;">吕寿山(图4、沈阳八一学校55级);马梦伟(图5、沈阳八一学校58级);罗萍(图6、沈阳八一学校58级);程临江(图7、沈阳八一学校54级);程珠江(图8、沈阳八一学校57级);蔡晓东(图9、丹东八一学校60级).......</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烈士们牺牲后,旋风部队的伯伯、叔叔和后代们都分外关心、牵挂这些孩子们,成了他们的最亲的亲人,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故事……</b></p> 魏伯伯与金兰、吉生两兄妹…… <h1><b>  钟本才(1913-1946),江西于都籍,1932年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三纵七师19团团长。1946年3月,他怀揣升任师参谋长的命令,在团长位置上参加了本溪保卫战,在石灰场阵地上,他指挥靠前,不幸</b><b style="color:inherit;">被炮弹击中,英勇牺牲........</b></h1> <h1><b>  钟团长下葬的那天,所在部队师、团</b><b style="color: inherit;">领导(左起:邹平光、李改、程克廉、李伯秋)轮流地抱着瘦弱的遗孤“小金兰”,面展悲容,久久不肯松手......</b></h1> <h1><b>  钟团长妻子韩波阿姨是一位漂亮的山东临沂姑娘,当时仅25岁,老钟牺牲时,她已经有了一个两岁女儿(金兰),并还怀有四个月身孕</b>......</h1> <h1>  <b>钟团长牺牲后不久,吉生哥哥也出生了,</b><b style="color: inherit;">韩阿姨领着两个幼童过日子,生活艰难、拮据。这时候,他的老战友出现了。魏振华(1910-1984),河北张家口籍,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投身红军。抗战时期,担任山东纵队二支队3营营长,鲁中军区二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是东北民主联军7旅19团参谋长。</b></h1> <h1><b>  金兰姐姐(左)1944年生于山东,吉生哥哥(右)1946年生于吉林,这两张单人照是从六十年代全家合影中剪裁下来的,兄妹俩人的眉眼、五官与钟团长太相像了</b><b style="color:inherit;">.......</b></h1> <h1><b>   魏伯伯与钟团长是抗战时期的亲密战友,解放战争的生死搭档。当时,</b><b style="color: inherit;">魏伯伯已经36岁,单身未娶,他毅然地收留了小金兰和小吉生,与</b><b>韩阿姨</b><b style="color: inherit;">组成了新家庭,共同哺育烈士遗孤。图为1947年春季,魏伯伯与韩阿姨合影......</b></h1> <h1>  <b>1964年9月6日,魏伯伯全家福。前排左起:魏冬梅、韩波(母亲)、魏巍、魏振华(父亲)、魏沈生;后排左起:魏金兰(钟团长的血缘骨肉.)、魏新生和魏吉生(钟团长的血缘骨肉)。</b></h1> <h1><b>  魏巍,1957年出生,是魏伯伯与韩阿姨的血缘小女儿。她参军后回忆起了那段时间一家人的日常生活。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她还小,也不知道金兰姐姐和吉生哥哥与全家关系,只记得父亲偏袒大哥、大姐,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先分给她们俩,买新衣服也总可她们先来。后来,也是只把她兄妹两人送到沈阳八一学校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而其它哥哥、姐姐都在鞍山当地读小学........</b></h1> <h1>  <b>七十年代末,魏伯伯的六个孩子都当兵了。其中,吉生哥哥当兵还有些周折,他在文革前考入鞍山钢校,1971年毕业,想入伍从戎,但年龄超标,魏伯伯首次找到了老部下(曾任40军副军长)说情,吉生哥哥当上了兵。</b><b style="color:inherit;">1977年9月,全家孩子身着戎装在鞍山市照相馆拍下了这张合影,右一是魏金兰(原名魏鲁生,钟伯伯长女),左二是魏吉生(钟伯伯遗腹子).....</b></h1> <h1>  <b>这是魏金兰大姐持有的烈士子女证,上面注明了,她当时在沈阳八一学校读书......</b></h1> <h1><b>  魏金兰大姐入伍后是卫生兵,分别在沈后三分部几个医院当护士,上过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火线,后来转业到地方企业从事医务工作。</b></h1> <h1>  <b>八十年代初,吉生大哥和李君大嫂有了自己的宝宝,魏伯伯高兴地抱起了他,庆贺魏家有了自己的三代,全家乐融融.......</b></h1> <h1>  <b>2006年,韩波阿姨已是85岁高龄,她患了卵巢癌。不同父亲的子女们(左起:魏新生、魏宏松、</b><b style="color:inherit;">魏吉生、韩妈妈、魏巍、魏金兰、魏冬梅)聚到了一起,探望血缘老母亲。这时候,魏伯伯已经去世很久了.....</b></h1> <h1>  <b>新冠疫情猖獗时期,魏金兰大姐病重,居住地的街道党支部荆书记回忆起她最后一次交党费的情景。“2019年12月,金兰患病晚期,她在威海养病,暂缓几天,或回大连来交都行,我把这个意见转告了大姐。但她批评了我,说这可不行,党员哪能不交党费的?这就是红军后代的政治觉悟。其实,金兰大姐就是普通党员,</b><b style="color:inherit;">不在体制内退休,但她是旋风部队烈士后代,知道自己来日不多,交党费时刻毫不含糊。”</b></h1> <h1>  <b>这是魏金兰大姐晚年照片,她于2020年5月患癌症去世,悄悄地离开了我们,她生前曾说过,“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平静、温馨,感到非常幸福.......”</b></h1> 蔡小东与“董爸爸”…… <h1>  <b>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蔡小东,他</b><b style="color: inherit;">于1953年2月出生在黑龙江省双城县志愿军五十军留守处,1960年入丹东八一小学学习,1968年入伍,1988年转业到大连市旅游局,当兵服役二十年.......</b></h1> <h1>  <b>小东亲生父亲蔡正国入朝时担任志愿军</b><b style="color:inherit;">四十军副军长,三次战役时,调任五十军代理军长。1953年4月12日, 在军部坑道外民房里举行的军事会议中,遭遇美机轰炸,蔡伯伯不幸中弹,失血过多而牺牲......</b></h1> <h1>  <b>蔡伯伯牺牲后,小东母亲张博阿姨独自拉扯两个孩子,没有过多久,大孩子四东又死于一次意外事故。她再挺不住了,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悲恸、自责、无助、哭泣不止.....</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幼年的小东并不知道这一切,随着他渐渐长大,看到了邻居孩子上幼儿园都有父母接送,而自己仅是母亲独去独来。终于有一天,他问起来了,“妈,我爸哪里去了?”看到孩子期盼、稚气的眼神,张阿姨不打算讲出真相,她编了个谎言,“你爸爸在朝鲜打仗,还没有回来。”“什么时间回来呀?”“快了,应该快了。”</b></h1> <h1>   <b>这时候,在组织上的关怀下,一位军人走进了她的生活,这位男人叫董凤奎,时任沈后丹东230医院政委,山东人。一年后,张阿姨再婚了......</b></h1> <h1><b>  婚后不久,董叔叔和张阿姨一同专程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蔡伯伯墓前,摆好了祭品。董叔叔噙泪发声,“蔡军长,请您放心,我一定尽自己最大能力照顾好小东.......”</b></h1> <h1>  <b>过了不久,小东盼回了从朝鲜打完仗归家的“父亲”,这一刻,他惊呆了,望着这个陌生的男人,不敢走近,有些拘谨,按照妈妈的提示,他还是给董爸爸行了个礼,而董爸爸一把将小东搂到怀里......</b></h1> <h1>  <b>小东已改名叫董耀东,全家团圆后不久,他们离开了沈阳,来到了延吉,搬进了一个新军营,开始了新的生活。董爸爸将小东视为己出,终生没有再生育,在董爸爸的关心照顾下,</b><b style="color:inherit;">小东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很幸福......</b></h1> <h1><b>  小学时代的小东特别喜欢广播中的孙敬修爷爷讲故事和小喇叭节目,那段时间家中还没有收音机,小东就经常跑到邻居家里听。一次,人家不太热情,小东受到了委屈,眼泪汪汪地跑回家来,董爸爸没吭气,转身就出门买了个市面上最好的“东方红”牌收音机,放到了家中。</b></h1> <h1><b>  小东五年级时,偷偷学会了骑自行车,就央求家里给自己买车。张妈妈担心不安全,说什么也没有同意,董爸爸知道后,就立即拉上小东上街买回来一台。张妈妈吓得直捂胸口,说不出话来。董爸爸笑着安慰道,“他是个男孩子呀!</b>”</h1> <h1>   <b>1968年3月,年仅15岁的蔡小东吵闹着要当兵,张妈妈死活不松口,她不敢让老蔡这唯一存活下来的孩子再次离开自己视野。小东见状,就不吃、不喝、不睡,专等董爸爸回来评理、决断。董爸爸回家后与小东谈到半夜,次日早晨,董爸爸对张妈妈说,“让他去吧,送到部队锻炼锻炼”</b><b style="color:inherit;">。</b></h1> <h1>  <b>小东穿上了军装,爬上了接兵卡车,奔往军营。走出一段路后,回首望去,只见车后面有董爸爸骑车紧紧跟着,气喘吁吁,小东眼眶湿润了......</b></h1> <h1>   <b>这张照片是小东入伍不久,回家探亲照的一张全家福,董爸爸、张妈妈非常欣慰心喜,“小东长大了........”</b></h1> <h1><b> 入伍三年后,小东年满18岁,在这段青春旅途中,他一直认为,家中董爸爸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而父母也只有他这一个孩子,没有兄弟姐妹......</b></h1> <h1>   <b>1971年仲夏里的一天,父亲老战友们(左:邓岳将军,时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右:赵国泰将军,时任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把他接到了大连黑石礁招待所会议室,告诉了他真正的身世。“小东,你不姓董,姓蔡,你父亲的名字叫蔡正国,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我军最高指挥员.......”</b></h1> <h1>  <b>赵伯伯接着说,蔡正国是我党各个时期武装队伍里的一员骁勇战将,长征途中,他作战英勇,分别担任过班长、排长、连长,并光荣地入了党;抗日战争中,他参战平型关大捷,后来,率领八路军晋西支队转战晋西地区,接下来离晋入鲁,打了许多胜仗;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四纵十师师长,指挥了辽南战役、四保临江,塔山阻敌、雄师渡江、登陆海南,被誉为“常胜师长”.......</b></h1> <h1><b>  父亲出征身先死,常使孩儿泪满襟,小东早年丧父,已是不幸,所幸的是,继父董爸爸把亲情、关爱和温暖送给了他,伴随小东渡过了少年、青年和中年......</b></h1> <h1><b>  1988年,小东转业回到了大连,董爸爸专门与他长谈了一次,让孩子改回生父起的名字“蔡小东”;又过了十多年,小东退休了,他时常来到父亲的铜像前,用手轻抚,凝神注目,遐思不断.......</b></h1> <h1><b>  2011年,董爸爸确诊为骨癌,发现时,疾病已属晚期,骨瘦如柴,面色憔悴。他知道来日不多了,就把干休所领导找了过来,关起门来,谈了近一个小时。结束后,护士们看到了参加谈话人员个个眼圈通红,走出了病房。大家都猜到了,这是“临终托孤”,董爸爸</b><b style="color:inherit;">还是对小东放心不下。</b></h1> <h1>  <b>岁月匆匆,一晃就到了晚年。闲暇下来,小东经常与“旋风遗孤”和后代们聚在一起,左起:黄长白、程临江、吕寿山、蔡小东.......</b></h1> <h1>  <b>2020年初,小东患上重疾,在纪念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前夕,他接受了央视记者采访。小东知道自己生存时间有限,他说,“很遗憾,不能同旋风遗孤们一道参加纪念活动了........”</b></h1> <h1>  <b>两个月后,小东病逝了,在连的旋风部队的烈士遗孤和后代们都赶过来送别小东.......</b></h1> <h1><b>  参加葬礼的旋风烈士遗孤和后代们在一起合影......</b></h1> <h1><b>  在纪念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日子里,在沈阳的志愿军后代们来到了北陵烈士陵园,庄重地替小东祭扫了蔡伯伯陵墓......</b></h1> “珠江”军营里有亲人…… <h1>  <b>程树增叔叔是志愿军四十军118师直工科科长,1950年赴朝参战,1952年7月24日在朝鲜丰郡城山洞遭遇美机轰炸,不幸牺牲....</b>..</h1> <h1>  <b>1950年初秋,时任志愿军40军118师供给部政委的程树增随部队从祖国的南方开拔到北方边陲小城安东,一家四口在照相馆留下了这张“全家福”,这时的临江才3岁(右),珠江6个月大(左).......</b></h1> <h1>  <b>珠江上小学时,老师的一次点名使他意外地知道了自己烈士子弟</b><b style="color: inherit;">的身世.......</b></h1> <h1>  <b>1968年1月,程珠江入伍当兵了,他来到了父亲生前战斗过的部队—40军118师服役,驻地在锦州义县......</b></h1> <h1><b>  这个师352团5连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连队,抗战时期,在鲁中军区的一次比武中,战胜众多对手,赢得“刺杀优胜”美誉........</b></h1> <h1><b>  父亲当年是这个连队指导员,部队中还有不少父亲的老战友、老部下,他们曾经同吃一锅饭,同喝一盆汤,同睡一铺炕。当他们知道珠江是老程的孩子时,都对他说,“你父亲是个好领导,不但打仗勇猛,思想工作也做得仔细,性格非常活泼,官兵们都喜欢他。”</b></h1> <h1><b>  1944年9月,日军数千人马对鲁中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5连奉命在葛庄一带设伏。战斗中,5连官兵端枪冲锋,100多把刺刀直指敌人,取得了大胜。2019年,在庆祝建国70周年前夕,5连被军委政治工作部选入“百面战旗方队”,接受了祖国和人民检阅........</b></h1> <h1><b>  新兵连训练结束后,珠江</b><b style="color:inherit;">被分配到了353团1连6班,全连130多名官兵。大家先后知晓了珠江父亲是部队的老前辈,牺牲于抗美援朝炮火中。军营里,领导和战友们都像长辈和兄弟一样照看着珠江。一次冬季清理猪圈、刨粪便劳动中,被镐头碰破了头,吴副班长背起了珠江就往卫生队跑,伤口足足缝了5针......</b></h1> <h1><b>  过了不久,部队参加了兴城地区围海造田工程劳动,任务是修建拦海大堤,把数万亩海滩改造成水田。珠江个矮瘦小,跟刘班长分为一组,天天多次挑着200多斤的石头,压得珠江东倒西歪。刘班长总把绳子往自己这边拉,减轻珠江的负重,到了晚上,老班长油灯下,查看他的肩膀,用碘酒擦洗破溃处.......</b></h1> <h1><b>  军事训练中,老兵们手把手</b><b style="color:inherit;">帮助珠江熟悉各种单兵作战技术;业务学习中,战友们</b><b>共同研究,相互探讨,努力提高现代化战争条件下作战本领......</b></h1> <h1>  <b>在上级领导关怀中,在老兵战友们帮助下,珠江进步成长得很快。入伍一年内入了党,多次立功受奖,很快就升任了连、营、团一级级指挥员......</b></h1> <h1><b>  战争年代父亲的老领导、老战友赵兴元(上左)、张仲先(上中)、黄得懋(上右)非常关心这些“旋风遗孤和后代们”,曾找他们开过会、谈过心,鼓励他们继承父辈们的光荣传统,当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时任沈阳军区政委刘振华(下图,旋风部队前辈)接见354团领导班子,看到烈士遗孤在成长,欣慰地握住了珠江的手。</b></h1> <h1><b>  “程父回眸应笑慰,珠江</b><b style="color: inherit;">军营已成人”.........</b></h1> 李校长及家人们与梦伟姑娘…… <h1><b>   马顺天1921年出生,河北滦县籍,17岁时参加八路军。1950年10月随四十军入朝,时任120师359团政委,仅在入朝一个月后,就牺牲于云山郡美军的一次空袭中......</b></h1> <h1>  <b>解放战争时期马顺天夫妇抱着未满周岁大儿子合影.......</b></h1> <h1>  <b>马梦伟小姑娘是马顺天烈士的女儿,1951年出生。1958年8月进入沈阳八一学校读书,被编入58.4班,这张照片是1964年夏季,全班同学毕业时合影。</b></h1> <h1>  <b>她父亲牺牲后,母亲去了南方,她独自留在了学校,周末和节日也无法回家,一个未满十岁的女孩缺乏关爱和照料。</b></h1> <h1><b>  1960年暑假前的一天,时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李伯秋,让大孩子海青(58.3班)去找马梦伟同学(58.4班),并要把她带到家里来。李伯伯望着瘦弱的梦伟,浑身上下仔细打量着,突然发现头上有几处疤痕,立即拉长了脸......</b></h1> <h1><b>  事过不久,李伯伯把学校李校长请到了家里,没坐上几分钟,门紧闭的会客室里就传出来高音调的说话声,".......为了今天的和平,昨天,烈士们流尽了热血,我们的同志呀,孩子弄成了这样,你们对得起谁?”李伯伯大声喊道。“我领她回家,从今天起,她就是我的女儿,这总行了吧!”李校长回答道。</b></h1> <h1>  <b>此后,李校长家又增丁添口,四个孩子又多了一个小姐妹,每逢节、假日,梦伟都按时回到家里,张妈妈做上一桌可口饭菜,一群孩子围桌团吃</b><b style="color:inherit;">。1964年夏天,全家拍下来这张合影,马梦伟站在了前排最右边,看到了,梦伟小朋友不再瘦弱了.......</b></h1> <h1><b>  梦伟小学学习成绩优秀,毕业时,她考上了沈阳女三中,这所学校创建于1928年,曾经是同泽女子中学,入学后也需要住宿读书。</b></h1> <h1>  <b>李校长全家得知消息后,非常高兴。梦伟入学那一天,他和两个男孩太行(左图)和荣玉(右图)一道,帮梦伟搬家,收拾好行李,送到女三中宿舍,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后,才放心回家。</b></h1> <h1>  <b>1965年夏天,李校长离休后,全家搬往旅顺部队干休所。大哥李太行每逢寒、暑假都要坐火车去沈阳接梦伟妹妹回家.......</b></h1> <h1><b>  1968年2月,李荣玉(后)和马孟伟(左一)马上十八岁了,他俩都到旋风部队当了兵。第二年,</b><b style="color:inherit;">张远亭阿姨带上小女儿,赶到锦州四十军军部,看望两个哥哥、姐姐......</b></h1> <h1><b>  马梦伟入伍后的一张戎装照,她长大、长高了,影像中,梦伟面带笑容,脸庞圆隆,身体硕健。70年代末,梦伟结婚了,李叔叔象自己女儿出嫁一样,为她准备好了丰厚的“娘家嫁妆”......</b></h1> <h1><b>  梦伟后来成长为一名军医,结婚后,她调到了青岛海军404医院,继续从事临床工作。后来夫妇一同转业到大连定居......</b></h1> <h1><b>  晚年的李炳光校长和张远亭阿姨不是血缘父母,但胜似爹娘,成了梦伟心头时刻牵挂的亲人......</b></h1> <h1><b>  时光荏荏,又过了十几年,老一代们都不在了,但李家后代们没有断了来往。2010年春节除夕夜,全家二代们携三代、四代团聚在一起,右二是马梦伟和外孙女.......</b></h1> 旋风队伍是个家,这里养育你我他 <h1><b>  旋风队伍是个家,这里养育你、我、他,图为旋风部队大院,众多遗孤、后代们曾在这里出生、玩耍、成长、上学、当兵......</b></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旋风部队孩子们(马小兵,马顺天烈士遗孤,左二;吕寿山,李成华烈士遗孤,左三)在志愿军四十军小屯留守处大院里玩耍情景,玩累了就互相依偎。此刻,他们父母多在朝鲜前线沐浴战火,有的已经牺牲了,孩子们并不知晓。军营里,大人们期待凯歌捷报,孩子们想着亲爹亲娘……</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营区里,几位“旋风母亲”各自抱着自己小宝宝,过了不久,一对母子竞成了遗孀和遗孤……</b></p> <h1><b>  襁褓中的吕寿山,此刻,父亲还在白山黑水作战.......</b></h1> <h1><b>  李萍母亲抱着1个多月大的黄星星在旋风部队南下途中,不到一年,黄叔叔就牺牲了......</b></h1> <h1><b>  穿着大人军装改制童兵服的吕寿山小朋友和军人妈妈刘淑琪....</b></h1> <h1><b>  1950年春季的寿山小朋友在广州,这时候,爸爸牺牲刚好一年.......</b></h1> <h1>  <b>1950年夏季,罗春生伯伯和王维群阿姨与长子罗辉、次子罗长生合影.......</b></h1> <h1>  <b>1951年8月21日,王维群阿姨带着3个孩子在沈阳合影,中间坐在妈妈怀里的是罗萍,右边是大哥罗辉,左边是二哥罗长生。这时候,罗伯伯正率领118师官兵在朝鲜进行夏季防御作战准备……</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52年冬季,进入魏伯伯新家后的金兰姐姐(右)和吉生哥哥(右)迎来了小弟弟魏新生(中).......</b></p> <h1>  <b>1953年夏季,小东刚刚出生三个多月,还在襁褓中,蔡伯伯就牺牲了。张博阿姨忍着悲痛,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渡日艰难。一年多后,小东哥哥蔡四东(左一)竟也死于一次车祸意外......</b></h1> <h1><b>  成年后,旋风遗孤们(一排左起:魏金兰、魏吉生、黄星星;二排左起:</b><b style="color: inherit;">吕寿山、马梦伟、罗萍;</b><b>三排左起:</b><b style="color: inherit;">程临江、程珠江、蔡晓东</b><b style="color: inherit;">)都子承父志,走上了服役当兵的道路,这组照片采集了他们入伍后的戎装照。</b></h1> <h1>  <b>1967年冬季,吕寿山护校毕业,分配到丹东五龙背220医院工作.......</b></h1> <h1><b>  罗萍穿着上个世纪末部队文职军装,靓姿俊爽,此时,她已经是大连210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了.......</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85年,刚刚年过35岁的程珠江担任了父亲生前所在团参谋长……</b></p> <h1><b>  小时候“旋风遗孤”们都在有“父亲”(继父)的家庭中生长。成年后,他们知道了身世,先后来到了自己“血缘父亲”的墓地祭拜认亲。上左图:蔡小东;上右图:程珠江;中左图:程临江;中右图:黄星星、罗北捷(罗帅女儿);下左图:</b><b style="color:inherit;">罗辉、罗萍和罗长生;下右图:当年,</b><b>李成华烈士没有埋葬在公墓里,吕寿山专程前往父亲牺牲地,重新收敛遗骸,装进了骨灰盒......</b></h1> <h1>   <b>2019年清明节,居住在大连的旋风遗孤一行五人专程来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扫安息在这里的父辈们(蔡正国、罗春生、马顺天、程树增).......</b></h1> <h1><b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几位“旋风遗孤”(左起:马梦伟、罗萍、吕寿山、黄星星、蔡晓东、程临江</b><b>)合影,他们的父亲都是旋风部队著名烈士,退休后,遗孤们都定居大连</b><b style="font-size:20px;">……</b></h1> <h1><b>  2009年7月2日,原四十军政委李伯秋孩子(海青和小军)做东,退休后在连的旋风烈士子女首次聚在一起。照片前排左起:马梦伟、罗萍、马晓丽(蔡小东夫人)、吕寿山、申瑛(李海青夫人);后排左起:蔡小东、程临江、李海青(李伯秋长子</b><b style="color:inherit;">)、李晓军(</b><b>李伯秋三子</b><b style="color:inherit;">)......</b></h1> <h1><b style="font-size:20px;">  旋风后代们与遗孤们经常互动,情同手足。2018年8月,在连的旋风遗孤和后代们聚到了一起,前排左起:申瑛(后代)、马梦伟(遗孤)、黄长白(后代)</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黄星星</b><b style="font-size:20px;">(遗孤)</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吕寿山</b><b style="font-size:20px;">(遗孤)</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张力扬</b><b style="font-size:20px;">(后代)</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王宁临</b><b style="font-size:20px;">(后代)</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后排左起:蔡小东</b><b style="font-size:20px;">(遗孤)</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李海青(后代)、程临江</b><b style="font-size:20px;">(遗孤)</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夏江南(后代)、罗萍</b><b style="font-size:20px;">(遗孤)</b><b style="color:inherit; font-size:20px;">、邓雅安(后代)、张利亚(后代)、李荣玉(后代)。</b></h1> <h1><b>  原四十军军长邓岳女儿邓雅安是后代们中的“关爱代表”,她牢记着父亲的嘱托,“永远不要把烈士子女忘记”......</b></h1> <h1><b>  2015年8月26日,她请了几位“旋风遗孤”到父亲家里做客。此时是夏秋之交,院子里瓜果飘香......</b></h1> <h1><b>  每逢年节,她都提着用自己薪水买的物品上门慰问遗孤们(上图);后代、遗孤们一同外出旅游,她是“开路先锋”和“带队小妹”(下图).......</b></h1> <h1>  <b>旋风遗孤和后代们最喜欢的是K歌活动,2019年五一节前夜,他们又聚到了歌厅里.......</b><br></h1> <h1><b>  吕寿山(左)、邓雅安(中)和马梦伟在忘情K歌.......</b></h1> <h1><b>  “人生易老天难老”,几年来,遗孤中已走三位伙伴。左起:魏吉生(2009年2月)、魏金兰(2020年5月)、蔡小东(2020年7月).......</b></h1> <h1><b>  “三纵英名留青史,旋风精神永传承”,旋风遗孤与后代们经常来到自幼成长的营区,缅怀父辈们;同时,也想起了大院里遥远依稀的童年时光......</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