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 健康“童”行——国庆中秋节小长假传染病防控知识温馨提示

保健医

<p class="ql-block"> 山河远阔,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 双节重逢,好事成双。</p><p class="ql-block"> 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将至,秋高气爽是旅游出行的高峰期,人员往来频繁,流动性大同时秋冬季节也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增加了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因此请家长朋友要继续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继续增强防护意识,健康安全过“两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冬季传染病预防小贴士吧!</p> 新冠病毒 <p class="ql-block">当前新冠感染疫情发病水平较低,处于“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但病毒并没有消失,一旦人群免疫力下降至低水平,或者病毒出现新的变异,疫情可能会出现反弹,建议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科学做好个人防护。</p><p class="ql-block">防病小贴士</p><p class="ql-block">1.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根据《近期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要求,建议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尽早完成疫苗接种,全面筑牢免疫屏障,降低重症发生风险。</p><p class="ql-block">2.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坚持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3.科学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合理科学佩戴口罩,遵守咳嗽礼仪,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要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p> 流     感 <p class="ql-block">开学后,流感抬头明显,近期尤其多发。春季经历了一波流感流行,当时是甲型H1N1,据说,近期流行的是甲型H3N2,值得警惕的是,本轮不少小学生、幼儿园孩子都有中招!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潜伏期为1~3天,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表现就是高烧。 跟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的主要症状区别是:流感发热持续时间久,常伴有头痛、肌肉痛等全身症状;普通感冒则是以流鼻涕、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此外,流感更容易出现并发症,比如常见的包括中耳炎、肺炎等。虽然流感来势“凶狠”,但也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两周以内就能自愈。通常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需要1~2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缓解。</p> 急性出血性角膜炎 <p class="ql-block">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强的急性眼病。常表现为结膜下出血、发红,常并发角膜炎,或可有神经系统并发症。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p> <p class="ql-block">1.注意手卫生:保持手卫生习惯是保证眼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勤洗手,避免用脏手揉眼睛。病人洗脸用具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污染物煮沸消毒。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p><p class="ql-block">2.及早就医:眼睛出现异常,如畏光、异物感、有烧灼感、痒感、眼红、眼痛、分泌物增多等情况,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p><p class="ql-block">3、病人病后7~10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p> 肠道传染病 <p class="ql-block">肠道传染病是指经消化道传播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较为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伤寒及副伤寒、霍乱、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多发生于夏秋季。</p><p class="ql-block">防病小贴士</p><p class="ql-block">1.勤洗手。工作结束、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洗手;不喝生水。饮用水煮沸后,可杀灭致病微生物;吃熟食。不吃生冷、半生的海产品和水产品,不吃腐烂的蔬菜、水果。</p><p class="ql-block">2.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食用前要加热,以热透为准。</p><p class="ql-block">3.餐具严格消毒。烹调时,生熟食品用的炊具要分开。</p> <p class="ql-block"> 编辑:孙立琼</p><p class="ql-block"> 核稿:彭 琦</p><p class="ql-block"> 审核:乔建红</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2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