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儿的美篇

萍儿

<p class="ql-block">巾山北麓古银树边中心地段,原跃进路50号一处独立宅院,雕梁画栋明清风格,门前台州电影院,屋后临海唯一的菜市场(即现在巾山路中心菜场主出口),50年代国家经租政策收购,归属商业系统公房。陆续安置了商业系统下辖六大公司战争年代“南下北上”的老革命和建国前参加剿匪、首批筹建国营商贸公司的干部家庭居住。随父母乔迁于此;生于斯、长于斯的新生代;就读附近“巾山小学”,个个知书达礼,聪明伶俐。</p> <p class="ql-block">文革伊始,全院父亲处在风口浪尖,患难与共;母亲持家有道,不畏艰辛,互相照应;孩子们懵懂,跟随父母亲一起经历了“十年动乱”的漫长熏陶与考验。期间,哥哥姐姐响应国家号召,羽翼未丰支边援疆、上山下乡、入伍参军;弟弟妹妹小小年纪肩负起看家护院的重任。随着“文革”偃旗息鼓,城市“改革开放”,国企“改制”首当其冲。精明能干的卫民等“自谋生路”,涉足商海成了“淘第一桶金”的“老板”。</p> <p class="ql-block">沧桑巨变,人口密集,菜场扩容,“50号大院”被迫完成了历史使命——夷为平地(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五A旅游城市的布局鞠躬尽瘁),挖掘发现地底下竟然蕴藏着无数的金银财宝……</p> <p class="ql-block">人生若只如初见,50年前承载了50号院酸甜苦辣的“邻居史”,浑厚质朴。往日兄弟姐妹们偶遇,无不念叨同在一个屋檐下朝夕相处的那段美好时光,萦怀重聚首、大团圆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今晚(2023年9月23日)“老台门酒店”,50号院健在的六位爸爸妈妈,耄耋之年的兄弟姐妹如约而至,阔别经年,王者归来,特别亲切、特别激动,特有滋味,特有话题,激情飞扬,笑语滔滔,皆大欢喜!在海外和公差的姐弟们,则线上视频、微信畅聊,祝贺道喜附言,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孩提时代,呵护、教诲、指导我们成长的叔叔阿姨,精神矍铄,和蔼可亲,硬朗着呢!</p><p class="ql-block">院子里文学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家长——老王叔叔又出诗词书法汇编,令我们自叹弗如,钦佩之至!弟弟妹妹们孝敬父母,叔叔阿姨生活安宁,喜悦心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老人家们健康长寿,是我们晚辈的共同心愿。</p> <p class="ql-block">感谢曲国、爱国、小军三位弟弟,运筹帷幄,特意安排寓意深刻的“老台门”酒店设“团圆宴”,成就了这一划时代的相会!</p> <p class="ql-block">茫茫人海中,有这么一伙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的群体,日复一日长相忆,年复一年希翼大团圆,感情真挚,难能可贵!无论想与被想、见与被见,都是多么重要、多么惬意、多么幸福!</p> <p class="ql-block">我们,永远是跃进路50号院里的亲人,永远赓续弘扬跃进路50号亲情文脉,斗转星移,情比金坚。</p> <p class="ql-block">何止于米,相期以茶。</p><p class="ql-block">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p> <p class="ql-block">曲国:叔叔阿姨,各位兄弟姐妹,我谨代表筹备小组感谢大家光临!一言以蔽之:今晚大家吃好喝好尽兴!</p><p class="ql-block">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未来可期,善待自己,热爱生活,友谊天长地久。</p> <p class="ql-block">王必炎:亲爱的筹备组、老邻舍们:你们辛苦了!经过你们精心策划,终于实现了大家盼望很久的大团圆,如愿以偿了!</p><p class="ql-block">大家兴高彩烈热情握手互致问候,真是激动不已!你们待我们六位老人为座上宾,关怀备至,丰盛的晚餐,更有礼物馈赠,倍感荣幸!且赋诗一首以表谢意:</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老弟兄,</p><p class="ql-block">晃然顷刻喜相逢,</p><p class="ql-block">千言万语欲倾诉,</p><p class="ql-block">顿觉心潮澎湃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董燕燕:岁月渐老,唯有你在、我在、大家在!金秋时节,阔别50多年的邻居们,在这秋高气爽温馨的夜晚我们相聚了!</p><p class="ql-block">银杏树、巾山塔、小菜场、电影院、巾山小学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亲近和熟悉,即使各自搬迁达半个多世纪,依然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记忆,共同的牵挂和回忆!今晩大家如约相聚,阔别半个多世纪一见如故(年长者92岁,最小的也有59岁了),好像又回到年少时光,没有丝毫生分,聊起年少趣事,满睑都是开心和幸福。虽然都年过60,大家口无遮拦,毫无顾忌,直呼对方绰号:“赖头玲、卖花、大圆桌"!当彼此问起:你还认识我吗?"烧成灰都认识"、"我曾暗恋过你!"哈哈哈……这些话语看似对怼,可被怼的一方听后并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这笑声是多么的欢快、多么的纯朴,蕴藏着岁月沉淀下来邻居之间刻骨铭心的情和爱!欢快之际,特别让我感动和感谢的是九十多岁高龄的王必炎叔叔,化辛劳为玉笺,将历年诗词书法精品汇编成册,赠送给我们。这种活到老、学到老,孜孜不倦的好学精神,是我们晚辈的榜样,我余生所追求的目标!</p><p class="ql-block">岁月流逝像白驹过隙,短暂而美好,深刻而难忘。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已届耄耋、迟暮之年!虽然原跃进路50号院子己不复存在,原有的巷院夷为中心菜场。但年少时的巷院痕迹和邻居之情,已经成为我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nbsp;</p><p class="ql-block">感恩遇见,感恩美好,我们老邻居情谊绵绵延长,愿时间不老,我们永远不散!老邻居们后会有期,期待再聚!</p> <p class="ql-block">董爱国:大家聚在一起太难得,太高兴了!长辈们健康长寿,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气度非凡,可敬可佩。我们同辈们还是那么的可爱,美丽,俊俏,帅气。</p><p class="ql-block">五十年前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小院里,邻居之间是多么的亲切和谐,相互间支持帮叻和包容。那时我们是多么的调皮和淘气,长辈们总是谆谆教诲,宠爱和坦护着我们,时至今日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五十年后就是这份感情、珍贵的缘分,让我们重聚首、喜相拥。我们彼此间还要多沟通和联系,经常聚聚加深友谊。恭祝长辈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愿同辈兄弟姐妹们笑口常开,永远年轻!</p> <p class="ql-block">曲平:老邻居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有幸线上与大家见面,甚是激动!</p><p class="ql-block">六位长辈精神爽朗身体康健,此乃我们下一代人的福份!点赞老王叔叔诗境、书法,学者风范!小陆阿姨一句“平儿”让我眼眶顿湿,心底一股热泉外涌,自打父母去世,再没人如此亲切的叫我!小朱叔叔我己有53年没见到您了,曾问起玉英娘姨“小朱叔叔身体好吗?”您瘦瘦的身体,从来精神抖擞!我知道金凤阿姨功绩大大,老梁叔叔高寿全依仗您,也请您多多保重!荷莲阿姨永远是那位年轻、气质,漂亮的长者!</p><p class="ql-block">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社会老大哥,你我孩提中“当大”,眨眼之间七十有余,涉过风雨、经历艰辛,终安度晚年,甚好。</p><p class="ql-block">昔日玩伴,微群再聚,兄弟姐妹一大家子,亲更切!情更浓!桂香显得年轻;小成最亲热;彩红曾经领着我们几个女孩去老外婆家……还记得邻居们相约放食堂包饺子,比评出小孔阿姨家饺子顶好吃;卫东小弟:我离开家时你还在襁褓之中,可爱极了呢!“小东东”这个昵称是改不了了;爱民、小玲我们仨“支边客”哈哈哈哈……</p><p class="ql-block">50号大院(嵌入脑海)挥之不去,雕梁画栋、两株桂花树、一口老井、还有和蔼可亲的“王伯爷”……</p><p class="ql-block">有群真好!天涯海角近在咫尺。谢谢弟弟们为今晚欢聚一堂的张罗!“50号院子”还在!红红火火、幸福滿滿!</p> <p class="ql-block">董爱民:虽然我在外头,心还老惦记着星期六老邻居们的聚会,从发上来的照片,看到六位叔叔阿姨健健康康的,真高兴!希望并祝愿咱们50号的老邻居家家户户平安、快乐、幸福!给这次组织的几位弟弟们点个大大的赞!期盼再一次欢聚哦!</p> <p class="ql-block"> 菜场巷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