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短文:孤独与孤单

刘工视野

<p class="ql-block">  过去的人子女多,父母老了,嫡子嫡孙一大家,没听哪个说孤独。不错,传统家族的血缘关系是抵御生活风险的有效力量,多子多福成为中国人生存竞争的社会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生存法则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存在“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没有或失去家族血缘关系的人,古时候叫绝户,后来叫五保户,现在叫丁克。因此,人的孤独是一种因缺少家庭环境的存在,发出“孤独”的叹息。随着家族、家庭、家人的结构变化,人的孤独也发生变化,而且变得越来越细化。孤独有社会的一面,也有人的心理一面,更有偷换概念的一面。不管如何解释,孤独都是一种形式,跨越形式的就是精神需求和社会意识。因此,孤独与孤单成为混淆的一种生物性取向。</p><p class="ql-block"> 孤,本义是无父也。幼年丧父,失去而孤。那么“孤独与孤单”的区别是什么呢?是人的精神性和生物性区分。独是独立的精神性,单是单一的生物性,区别在于“孤独”是失去而独立存在的人的精神力量,“孤单”是失去而单一存在的人的生物活性。因此,孤独是一种享受,孤单是一种痛苦。所以,人具有独立精神才能享受孤独,单一存在才是痛苦。</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孤独是文化性的存在,孤单是固化性的存在。孤寡老人的孤是单一的为孤单感,孤家寡人的孤是认知的为孤独感。通俗的说,孤独是一种境界的,克勤克俭的独立精神;孤单是一种形式的,无所事事的孤单生活。</p><p class="ql-block"> 懂得“孤独与孤单”的区别,就会明白自己是孤独的人,还是孤单的人。精神的孤独是不需要人的陪护,生物的孤单是盼望人的陪护。虽然“孤独与孤单”有这么一点区别,但孤感的存在有着本质区别。因此,孤独是精神的财富,孤单是身心的疲惫。当然,孤独的精神需要承受孤单的生活状态,孤单的身心需要关爱的陪伴,人的本性不希望孤独或孤单,但精神的人不是生物的人可以理解的,相反怜悯孤独的人成了盲者,关爱孤单的人成了俗者。</p><p class="ql-block"> 做个孤独的人不易,做个孤单的人容易。孤独的精神陪护需要同频共振,孤单的生物陪护需要同聊宣泄,这两者的区别在于社会关系和精神关系。孤独者的生活需要理解,孤单者的快乐需要理由,理解是思想意识上的问题,理由是生存空间上的问题。孤独求败是一种境界,孤孤单单是一种习惯,人的境界是经得起孤单的,人的生活是经不起孤独的。</p><p class="ql-block"> 厘清“孤独与孤单”的重要性是必要的的,孤独的人和对孤单的人不同,孤独终老的人思想不固化,孤单寂寞的人思想固化。所以,人老与不老的区别除了机体之外,思想意识、生死观念、存在认知都是不同的。</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你若是一个孤独的人并不孤单,你若是一个孤单的人存在孤独。现实中,你若是孤独的人证明你不俗,你若是孤单的人证明你庸俗。孤独求静思,孤单喜热闹,纸醉金迷买孤单,箪食瓢饮求孤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