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坐火车走京广线,多少次路经漯河,但也没想停下来去看看。总觉得他名气不大,没必要费时间去逛。</p><p class="ql-block"> 但这次不同了,已经七十七岁的我,深深感到老之“已”至:坐车太久很疲乏,想逛的地方怕没时间了。于是从邯郸回长沙之间,就想找个地方落落脚,逛一逛。地图上一看,列车表上一查,觉得漯河可以。何况“漯河”,挺奇怪的一个名字。境内是有一条河名“漯”?漯,又是啥意思呀?我这辈子还能来这里吗?那就别再错过了。于是,坐了4小时(再长就受不了了)火车,从邯郸到了漯河。‘</p> <p class="ql-block"> 漯河,从“县”级市升格到“地”级市也没多少年,可漯河竟建有这么“豪华”的“三馆”:博物馆;城市展示馆及图书馆,一看,被“震”到了。</p> <p class="ql-block"> 在“城市展示馆”与“博物馆”中,有漯河历史的介绍,看过后我才知道,原来“漯河”,并不是因为他有一条名叫“漯”的河才叫漯河的(与黑龙江、梅河口…名字由来不同)。</p><p class="ql-block"> 漯河,是有河,而且还是两条。一叫“沙”河,另一个叫“澧”河(不知道与湖南那个“澧水”有何关系没有)。两条河汇聚处之形状,说是像个“海螺”(我反复看地图⬇️怎么也看不出来。也许几千年过去,河道改变了?)于是这里便叫“螺湾河”。后来有高人指出:“螺”字中有虫,入名不好,便改“螺”为“漯”了。又觉得三字不如两字念着顺口,就把“湾”字省略。于是“螺湾河”就演变成“漯河”了。</p><p class="ql-block"> 以上说的,在展厅中“地名由来”写的很清楚,但照片中字太小,我就用我的话说给你听吧。</p> <p class="ql-block"> 原来这里也曾是水陆交通要道。</p> <p class="ql-block"> 在市区北边五、六十里处的这座“小商桥”,据说是圆拱石桥之祖,比大名鼎鼎的赵州桥还早近百年呢。</p><p class="ql-block"> 能有这样的一座桥,足以说明当初这里交通的繁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漯河,由一个小村镇变为一座重要的城市,还得亏当时的铁路,还得亏当时的一个人--袁世凯。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要修南北大通道“平汉铁路”(平--北京那时叫北平。汉--汉口也)原计划走河南省会(当时的)开封-周口一线,但袁世凯认为“铁龙一震,会惊动袁家祖坟的龙脉”,于是便让铁路线离开他家祖坟远些而另走“郑州--漯河”这一线。铁路成全了漯河(也成全了郑州,不然省会就仍然是开封而轮不到它)。所以漯河能成为今天的城镇,真的还要感谢袁大头的“明智”呢😏</p><p class="ql-block"> “漯河镇”这三个漂亮的隶书字,是当时河南省主席、民国元老张钫为漯河火车站的题名。字体浑厚而又带灵气,颇显漯河的地理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市里有一条街,过去叫“牛行街”。显然是牛马牲畜的交易市场。也的确,自从京汉铁路从这里穿行后,漯河就顶替了周口,成为河南乃至全国的巨大的牲畜交易中心。</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条街叫“秦山路”,但我估计,早晚还会恢复其“牛行街”的旧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漯河,那时借助铁路、航运、牲畜市场…,形成了商家林立,贸易繁荣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馆中的展品很多,随便照了几张。最下面的那张是所谓的圣旨,“奉天诰命”四字在右赫然。</p> <p class="ql-block"> 参观中得知,漯河竟有一棵需五个人才能合抱的老槐树,称“老槐爷”。在此求签算命,非常准确。(看看“它”得到的奖旗便可了然)</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一是时间问题,二是信仰关系,加上当天阴雨绵绵,没去拜访,留待下次(有吗🤔)吧。</p> <p class="ql-block"> 老槐树就是漯河的母亲河--沙河养育的。前面说了,还有一条澧河与之并称。两河相交汇,蕴意出“海螺湾”,进而演变为“漯河”。所以当地人对这两河情有独钟。曾问当地人哪里可逛逛,几个人都说“沙澧风景区”可也。</p><p class="ql-block"> 冒雨一游,倒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毕竟不是当地人,对 沙、澧合二为一的“沙澧河”还欠感情。可漯河人对这两条母亲河可是热爱非凡。从一些名字也能看出。比如这里有一个区就叫“源汇区”。源汇,源汇,两源相汇嘛。</p><p class="ql-block"> 当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源汇区”,但“双汇集团”你总是听说过吧。咱不管集团人事情况与营销状态,咱就告诉你双汇总部是在漯河的,你就明白了为什么冠以“双汇”之名了吧。</p> <p class="ql-block"> 漯河,历史上还有过另一个名,叫“河上街”。</p><p class="ql-block"> 知道漯河的河多,又知道这里曾是中原物流集散地,那么“河上街”一词,便跃然而出了。</p><p class="ql-block"> 虽然“河上街”不再是漯河市的另一个名字了,但城区内还保留着一处“河上街景区”。</p> <p class="ql-block"> 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混合体。</p> <p class="ql-block"> 秦汉与明清风格浑然。</p> <p class="ql-block"> 布衣巷,卖布衣已是过去。现在是各地名吃的汇集地。</p><p class="ql-block"> 不过也许是下雨,也许还不是晚间,很多铺面都没开张,人影疏落…</p> <p class="ql-block"> 在河上街古镇的南头,有一“受降亭”。</p><p class="ql-block"> 原来是: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漯河作为全国16个受降区之一,也接受了日军官兵的投降。当年漯河民众为了铭记这一重大事件,教育子孙后代勿忘国耻发愤图强,要求修建碑亭。最终在漯河商会的主持下,数万名漯河民众自发捐建受降亭。</p><p class="ql-block"> 遍查所有的受降区,立碑建亭纪念的,唯此一家。</p> <p class="ql-block"> 这个受降亭距地面19.45米,八层叠加台阶。什么含意,一望便知。</p><p class="ql-block"> 亭内有四块石碑相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个碑中,主碑为“受降亭”三个大字。其余三碑分别为:攘夷颂;建亭记;受降记(这个未拍照)</p> <p class="ql-block"> 注意到题碑👇的是戴季陶--国民党极右份子。说是与蒋介石在日本共用一情妇,说是蒋纬国的亲生父亲。</p><p class="ql-block"> 这块碑肯定是重刻修的。那个时候,有戴季陶字样的是必须铲除的。</p> <p class="ql-block"> 碑亭四周护栏之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塑了一组雕像,还原受降情景。</p><p class="ql-block"> 受降人是国军第五战区司令刘峙。(听说也有驻华美军将领参加。但塑像中似无)</p> <p class="ql-block"> 风雨中来瞻仰受降亭牌坊的我</p> <p class="ql-block"> 小小的漯河,竟然有全世界唯一的一条“受降路”!</p> <p class="ql-block"> 再远观一下“受降亭”吧。</p><p class="ql-block"> 负责护卫的八座雄狮很是威武。</p> <p class="ql-block"> 漯河,还有一个全国闻名之处,就是这里出了一位文字大家:许慎。</p><p class="ql-block"> 许慎是东汉人,生卒年月不详,但应该是比曹操大一两辈的样子吧。他的功绩就是编写了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其中对汉字的渊源给出了详细诠释。如果说秦始皇的“书同文”只是一个倡导,那么许慎则把“书同文”实践之。</p><p class="ql-block"> 曾国藩有诗赞曰:</p><p class="ql-block">许书略存二百字,古镜一扫千年尘。</p><p class="ql-block">篆文已与流俗殊,解说尤令耳目新。</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里的一些介绍。</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一个“许慎文化园”,其中保留着许慎墓。这次在漯河停留,我根本不知道这个遗迹,没去。推荐给你吧(我这辈子可能没精力没时间再去了😳)</p> <p class="ql-block"> 发几张在漯河街头随意的拍照吧。一起“管中窥豹”,浏览一下漯河市容。</p> <p class="ql-block"> 漯河以金凤凰为城市标志。以金凤凰代表这里的鸟文化(有神州鸟园。我没过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 沙河边的 镇河铁牛</p> <p class="ql-block"> 黄河广场的 拓荒牛</p> <p class="ql-block"> 应该说,漯河最重要的“景点”是“南街村”。又应该说,南街村本不属于漯河,它是在临颖县。而临颖划归漯河管辖时,南街村已经出了名了。</p><p class="ql-block"> 您若想坐火车到南街村,是要买“临颖”站的票的。不然到漯河,离它还挺远的呢。</p> <p class="ql-block"> 我是在十年前去过的。还在这个毛大人塑像前摆了个当年“红卫兵”的造型照了一张像。不过现在那张照片找不到了,就下载这张对付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 在毛主席雕像四周,摆有世界四大“革命导师”的画像。在天安门广场都撤掉的情况下仍旧照摆不误(特别是还有斯大林),倒也很显南街村人的精气神儿。</p> <p class="ql-block"> 南街村确实挺富。村民们确实过上了“共产”生活。但我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么好的典型,这么好的事却不能普遍推广?希望您若去参观后给我一个答复。先谢为敬啦!</p> <p class="ql-block"> 看着大张旗鼓、满处皆是的红色标语,仿佛会跨越时空,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景点”,就说这些吧。提一下我在漯河吃的一种小吃:胡辣汤。</p><p class="ql-block"> 主要是骨头汤用粉芡勾成。里面有牛肉粒、胡椒、细粉条、黄花菜、花生、木耳等材料吧。</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一下子被“河南美食”撞了腰。🤗</p> <p class="ql-block"> 当地人自诩漯河是“美食之城”。看看城市展示厅的这幅画,信然也!就是可惜没时间一一品尝。</p> <p class="ql-block"> 录了一段漯河的地方戏小段。听着有点豫剧的味儿。</p> <p class="ql-block"> 下面再说两点我在漯河半天游逛的另一体会。</p> <p class="ql-block"> 漯河 博物馆富丽堂皇,豪华漂亮。各种光电设施运转正常,无一停歇。但参观者之少,比较一下随处可见的馆内人员(保安、清洁工、讲解员等工作人员)便略见一斑。</p><p class="ql-block"> 不说建时花的钱,这每天的费用要多少呀?财政承担的起吗?</p> <p class="ql-block"> 再比较一下漯河火车站的简陋,旅客上、下拖箱的费力状况,不由心里咯噔一下:想,如果把那建“三馆”的钱拿出1%,也可大大地改善一下这个民生项目吧。(也许财政有“专款专用”的规定?那我就不懂了)</p> <p class="ql-block"> 再一个就是漯河公交车。司机对每个上车的乘客都能举手示意,并会说“欢迎乘车”这么一句。这可能是全国仅有吧。我是孤陋寡闻,真没在别的城市见到过呢。(在台湾旅游时倒见过)</p><p class="ql-block"> 我刚上车被司机这一举动吓了一跳,也没听清他说什么(虽然司机都佩戴个麦克风)。可是我问他路径情况时,他却表现出对我这个“进大观园”的老头一脸懵逼。嗨!欢迎话可以不说,做欢迎的事,才真正能提高城市品味呀。您说是不。</p> <p class="ql-block"> 瑕不掩瑜!漯河,还是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虽然只转了半天。</p> <p class="ql-block"> 再看看这幅漯河风景图,记忆一下漯河的景点吧:</p><p class="ql-block"> 河上街;沙澧风景区;受降亭;大槐树;镇河铁牛;小商桥;南街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