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数学教学的开展,坚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和课堂效果,具化集体备课成果,发挥先导示范作用,六年级数学组于9月26日开展了先导课的听评活动。本节先导课由苗玲柏老师执教的《描述物体位置》。</p> <p class="ql-block"> 第二单元知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里的“图形与位置”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1)根据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其中一个点为参照点,描述另一个点在参照点的什么方向上,距离参照点多远。(2)根据一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在平面图上找到这个点。(3)用数学语言描述出物体运动的路线图。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空间坐标系打下良好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上课之前苗老师安排“小老师”进行了课前三分钟的听算练习,整个过程由“小老师”和同学们自己完成。“小老师”声音洪亮,铿锵有力,从听写到同桌互换到对答案到互批改正错误最后请老师开始上课,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井然有序。</p> <p class="ql-block"> 本节课是《描述物体的位置》,苗老师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自然过渡到新课,继续探索位置与方向。</p> <p class="ql-block"> 在新课的探究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描述物体的位置,苗老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本节课的难点“东偏南30°”意义,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这个时候在让学生考虑只有方向能不能确定台风的位置,把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p><p class="ql-block"> 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出描述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并且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苗老师把问题抛给学生按照学生的思路来并且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又共同讨论出最后的结果,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p> <p class="ql-block"> 课堂最后苗老师再次安排了教科书练习五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运用总结出来的方法来提高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课后,我们几位数学老师聚在一起讨论在本课教学中,苗老师充分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层层推进,让学生感知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来描述物体的位置的准确性和必要性。一节课下来,尽管效果不错,但仍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教师没有注意到。如在量角度的时候不知道起始方向,不明确起始方向应对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导致学生在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出错。这看似很小的问题恰恰反映这节课不够严谨。不过没有失败哪来成功?失败后的思索才是教师在本节课中最大的收获。</p><p class="ql-block"> 有方向地努力,相信最终一定能迎来成功的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