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长廊伴海棠 皇后可吉祥 </p><p class="ql-block">座椅围坛绕 曲桥临水央</p><p class="ql-block"><br></p> <h3><br></h3><h3> 复兴公园位于天津西安道,始建于1937年,占地面积为11000平方米,其前身为皇后花园,为私家园林。公园环境整洁,闹中取静。公园内有长廊、广场、儿童游乐等一系列设置。晚上这里有广场舞,早晨也有很多市民来这里晨练,是一个不错的休闲去处</h3><div><br></div> <h3><br></h3><h3> 将假山叠水引入到整个公园中,使淡出人们视野的景观重新纳入到整体景观当中;在曲廊尽头设立景亭,作为观园的重要节点;在水中设曲桥,供人们近距离观赏叠水和荷花;由于海棠是院内主要的观光景观,为合理地组织观赏和游憩空间,在海棠树下设立了若干坐椅,提供另一种观赏角度,感受不同的观赏效果。</h3><div><br></div> <div><br></div> 在和平区繁华的地域中隐匿着一个小小的公园,它就是复兴公园。复兴公园对于天津人来说可谓是家喻户晓,因为这座玲珑精巧的公园不仅见证了天津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还陪伴了一代天津人无忧无虑的童年。<div><br></div> <div><br></div> 追溯复兴公园的过往就不得不提的是当年在天津赫赫有名的繁华商区“黄家花园”。<div><br></div> <div><br></div> 1860年天津被迫开埠,各国租界相继产生。清末有一个名叫黄荫芬的候补道台发现这片区域清净,便在此处开始购地建房。黄荫芬是广东人,酷爱养花,他为了建造自己的花园曾多次派人将广东的花卉分批运抵津门种植在自家花园的玻璃暖窖中,使得整个小花园一年四季总有花开。当时如此多的只在南方才有的奇花异草齐聚津城,对喜爱花卉的人不能不说是一件新鲜事。<div><br></div> <div><br></div> 众人习惯将黄荫芬的宅院叫做“黄家公馆”,而他这出名的小花园自然也被大家成为“黄家花园”。后来这一带有了居民区,人们便把这一个地区都称为“黄家花园”了。<div><br></div> <div><br></div> 复兴公园一开始叫皇后花园,它正处于黄家花园的区域内,是天津英租界建造的第四座花园,也是天津10座租界花园中最晚建成的。<div><br></div> <div><br></div> 皇后花园建在1901年扩充的英租界内,位于敦桥道(今西安道)上,该地点原为英国工部局沥青混凝土搅拌厂,因为黄家花园一带已经成为繁荣的商业区,因此英租界工部局在1936年将搅拌厂搬迁,原址东侧建了游泳池(即天津第二游泳池),西侧修建了皇后花园。<div><br></div> <div><br></div> 抗战胜利后,该园更名为“复兴公园”,期盼民族复兴,从此这个寓意极好的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div><br></div> <div><br></div> 2010年市政府对复兴公园进行了提升改造,园内植物主要以海棠为主。春季盛开的海棠花映射在地面上成为公园的一大特色,另有爬藤、松柏等其它长青绿色植物映衬,使人不禁驻足。改建后的部分曲廊,将历史文化与假山叠水引入到整个景观中来,使市民在休闲娱乐中体会古典园林的意境。<div><br></div> <div><br></div> 几经改造和变更的复兴公园,却仍是记忆中的那个样子。当年在公园游玩的孩子如今已成为了皓首苍颜的老人,他们聚在一起在公园里下棋、跳舞、谈天说地,他们孙子辈的孩子们在他们身边快乐的疯跑,复兴公园就这样保存下他们这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并将永远篆刻在岁月的记忆里.....<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