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为了什么?为了孩子现在考出好成绩,将来读上好的大学,未来找到好的工作,然后再重复上一辈结婚生子的人生轨迹吗?我们细细地回味一下,如果仅仅只是那样地重复,那人生还有什么吸引着我们去披荆斩刺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教育家指出:“教育的本来就是有限与无限之间的传承、创造,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教育的本来是生命对生命的推动,是灵魂对灵魂的观照与唤醒”。父母、老师就是我们孩子生命的推动者,灵魂的观照者与唤醒者。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是成“人”教育。学校是孩子第二课堂,是成才教育,孩子要成才更要先成人。家庭和学校是我们孩子更好地成长的两大重要教育场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好的家庭教育要有长线思维与因果思维,父母要看到孩子的一生,要看到孩子今天明天未来的果,都是有家庭的因促成的。青少年教育家李玫瑾告诉我们: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陈一筠教授也提出应该把“家庭教育”改为“教育家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孩子15岁之前是人生剧本的书写阶段,15岁之后是人生舞台的登台演出阶段。为了引领我们的孩子书写与演出好人生剧本,家长们我们要行动起来。爱自然生命力教育体系创始人林院长,他在《人人都是教育家》中对脑神经做了一个非常形象地比喻:根据脑科学原理,脑神经如世界上最勤奋最听话的建筑施工队伍,它被什么深度刺激就会被什么深度教育,“看见即教育”,所以好的教育一定离不开家庭的境教、身教与言教,而境教与身教是教育的前端,是无言之教,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教育,是父母有知有觉地行,孩子不知不觉地成长的过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永远给不了孩子我们没有的东西,所以父母要先修行。父母要修的是心与行,父母要如何修?读书是最好的方式,只有在忙碌的生活中空出一小段时间来读读书,品悟生活与教育的真谛,我们才能赋予孩子更多的能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读起书来,让我们与孩子们一起去奔赴星辰大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