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是特别舒服的季节,暖与凉的交替互换,在这清凉的交替中蕴含着魅力和希望。空气中弥漫着丹桂的芳香,团圆的期待和收获的甜蜜。在这美好的收获季节,聆听各地特级教师的教学智慧无疑是一件让人欣喜的幸事,感谢各级领导的安排,也感恩美好的遇见。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艺术及丰硕的科研成果,均来自他们人生每一个当下呕心沥血的研思和积累。耕耘必有获,汗水庆丰收。今日又恰逢丰收节,怀揣一颗仰慕的心如饥似渴的学习记录,集中精力汲取丰盛的能量,待逐渐吸收内化后回去分享。</p> <p class="ql-block"> 来自北京的特级教师李竹平老师其貌不扬,寻常的装扮下却蕴藏着深刻、丰富、有趣的灵魂。他谈吐非凡,功底深厚,低调温和。他执教的《孤独的小螃蟹》读书分享会,让全场师生沉浸其中,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理解与创造中切实体验了读思之美、学习之美、创作之美、成长之美,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简单的美好和快乐的萌发。平凡中孕育着伟大,寻常下泛着动人的光,这就是导师的力量。我想,生命最好的状态大概就像今天的课堂,自然而然却极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 特级教师郭学萍老师的“创意写作”趣味横生,生动鲜活,充满诗意,热情洋溢的她把课堂玩转、玩活、玩火,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把生活实践也融入课堂,将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增添学习和生活的趣味性。她的创意写作课掌声雷动,欢声笑语,令人难忘。她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更让在场的女教师们深受启发,同时也多了份对平衡自己事业和家庭生活策略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 特级教师何必钻老师给人的感觉特别理性睿智,他“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课程要素与实施路径的讲座特别让人受用。从课标入手,由以前的三维目标到现在的核心素养,由语言文字积累梳理到实用性、思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到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由基础到发展再到拓展,从不同角度不同课例侃侃而谈。让人不得不反思自己对课标的解读,重新思考大单元主题教学背景下如何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p> <p class="ql-block">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指向实践——探索语文课改新路径的讲座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语文实践。的确,我们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状态。在学习任务群配套教材没出版之前我们的课怎么上?学习任务群怎么设计?这都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难题,老师们也不容易,有的只能走教学的老路子,加戴上一顶学习任务群的新帽子,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p> <p class="ql-block"> 细节决定成败,李海荣老师通过主办方把自己台签写错这一细节,和学生进行了课前较为新意的交流,不仅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进了彼此距离,为接下来共同学习必备的良好师生关系奠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快速掌握字词分辨和速记的方法。这信手拈来的教育机智让人佩服。她执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每个问题的设计都是那么的巧妙,听说读写每个环节的训练都扎实高效,对文本内容的取舍和补充也自然而然、恰到好处……这节课不仅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提升,还让全场观摩教师明白了语文课究竟应该怎么上。</p> <p class="ql-block"> 回首我们的语文教学,由过去的重知识、训练、技能,到现在的重实践、能力、素养,我们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转变教学观念,将重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主的运用语言实践活动上,转移到学生语言经验积累上,通过大量的阅读、表达、实践获得语文知识和方法策略,通过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p> <p class="ql-block">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旨在让我们在单元教材内容的大主题下,从单元的整体教学目标入手,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打破原有的单篇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任务的统领下,自主学习,连贯思维,熟练运用,形成素养,这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配套教材没出版之前怎样更好的践行,这不仅是对我们教师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考察,也是对我们功底的大比拼。所以我们在整个单元规划和课时设计时,必须建立在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基本学情的深度分析基础上“再建构”,对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内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既要通盘考虑又要使语文学习更具连贯性。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实践体验、探究问题、建构认知、迁移应用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重构课程与教学体系既是知识社会与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也是对以往知识本位教育症结的必然应对。落实新课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即是这次观摩活动主题,也是课改主旨和教师立足教学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 窗外的雨声和室内的读书声融为一体,汇成了一首灵动的乐曲,让整个世界都沉静下来。是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一直觉得语文课堂再怎么改,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少不了,读书是那么美那么享受的事,一定要让学生读书,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教学教研就要抓实质抓根本,不搞花架子,杜绝形式主义,从教育初心和教学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通过听、说、读、写着重培养语文实践。温儒敏教授也曾说过,语文要实实在在的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读书是不变的根。</p> <p class="ql-block"> 惠特曼的诗在耳边再次响起——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并且以或赞叹、或怜悯、或热爱或恐惧的情感感受到了什么,他就会成为什么。他的所见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那一天的某些时间,或者在很多年里,甚至延续终生……</p><p class="ql-block"> 教育目标和教育环境如此重要,身为教育人我们方向不能出错,目标不能偏离,只有目标正确、路径适宜,才能引领孩子奔向美好的未来。教育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一条需要不断学习、进修和实践的道路。只有持续不断地更新知识、积累经验,才能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变化时更好地完成工作服务大家。教育之路永无止境,生命的意义也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旅途本身,路上的风景和遭遇才是生命的真谛。此次学习让我怀揣初心,更加坚定从容地向前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