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极简史1

山顶洞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前传:生命诞生时代</b></p> <p class="ql-block">在人类历史以外,还存在一个更大的范畴,即地球史甚至整个宇宙的历史。</p><p class="ql-block">我们需要一个更大的背景,来帮助我们看清人类历史在地球史乃至宇宙史中的位置。如果我们要进行超越人类自身历史的思考,我们就需要“大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摘自度搜索</span></p> <p class="ql-block">宇宙出现在大约138亿年前,源于宇宙学家所说的“大爆炸”。</p><p class="ql-block">当宇宙刚刚出现时,它极其微小,很可能比一个原子都小。然而,在其内部蕴含着组成宇宙所需的所有物质和能量。此时的宇宙温度极高,(几乎无法用数字衡量!)以至于物质、能量、粒子、空间和时间全都混杂在一起。随后,在巨大能量的作用下,宇宙发生急剧膨胀,其速度可能比光速还要快。在暴胀过程中,宇宙逐渐冷却。</p><p class="ql-block">然而诞生初始的宇宙变化剧烈,大部分粒子一出现就消失,转化成宇宙中的纯能量。</p><p class="ql-block">下一秒,宇宙暴胀的速度慢了下来。此时的宇宙已经出现了我们今天熟知的各种物质,包括质子和电子(组成原子的基本成分)以及至少四种基本形式的能量。</p><p class="ql-block">大约38万年后,宇宙开始经历另一个“阶段变化”。此时的宇宙温度继续下降,使得带正电的质子能够捕获带负电的电子,形成最早的原子。</p><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物质的存在形式都极其简单。大多数物质都由自由移动的氢原子和氦原子组成。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而氦原子由两个质子和两个电子组成。历经千百万年,早期宇宙就是由这种氢原子和氦原子构成的大片星云组成的。</p><p class="ql-block">随后,物质由此开始变得复杂起来。第一个出现的复杂物质是恒星,造就早期恒星的“工程师”当属引力。</p><p class="ql-block">引力逐渐将飘浮在早期宇宙中的大片氢原子和氦原子云拉拢聚合。接下来,数以亿计的星云出现了,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收缩。</p><p class="ql-block">在收缩过程中,它们开始升温。随着温度上升,星云内部的原子运动得越来越快,相互间的碰撞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最终,当星云中心的温度达到10℃左右,氢原子开始聚合,在此过程中,原子的一部分转化成纯能量。</p><p class="ql-block">大约2亿年后,第一批恒星诞生了。在引力的相互作用下,恒星开始聚合成为“星系”。</p><p class="ql-block">每个星系都由数以亿计的恒星组成,比如我们所在的星系——银河系。接下来,星系还可以组合成星系团。</p><p class="ql-block">恒星能产生新的物质,使宇宙进一步变得复杂。最大的恒星产生最大的压力,通常也产生最高的温度。</p><p class="ql-block">在恒星中心,聚合反应迅速发生,直至它诞生数百万年后,恒星逐渐耗尽自身的氢元素。</p><p class="ql-block">此时,恒星的中心坍缩,产生更高的温度,直到氦原子开始聚合,产生更复杂的元素,比如碳。经历一系列这样的剧烈坍缩,新的元素不断诞生,直至出现原子核中拥有26个质子的铁元素。</p><p class="ql-block">当一颗体型巨大的恒星坍缩时,它会在巨大的爆炸中走向消亡,成为一颗“超新星”。</p><p class="ql-block">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各种重元素,直到最重的元素铀,其原子核中含有92个质子。至此,组成我们世界的化学元素大多在大体积恒星的死亡剧痛中产生了。超新星使得化学反应成为可能,没有它们,人类就不会存在,地球也不会存在。</p> <p class="ql-block">第一批超新星很可能是在大爆炸发生10亿年内消亡的。从那时起,超新星就一直将更复杂的化学元素抛撒到星际空间。尽管氢和氦仍是宇宙中占绝对优势的主导元素,但是其他元素的储量也有了显著的积累和提高。这些元素可以通过各种复杂的方式合成化合物,进而形成更加复杂的物质——包括我们人类本身。</p><p class="ql-block">行星是第一批由这些更加复杂的物质组成的天体。</p><p class="ql-block">当新恒星诞生时,形成它们的物质不仅来自氢、氦组成的星云,还来自于碳、氧、氮、金、银、铀等其他元素组成的星云。</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太阳是50亿年前,由这些物质组成的星云构成的。这片“太阳星云”(人们这样为其命名)在重力的作用下坍缩,直至氢原子开始在中心发生聚合,形成我们称之为“太阳”的恒星。大部分的太阳星云被太阳本身吞噬了,只有极微量的物质继续在年轻太阳的外部空间沿轨道绕行。</p><p class="ql-block">这些物质相互碰撞、挤压,逐渐形成较大的天体,如陨石或微小行星,我们将其统称为“小行星体”。随后,在每一条绕日轨道上,所有碎片相互碰撞、挤压,逐渐形成各种星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要内容摘自《人类极简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从大爆炸到现在,宇宙进化经历了大约138亿年时间。科学家将宇宙进化划分为8个层次,分别为物理进化、化学进化、天体演化、地质演变、生物进化、社会进化、人工自然进化。人类历史只是宇宙进化过程中最后出现的简短片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摘自《人类极简史》</span></p> <p class="ql-block">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p><p class="ql-block">早期地球是一个炎热、危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40多亿年前的地球历史被划分为“冥古宙”。那时的地球酷热难耐,不断遭受小行星的轮番撞击,大气层中也没有游离氧。</p><p class="ql-block">随后地球开始慢慢冷却,最终,水蒸气组成巨大的云团在地球上空循环,逐渐形成降雨,造就了早期的海洋。</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乎可以确认,正是在这些早期海洋中,一种新的复合体开始出现:这就是生命。</p><p class="ql-block">当时地球的某一个地方(很可能就是在早期海洋的深处),由于那里既有来自深海火山活动的能量,又有充足的化学物质,越来越多更加复杂的化合物开始形成。</p><p class="ql-block">距今大约35亿年前,也就是地球诞生后的10亿年内,这些化合物中的一部分形成了地球上第一批生物。生物学家把这些微小、简单、单细胞的生物命名为“原核生物”。直至今天,原核生物仍是地球上最普遍的生物。它们能通过生物学家称之为“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从周围的环境中汲取能量。它们还可以利用令人惊叹的庞大而复杂的分子(我们称之为“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缩写)的特性进行自我复制。原核生物通过分裂成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个体,或者“克隆”,进行自我繁殖。</p><p class="ql-block">随着越来越多的物种出现,地球表面被一层薄薄的生命体覆盖,我们称之为“生物圈”。</p><p class="ql-block">从化石遗迹来看,第一批原核生物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通过自然选择,它们中间的一部分已经学会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有一个明显的附加作用:这种化合反应需要从阳光中汲取能量,并且产生氧气这个附加产品。</p><p class="ql-block">距今约20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了,它的出现标志着生物复杂性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早期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一样,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大多比原核生物体积大,它们通常将脱氧核糖核酸(DNA,遗传信息载体)保护在一个细胞核中,这能够确保它们更加精准地繁殖。其中一些物种还可以在繁殖前替换部分遗传信息片段,这意味着它们的后代具有父本、母本的双重特点。这是一种新型繁殖方式的开始,我们称之为“有性繁殖”。有性繁殖可以产生更丰富的多样性。</p><p class="ql-block">距今约6亿年前,第一批多细胞生物出现。每一种这样的生物都含有数十亿的真核细胞,它们密切配合,共同构成一个生命个体。</p><p class="ql-block">距今约5亿年前开始,部分生物(极有可能是早期形态的植物或昆虫)开始探索陆地。</p><p class="ql-block">从那时起,千百万种大型生物先后在地球上出现,它们繁荣兴旺,随后又消亡灭绝,包括最早的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如恐龙)和第一批哺乳动物。在此期间,数以百万计的生物在短时间内消失殆尽。</p><p class="ql-block">距今约6500万年前,很可能就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绝大部分种类的恐龙灭绝殆尽。最早的哺乳动物极有可能是体型较小的穴居动物,类似于今天的鼩鼱。它们的袖珍体型和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使其比体型巨大的恐龙更有优势,在小行星撞地球的灾难中逃过一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要内容摘自《人类极简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最早的生命原核生物诞生于太古宙(38亿年至25亿年前),紧随其后的是真核生物。距今约6亿年前的震旦纪(也称埃迪卡拉纪),地球上出现了多细胞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地球进入古生代之后,进化速度大大加快。最早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都在这一时期出现。距今2.5亿年前,地球进入中生代,这一时期的生物圈几乎被恐龙主宰。恐龙灭绝之后,地球进入新生代,现代生物开始出现,包括最晚进化出来的人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摘自《人类极简史》</span></p> <p class="ql-block">距今约2000万年前起,一部分灵长类动物(早期形态的猿)开始花更多时间生活在地面上。到了约700万年前,在非洲某个地方,一些猿类开始用双脚站立。这是第一批“类人猿”。</p><p class="ql-block">“露西”为代表的“南方古猿”的类人族群,居住在距今约300万年前的非洲埃塞俄比亚一带。</p><p class="ql-block">300~200万年前,非洲东部出现了另一个类人物种,我们称之为“能人”。这个物种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的成员可以制作简单的石质工具。</p><p class="ql-block">约200~50万年前,地球上又出现了一个类人物种,名为“直立人”。随后,这个物种的部分成员离开非洲,迁移到其他地区,历经许多代,最远的到达了今天的中国境内。</p><p class="ql-block">我们人类,即现代智人,出现在约25万年前的东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要内容摘自《人类极简史》</span></p> <p class="ql-block">非洲古人类曾三次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直立人走出非洲</p><p class="ql-block">人类最早走出非洲的是直立人,他们在约200万年前从东非进入西亚,然后分散到欧亚大陆的各个地区,形成了不同的亚种,如爪哇人、元谋人、北京人等。直立人是第一个能够直立行走和制造石器的人类祖先,他们也是第一个能够利用火的人类祖先。直立人走出非洲的原因可能与气候变化、食物竞争、探索好奇等因素有关。直立人走出非洲后,在不同的地域适应了不同的环境,但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危险,如寒冷、疾病、捕食者等。直立人在欧亚大陆上生存了约150万年,但最终被后来走出非洲的早期智人所取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摘自百度《人类三次走出非洲:从直立人到现代智人的演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摘自百度搜索</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早期智人走出非洲</p><p class="ql-block">人类第二次走出非洲的是早期智人,他们在约80万年前从非洲进入欧亚大陆,与当地的直立人亚种竞争和杂交,形成了不同的亚种,如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等。早期智人是第一个具有较大脑容量和较复杂语言能力的人类祖先,他们也是第一个能够制造更精细和多样化的石器和骨器的人类祖先。早期智人走出非洲的原因可能与气候变化、食物竞争、探索好奇等因素有关。早期智人走出非洲后,在不同的地域适应了不同的环境,但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危险,如寒冷、疾病、捕食者等。早期智人在欧亚大陆上生存了约70万年,但最终被后来走出非洲的现代智人所取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摘自百度《人类三次走出非洲:从直立人到现代智人的演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摘自百度搜索</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三次:现代智人走出非洲</p><p class="ql-block">人类第三次走出非洲的是现代智人,他们在约10万年前从非洲进入欧亚大陆,并在约6万年前开始沿着沿海路线向东南亚和澳大利亚扩散 。现代智人是第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较复杂文化的人类祖先,他们也是第一个能够制造更多种类和功能的工具和艺术品的人类祖先。现代智人走出非洲的原因可能与气候变化、食物竞争、探索好奇等因素有关。现代智人走出非洲后,在不同的地域适应了不同的环境,但也面临了许多困难和危险,如寒冷、疾病、捕食者等。现代智人在欧亚大陆上生存了约4万年,但最终取代了当地的早期智人亚种,成为全球唯一的人类物种。(具体见下一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摘自百度《人类三次走出非洲:从直立人到现代智人的演化》</span></p>